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重千叠 发表于 2018-10-7 12:33:34

世界记忆遗产走进休宁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中国人心中最美满幸福的时刻,也是中国人最认同最向往的理想巅峰。金榜,承载着万千莘莘学子的梦想,是辉煌成功的见证,是赫赫权威的化身。

2007年7月,废除科举百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金榜以唯一一件中国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文化瑰宝。同年7月,休宁建成我国第一座状元博物馆,展示状元文化,兼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11月5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休宁县合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将在中国状元博物馆平政堂展出。这是“皇家秘档”第一次走出故宫,来到一个县与公众见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金榜和小金榜也将首现真颜。

揭开“金榜”神秘面纱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对于千万中国读书人来说,金榜,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悲欢。然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金榜仿佛只存活在戏曲舞台和历史典籍之中,真正的金榜到底是什么样?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现在存世的金榜还有多少?众多的“金榜之谜“吸引着人们。

金榜是中国科举时代考试的最高规格殿试揭晓的榜式,即殿试成绩排行榜,上面有考中进士的名次、姓名、籍贯。是以皇帝诏书形式发布的我国现存最大的诏令文书。金榜分大金榜和小金榜,又分文、武科两科,文科和武科的大金榜分别张挂于东西长安门外,三日后收贮宫中,小金榜专供皇帝御览。

清代金榜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纸制文书,全部用墨笔在手工纸上书写而成。大金榜和小金榜打开后为明黄色纸质,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大金榜的中间还要书写大大的满汉文“榜”字,每处接缝和年月日上钤朱红色的“皇帝之宝”大印。清代金榜对研究中国古代文书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载体形制上具有民族文化的珍贵价值,并显示了其典雅庄严的艺术魅力。

我国仅存的金榜都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210多件金榜。

“金榜”回归“状元”故里

休宁县位于古徽州要冲,地灵人杰,仅一个清朝,休宁就出63位文科进士(不含寄籍),约占当时整个徽州地区的三分之一,故而休宁素有“状元县”之美誉,因此,此次大小金榜“回”到休宁,有一定的必然性。

早在2006年12月,休宁县县委书记胡宁率休宁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史馆为休宁客人打开神秘而博大的“皇家秘档”,使状元故里的访者得以亲睹故乡状元的真迹。在保存珍贵档案的特藏库,一幅长20米,宽1米的煌煌巨制赫然入目,这就是“金榜题名”中所谓的金榜,也就是大金榜。这张金榜上齐整而密集地书写着一百多位进士的名字,字体苍劲饱满,力透纸背。看着这张气势恢宏的金榜,来自休宁的客人受到极大震撼,也触发了他们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办展的愿景。

经过多方努力,2007年10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休宁带来了《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的展品,开始在状元博物馆平政堂布展。

休宁“状元”首现真颜

走进展厅,迎面的中堂是一幅巨大的清代殿试图,寒窗十年的学子正经历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堂中央,在一个鳌鱼造型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一件黄灿灿的折页式档案,这是乾隆三十六年文科小金榜,上面写着:第一甲第一名 黄轩 江南休宁县人。身驮金榜的鳌用黄铜铸成,敦厚威严——独占鳌头的意境在这里得到完美表达。

展厅左侧仿制了一面古代的放榜墙,挂着一张大金榜。这张清代乾隆四十年的大金榜上,休宁人吴锡龄是领衔的状元,榜上还有休宁历史上另一位大思想家——戴震。

在另一个展厅的5面玻璃展墙上,展出了16张文武科小金榜的图片,上面有22位休宁进士。

此次展览展出最多的还是官员上报政务的奏折。清朝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有权向皇帝上奏这种机密的文书。首先看到的是状元黄轩上奏皇帝的谢折,乾隆皇帝在黄轩的名字下面批示的是“妥当,能此任”;而乾隆皇帝对另一位休宁状元汪如洋的评语是“中平,妥,可”。得到皇帝最好褒奖的是状元戴衢亨,在其新授山西学政的谢恩折上写着“明白,有出息”。

休宁状元们的任职以学政为多,各省学政主管教育,关乎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因此他们的奏折也受到高度重视。任陕甘学政的寄籍状元戴兰芬在奏折里写着他的体会:“学政一官责任甚重,人心不正不足以厚风俗,弊窦不泯不可以拔真才”。寄籍状元金德瑛为江西学政时,上奏了一份请挑选翰林教习庶吉士的奏折:“翰林为储才之地,庶常乃清华之阶……请在翰詹中品学优瞻而资俸深者拣选十员八员分教……使教学相长彼此俱加懋勉”,可见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俗见解。

状元里做到地方最高官的是毕沅(寄籍江苏),在地方任巡抚、总督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主要政绩在治水赈灾方面。展出的奏折是他在任山东巡抚时,对受灾各州县赈济情况的奏报,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关注。

清末状元黄思永是休宁状元中最具现代意识的一个,光绪三十一年,为抵制进口洋货,黄思永就招股扩充工局制造纸烟事上呈商部。而在另一件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黄思永请奖的奏折中,记载着顺天水灾中,他在京城百善堂劝集振捐银三万七千八百余两,赈灾济民、修筑河堤的事迹。

在“地灵人杰”的展览部分,展有皇帝钦点金庸(查良庸)先生的祖先、寄籍浙江的休宁著名诗人查慎行为庶吉士的实录。此外还有“乾隆重臣”汪由敦的档案,清初人称修书宰相的吴正治的实录,晚清名宦汪鸣銮的奏折等。此外,隆朝著名的思想家、休宁人戴震因学问渊博,被以举人的身份调入宫中,负责永乐大典的校辑。在展出的一件上谕档中,记载了乾隆调戴震来京校勘《四库全书》的谕旨;在另一件上谕档中,乾隆四十年与休宁状元吴锡龄同科殿试、排名三甲三十四名的戴震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览开启了皇家文化与地方文化交融互动的新模式,有人称这是“机缘巧合的天作之合,文化认同的慧眼识珠”。正是源于文化价值的认同,源于状元意义的理解,促成了北京与休宁的真诚合作,完整叙写了皇家秘档大金榜走进休宁的佳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记忆遗产走进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