高冷不失帅气 发表于 2018-10-8 18:45:03

初识龙源谷

正当休宁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炒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之时,辖内山斗乡又冒出个龙源谷休闲生态游景点,这恐怕是继五龙山、六股尖、源芳大峡谷、小阜火焰山等自然景观之后推出的又一新奇观。

    不瞒诸君笑话,龙源谷在山斗,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地道山斗人却从未闻听过。山斗是黄金之乡,百亩山、天井山盛产黄金;山斗是生态之乡,有千年桂花王、千年红豆杉王,有保护最为完整的汉公坑水口林、牛岭水口林;山斗是五城米酒的故乡,如今山斗米酒依然声名远播……这一切,早就烙在我的脑海深处。

    感谢山斗乡政府,他们策划了一次寻幽探奇活动,我便拜识了愧对大半生的龙源谷。

    交通是十分便利的,山斗是休(宁)婺(源)、屯(溪)婺(源)公路重要一站,车随简易的乡村公路,穿过泗洲亭,绕过韩家自然村,就到了百亩山山口,原来,将要开发的龙源谷就藏在百亩山中。百亩山北边的天井山、南边的百步坑我比较熟悉,当年念初中勤工俭学时到那砍过柴。天井山尾部德公坑山势险峻,路悬在空中,一道瀑布轰轰作响,蔚为壮观。百亩山,其实有2500多亩,当时是以山降上敲锣能听到之处为界划山场。这是一片阔叶公正当休宁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炒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之时,辖内山斗乡又冒出个龙源谷休闲生态游景点,这恐怕是继五龙山、六股尖、源芳大峡谷、小阜火焰山等自然景观之后推出的又一新奇观。

    不瞒诸君笑话,龙源谷在山斗,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地道山斗人却从未闻听过。山斗是黄金之乡,百亩山、天井山盛产黄金;山斗是生态之乡,有千年桂花王、千年红豆杉王,有保护最为完整的汉公坑水口林、牛岭水口林;山斗是五城米酒的故乡,如今山斗米酒依然声名远播……这一切,早就烙在我的脑海深处。

    感谢山斗乡政府,他们策划了一次寻幽探奇活动,我便拜识了愧对大半生的龙源谷。

    交通是十分便利的,山斗是休(宁)婺(源)、屯(溪)婺(源)公路重要一站,车随简易的乡村公路,穿过泗洲亭,绕过韩家自然村,就到了百亩山山口,原来,将要开发的龙源谷就藏在百亩山中。百亩山北边的天井山、南边的百步坑我比较熟悉,当年念初中勤工俭学时到那砍过柴。天井山尾部德公坑山势险峻,路悬在空中,一道瀑布轰轰作响,蔚为壮观。百亩山,其实有2500多亩,当时是以山降上敲锣能听到之处为界划山场。这是一片阔叶公益林保护区,近20年无人入内,这给龙源谷又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涧水叮咚,满眼苍翠,吮吸着山林特有的气息,神清气爽,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古老的山路左林保护区,近20年无人入内,这给龙源谷又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涧水叮咚,满眼苍翠,吮吸着山林特有的气息,神清气爽,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古老的山路左一拐右一弯,时不时要穿溪涉水,不过,乡里已雇人割去了荆棘杂柴杂草,铺上了一道道水步路,辟开了一条条鸟径羊肠道。我们一路谈笑,不知不觉间就置身于龙源谷深处了。

    中国人信奉龙,徽州人更崇拜龙,韩家人自然也不例外,山脉称龙脉,有点灵气的山泉也叫龙泉,龙源谷之名便由此而来。我想,既称龙,何不见龙之行踪形迹?正纳闷间,打头的村民韩国庆说:“那就是龙擦背”。“龙擦背?龙擦背干什么?”暂且不管,先瞧瞧龙是如何擦背的。顺着所指,只见岩石对峙上方,山岩凹进去一大块,圆滑细腻,村民们说,这就是龙擦痒擦成的,其上还有两小处,连成一体,还真是一条龙,头上还有角,越看越像,越看越神。县电台、黄山晨刊记者们即刻摄入镜头。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峡谷之中有龙自然就有戏,据乡党委书记吴壮志、乡长余权威介绍,龙源谷首尾20里,奇石遍布,瀑布成群,当地人早就赋予它们生动形象的名字,万变不离“龙”,奇石孕奇瀑,奇瀑凿奇潭,一年四季,美不胜收。龙源谷愈进愈深,愈进愈窄,愈进愈幽,愈进愈奇。深绿、翠绿、黛绿、墨绿、嫩绿,装扮着莽莽大山,在沟涧、丛林中穿行,犹觉自然的纯正、亲切、可爱。尽管久晴无雨天大旱,这里的空气仍然是湿湿的、润润的,山风习习,通体凉透,只是那长满青苔、抑或水浸的石头,晶晶的、滑滑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溜倒。于是,有人就索性淌水而过,绕开考验人的“水步”石了,一来安全,二来更加亲近自然。

“鱼”眼尖者兴奋之极,这高山峡谷之龙源谷中居然有鱼,有“虾皮”、“红翼”,还有一种似乎叫“三温”,它们身材苗条,悠闲自得,见到人也不怕,咬碎饼干撒下去,争抢食之,趣味横生。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在龙源谷恐怕是一个例外。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小石鸡,小家伙趴在石缝间一动不动,乌黝黝的,与上了青苔的小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低着头,弯着腰,侧着身,攀着藤,攻克了一段险境,眼前又是一景——龙盆。一瀑飞洒,长年累月,刻意造成一圆圆的潭,水不过腰,直如澡盆,或许就是为龙沐浴所用。取个景,拍个照,留个影,带相机的忙个不停,好水的如龙入渊。一阵戏耍,一阵亮相,树影、人影,尽收龙盆中;笑声、鸟声,汇成和谐曲。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那样的畅快,那样的张扬,那样的无我。

    没着一段山坡左蹬右跳,壁立直上,急行一阵,右边山谷传来清脆之声,分不清人声、水声。循声横下,不得了,又是一处胜景。这里,瀑瀑相连,石石争奇。辗转来到沟对岸,侧身东仰,映着九、十点钟的太阳,一帘银幕从天边飘下,晶莹剔透,美妙绝伦,似有仙女在轻拂,似有神龙在跃池。绝壁挂雪也好,嫦娥舞裳亦妙,无论怎么比拟,都不过时,都不能尽展其势,尽传其神,在这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的语言汇显得那样匮乏,我们的语言显得那样苍白。

    一行人早就个个脱掉鞋袜,光着脚、亲密接触龙池水,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这水太圣洁了,谁愿意去搅和一下呢?大家只是在池边小濯,只有一小伙儿接近瀑流,用矿泉水瓶去接灌龙泉水。来回几趟,一个个喝了,都说:“这才叫矿泉水!”

    这“百丈绝壁”之上定然有更神奇的吧?带着好奇,揣着遐想,挟着飞翔,又有七八人随着向导,翻越险坡峻径寻找龙源。真是不到绝顶,不知瀑布多高、山有多高、龙有多长。

    “还要继续往上?”“对,上有龙井。”攀崖援藤钻丛林,又扶着绝壁,脚步移动在两三段杂木搭起的天桥上,脚有些抖,眼有些贪,前面就是龙井啦!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一缕瀑布从右边斜地滑下,怎么会形成这样一口龙井呢?圆,绝对的圆,直径不过2米5;深,绝对的深,深不见底,墨绿墨绿的,隐隐约约见有鹅卵石,至少有三四米。“井圈”一边,水溢又成瀑,我不敢跨过这一米之遥,因“井圈”岩石太薄,厚不盈尺,看去很滑,左边是绝壁飞瀑,右边是数丈龙井。

    虽有些累了,我们执意爬上瀑顶看究竟,“天啦”猛回首,来时山峦座座低;再仰望,山头还远在天边,源头更在密林深处!龙源谷,真不知你藏着多深的玄机奥秘;龙源谷,就允许我留下点遗憾吧,有时候,遗憾更能激起想象的空间,更具有无穷的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识龙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