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语 发表于 2018-10-7 16:20:45

春光无限收不尽-婺源


         今日桃花源—— 一路匆匆过婺源    婺源曾被人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画里的乡村”,不管此语是否的评,这片有着独特风韵山水之乡,那种超尘绝世的宁静秀美,却是不争的事实。婺源本来经济不甚发达,然而塞翁失马,祸福相依,或许正是因为这“不甚”二字,得以让婺源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的人文景观,使得这里的山山水水,几乎步步佳景迭出,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婺源是人文荟萃之地,是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近代爱国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但我这次插空去婺源,因为时间有限,并不打算去那里的村镇寻古探幽,就是想在一路车行的走走停停中,感受婺源山水与乡村的美。车子离开屯溪不久,便进入了婺源境内,因为是山区,高速路上,幽深的隧道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皖赣隧道,居然长达3769米,汽车穿行其中,似乎总不见尽头,更给婺源山水笼上某种神秘的色彩。我们驱车半天,走晓起,望江湾,看汪口,转古坑,于匆匆的走马观花中,感受着也品味着婺源的美。   也许是早已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厌倦了车水马龙和霓虹闪烁,一来到婺源的乡村,你立刻就会被这里的安静,安详和自然所陶醉。婺源境内,群山耸立,叠嶂层峦,高低错落,山间每每又有小块的平坝,使这里的景观,远近高下,极富层次感。良好的植被,涵养着水源,使婺源境内溪流纵横,山川相连,终于汇成婺水、莘水和星江。走在婺源的山间路上,你时常可见拦水的石坝,卧波的桥梁。更有小小渔船竹筏,掩映其间,那真真切切,就是一幅幅绝佳的山水画。婺源的植被保护,堪称山区的典范,这里放眼望去,几乎看不见裸露的山头,满眼的葱绿青翠,满目的松涛竹海,处处粉墙黛瓦的村落。尤其让人称羡的,是那些遮天蔽日,动辄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名木。据资料记载,婺源境内至今保留800年以上树龄的名木32株,300年以上树龄的不计其数。每株古树,都昭示着婺源人民良好的生态意识,每株古树,也都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承载着婺源厚重的历史文明和无数的传说故事。回程的路上,我们路过了一个名不见经传,至今也还未被列为旅游景点的村子——古坑。村头一株大樟树,几乎遮蔽了一个篮球场大的地面,一方石碑告诉我们,这老树已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变迁。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尊威风八面的守护神,呵护着自己的村落和人民。一带绿水环绕,使小村一边临路,三面环水。两座长桥,让它与对岸的山村连接起来。河岸边蓊蓊郁郁的丛树,越发使小村显得静谧幽深。那浓重欲滴的绿色,倒映在水中,使澄澈的河水,蓝中泛绿,绿中透蓝,让人立马就想起白居易的名句。路上偶有村民走动,步态也是那样的安详和从容,那样的处变不惊和与世无争。时值中午,炊烟袅袅,越发显得宁静乃至神秘。就连村头的一座公厕,也有一个绝好的名字:“舒园”。我真赞佩小村人的高雅和幽默,的确,这名字比《西游记》里孙悟空所说的“五谷轮回之所”,真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不一会,天低云暗,似乎就要下雨,我们匆匆驱车赶回屯溪。一路上,望着闪过的山山水水,我心想,婺源哦婺源,这么匆匆来去,真的太不应该,多想在这里好好过些日子,细细地欣赏,好好地品味你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光无限收不尽-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