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魂魄 发表于 2018-10-6 16:58:27

徽州行二·彩色泥土




说来也巧,好久无雨的江南,突然在十月二十二的清晨迎来一场暴雨。一路车行,秋雨缠绵地伴随着,高速公路清洗如新。我守望着车窗外烟雨朦胧、白云绕山的徽州大地,心里想:这喧闹中脱俗而出的徽州,用这样的湿润,这样的叹息,这样的迷蒙,来迎接我的拍摄,我的感动,我的忘情……也是一种缘分了吧?
车到徽州歙县,雨出乎意料地停了。新安江上水接天低,渔船悠悠,似梦似仙。忘乎所以的我,贪恋这诗画般的土地,迎着扑面而来的风景,摁动着快门,将一把陪伴多年的“天堂伞”遗忘在了徽商大院。好在天随人愿,此后日日晴空,天蓝地明,旅程安稳。
似乎是一次访古的行程,所见的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沉淀着斑驳的旧痕,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在历史的风尘中行走,在遥远的吟诵中倾听,在徘徊的脚步中凝望,而我最喜爱的是那些似乎千城一面的徽宅民居,喜爱那些在蓝天中肆意纵横的马头墙,喜爱那些在黑白的墨色中简单的可爱,清纯的淳朴。
徽学以它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积千百年的功底,代代延续,在时空穿越中,满足了这里一草一木的诗意,历经千年而不竭。徽州让它独特的山水包裹着青瓦白墙的宅院,这些写意一般的徽宅,将它的马头墙重重叠叠地架起,凌于蓝天之中,仿佛它们才是最高明的工匠、画匠所独有的作品。
一个喜欢探访古迹的女子,兜兜转转在徽州的山水之间,心里遗憾没有生在徽商建造的宏大高墙的一角,根本是少了许许多多的的幽恨倦意,少了愁肠百转的优雅。却也窃喜,可以评头论足与那些徽州的名人们对视,交谈。
在某一处山风吹过的原野里,某一口浠水湿鞋的古井旁,你无拘无束,完全不用矜持地藏起自己的温情、敬仰。若隐若现,他们就在你的身边,用他们的智慧滋养你,包容你,疼惜你,引导你。
于是你很有幸知道了在徽州有方腊、朱熹、程大位、张小泉、胡光墉、詹天佑、黄宾虹、胡适、陶行知、戴震……而其中的几位与杭州又有着太多的关联,你在他们流连过的地方,感受着他们边行边走,徽墨笔笺,挥金如土,击节高亢,走向杭州,走向浙江,乃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操行,高德,功过…… 徽州在这个晚秋的季节让我空闲下来,再一次整理你在光影里留下的彩色泥土,不知道是我营造了你的如画美图,还是你成就了我唯美的欲望?总之记得鲁迅先生的话:“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雨天不能外出,随便写下这些关于徽州的梦。瑟瑟的雨,很柔绵也阴冷。可欣,心里的彩色不曾褪去,在一片赭色的泥土上肆意泼洒,足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
         歙县古城岩 赭色的泥土,千嶂层叠。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来自网络







万寿塔 天高云淡,坐落在皖南黄山市万安镇万寿山的万寿塔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新夺目。鳞次栉比的徽派古建筑遗址和气势宏伟的万寿塔互相映衬,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置身其中,宛若步入了遥远的明清社会,让人流连忘返。万寿塔建于明嘉靖初,为楼阁式砖塔,六角七层。塔高29.6米,内部全空到顶,内空直径3.37米,下层外围21.3米,红麻石筑基,底层两个拱门,其余每层一门。翘角挑檐,镂有花卉藤草与波浪图案,塔刹生铁铸成,重2400公斤,向东南方倾斜。——来自网络




























                                             万寿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行二·彩色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