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西港低头看 发表于 2018-10-4 18:23:14

走进中国状元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10-4 18:29 编辑

此次黄山之行的下一站是中国状元博物馆,其实这是旅行社搭给顾客的一块槽头肉,因为这一站是免费的。说实话,路上心里直犯嘀咕,怕上当受骗,到了以后,感觉不虚此行,很是值得一看的。    这座号称中国唯一(其实,广东顺德也有一座状元博物馆,不过与休宁的这座相比较,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的一座状元博物馆坐落于休宁县旧县衙遗址上。博物馆由三大展厅、状元文化广场和状元文化报告厅等三大部分组成。    休宁在历史上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至今建县已竟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自隋唐至清末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休宁共产生了十九位文武状元。据导游介绍,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十九位休宁籍状元的手迹、手书、奏折全能找到。    在中国状元博物馆的五百多件状元文化类珍贵藏品中,目前至少有十件堪称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洛阳状元胜迹图、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等。    博物馆辟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采用实物、图片、音像、文字介绍等方式展示科举知识、状元文化以及休宁县十九位文武状元的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部分历史名人的墨宝和明清鱼鳞图册。第三展厅主要展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石刻拓片、馆藏新安画派的代表绘画作品、红木家具和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荫馀堂”的模型及图片说明。根据旧县衙“平政堂”原貌复建的“工字殿”为第四展厅,博物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举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文化”在这里展出。第五展厅主要陈列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的珍贵文物。    博物馆的庭院建筑也非常有地方特色,是典型的江南徽州园林造式,占地面积五千平方米,建有状元及第门坊、藕花池、秋水亭、快雨廊、半亭等徽州园林建筑。状元博物馆外是一个占地一万平方米的状元文化广场,地面以红砂石、青石,配以四块花圃,铺成“三甲”图案。广场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四柱青石状元坊,与钟鼓楼、平政堂构成一条中轴线。状元坊八狮护柱,魁龙腾越,四面坊额上分别题有“东南邹鲁”、“天开文运”、“状元故里”、“千秋万代”等馏金大字。广场上更引人注目的是,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的八根青石景观柱,采用传统徽雕技艺将昔日的“海阳八景”刻与石柱之上,每根柱子上用篆、隶、行、楷四书镌刻名称,有“白岳飞云”、“寿山初旭”、“风湖烟柳”、 “松萝雪霁”等,图案饱满,字体工整。
    广场北面,博物馆院墙上镶嵌着“五子登科”、“麒麟送子”、“蟾宫折桂”等以“千年科举”为主题的十六幅大型石雕花窗,艺术地再现了科举历程。众多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数什物纤毫毕现、逼真传神。花草、树木、田园、房舍,展示了宏大的古代生活场景,铺开了一幅传统的文明画卷。    据说:当时全国有三个地方在争建状元博物馆,它们是:安徽休宁县、湖南岳阳市和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当休宁的“中国状元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岳阳市才完成拆迁、进入规划设计,而顺德区则降格为“以旧祠堂改作顺德状元黄士俊展览馆”的方案。    据我所知,在安徽休宁的这座状元文化博物馆开馆之前,山东曲阜就建了一座状元文化博物馆,应该是在零六年九月开馆的,但规模很小,与休宁的这座博物馆不能相提并论。
    休宁的这座状元博物馆尽管是免费开放的,但是管理服务水平不低,管理的秩序井然。无论从展品的陈设,博物馆景观的维护,都让人感觉到了周到细致。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场馆可提供的导游太少,那天我们一行到达时,只有一名导游,整个游团,不得不耐心等待,好在我喜欢拍点照片,这个时间自己先进去参观了一遍。
休宁县地处黄山市,古称徽州,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与徽商称雄中国明清两代近四百年同步的徽州文化,是与敦煌文化、藏文化齐名的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我国自隋唐实行科举制,总计八百多位状元,安徽历史上共二十八位,而休宁一县就产生文武状元十九位,据专家考证认定,休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    而休宁的这座状元博物馆是以展示状元文化为己任,兼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于一体的组合型博物馆。馆址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海阳钟鼓楼”为中心,其主体海阳钟鼓楼始建于元朝至正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现存为清代二层重檐回廊式徽派建筑,底层垒石为台,正中砌有拱石门洞,为博物馆前门出入口。坐北朝南,楼前为占地七千多平米的状元文化广场,楼后为占地五千多平米的附属展厅、甬道、亭台、廊庑等庭院式建筑,整体布局开度有合,宏伟壮观。    休宁地处皖南山区南部,与浙赣交界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中山连绵不断,最高点六股尖海拔一千六百三十米。中、北部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率水发源于六股尖,曲折东流,到屯溪与横水汇合成新安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十六点三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一千九百七十三毫米。矿藏有金、瓷土、煤炭、砚石等,也是国家林茶生产基地县。    休宁还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齐云山,宫、观、道院、摩崖石刻、碑刻甚多,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还是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古镇万安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三槐堂、汪由敦墓石刻、黄村进士第、戴震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京福高铁将使休宁成为皖南交通枢纽。此外这些交通干线也是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
休宁是“乡村旅游福地” ,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我国道教第一”齐云山。    休宁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休宁还是“中国有机茶之乡” ,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它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驰名中外的“屯绿”就产自这里。休宁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一千二百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    休宁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年)至清光绪六年(一八八零年),休宁出了十九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休宁人物有名儒朱升、戴震(今属屯溪区)、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吴象等。休宁是一个面积不过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七八万的山区小县,怎么会出这么多的状元呢?其实,这是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休宁,其自身历史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休宁地处皖南山区,但并不闭塞。于浙赣两省之间、抱于黄山白岳之中,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在古徽州拥有地理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水陆两线的交通网与山外的世界相连接,方便了商旅往来,活跃了休宁市场,繁荣了休宁城乡。境内“川平山开,洲渚隐现”,“烟风晴露,落日溪光”,“其民雅驯,其俗简易,游宦东南者皆以徽为乐土,尤在于休宁”。    休宁之所以出这么多的状元和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它既近程朱阙里篁墩,又与朱熹桑梓之邦婺源为邻,深受程朱理学濡染,素来敦人伦、重教育。从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欧阳旦颁布的《教民条约》,到清朝雍正年间的《茗洲吴氏家典》,都可以见出休宁官府和士绅平民对教育的热衷程度。“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    地处徽州的休宁社会文化事业的发达,徽墨、徽纸、徽笔、徽砚等制作业的兴盛,为徽州学人吟诗赋词、舞文弄墨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相对,著书、刻书、藏书之风盛行。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末,有书目可查的休宁人著述多达六百七十余种,其中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作者有五十六人。徽州在宋元时期就是全国重要的刻书中心,在徽州众多的刻坊、刻书家中,休宁有汪廷讷、环翠堂、胡正言十竹斋、程大宪滋荪馆等名家名坊。徽州历史上多藏书名家,休宁藏书家则领徽州风气之先。南唐查文徽,宋代宋松年,元代陈栎、赵方,明代朱升、程敏政,清代“汪氏三子”汪文桂、汪森、汪文柏等,无不是家藏万卷的藏书家。如此便利的学习条件和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激发休宁学子的学习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明代开始,休宁盛行“贾为厚利,儒为名高”,为了提高政治地位,赢得封建政权的庇护,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朝廷和官府捐银报效,另一方面把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教育,培养子弟和同族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封建政府的各级政权。同时,商人雄厚的财力和浪迹天涯的流动性,又为他们的子弟延请名师、四方游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州大姓多为同宗同源派生,为了强化宗族的凝聚力,除了通过修谱、墓祭、建祠等途径维系宗族的群体认同,还十分注重对族内的贫寒之家的救济抚恤。这种宗族的合力,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将兴办族学、资助族中贫困子弟读书、奖掖科举及第等条文写入家规族法。如此便为族中子弟科举成名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对族中子弟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推动力。十九位位休宁籍状元中,汪氏占四位,吴、黄、戴三姓各占三位,程、金、王、毕、任、沈六姓各占一位。上述姓氏,尤其是吴、汪、程、黄、戴、金等姓,都是休宁乃至徽州的名门望族,不仅富甲一方,而且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十九位状元不过是他们当中的拔尖人物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我国的七十多位皖籍院士中,休宁籍的竟占有六席,他们分别是汪耕、汪堃仁、江菊渊、汪燮卿、洪德元、许根俊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中国状元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