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 发表于 2018-10-2 15:10:59

安静的行走之骑行溶口奇岭

知道奇岭这个地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那时,二姐高考失利,被在溶口乡当领导的三伯父安排到溶和村当民办教师。读初中的我性子极野,一有机会就随姐姐到那僻静的乡下住几天。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走到岔路口,姐姐指着右手边的那条同样狭窄、如同田埂的泥巴路对我说:那条路是往奇岭去的,下次你来不要走错了!之后独自去过溶和多次,我真的没有走错过路,也确实一直没有去过奇岭。奇岭,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条延伸着的狭窄、田埂般的泥巴路。

      近年,奇岭这个地名突然在耳边热了起来,据说那里是一个古村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寻踪而至。我是一个散漫惯的人,平素里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也不甚上心,听听也就罢了。那日大姐夫妇邀我一同骑车去闪里游玩,我一时兴起,便提议不如骑车去奇岭,想一探传言虚实。没成想,姐夫想都没想,就前头带路了。

      以往去溶口都是乘火车,所以印象中,溶口距离县城挺近的。直到此番摩托车前往,才发现路途是那般遥远。从上午八点半出发,一路被秋日斑斓多彩的风景吸引,忍不住停车欣赏、拍照,耽搁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光景,待到溶口乡政府所在地已近中午。

      从溶口街拐进一条水泥路便通向奇岭。二十多年前那条狭窄的田埂小径变成水泥路,让我已经找不出当年的印记。若不是有姐夫这个向导,我是无论如何不知该往何处走的。 摩托车骑到到了岔路口,我突然想到当年姐姐给我指的方向:奇岭,我来了!

      对于骑摩托车来说,水泥路倒也宽阔平坦。拐来弯去,我竟然没有发现有令人担心的险峻山岭。行进当中,峰回路转,溪流相随,只有一段较为曲折向上的长坡。本以为奇岭之所以为奇岭,定然山高坡陡,有其奇绝之处吧?待到行到村口,方才不以为然:奇岭,弯多路远,不奇,也无高岭,如此而已。

      前方出现一座古亭,典型的皖南古村落建筑——水口亭了。但是这座水口亭飞檐翘角,看上去有两层高,古朴而气势不凡。姐夫说,这里就是奇岭村。我没有立马随姐姐夫妇直接骑车进村,而是把车子停靠在路边,在古亭前慢慢看过去。

      仔细一看,我发现,亭子建立在一座独拱石桥上。石拱桥的正中间,好像有字。我走下正路,走进溪畔草地,靠近桥中央,才看清原来是“会源桥”三个字。走到水口亭的侧圆门,左抬脚拾级而上,青石板铺就的地面,高大粗壮的橼木,带着岁月印记的砖黑,给人的感觉就颇有历史的厚重感。前后各有长方形无挡的大窗口一个,凭窗眺望,前可见山路蜿蜒,后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景致。四面墙上,挂着该村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古景”展示牌。从图文并茂的展示牌上,我才知道,这座古亭阁为"文阊阁",距今已有444年的历史,可谓历经沧桑,也是祁门境内唯一一座保存较完好的跨溪石拱桥上有亭台楼阁的古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想慢慢把那些展示牌看完,姐姐却在外面催我往村内走。想想也对,不见真面目,说的画的再好又能如何?于是赶忙走出文阊阁,穿过侧圆门,往村内走去。

      中午的阳光正好,安静地洒在青峰翠竹环绕的小村庄,让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样随意闲散。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这一群那一群浮游水面却很安静的小鱼,一条通向村内的青石板小路,两旁伴溪而立的半新不旧的屋舍,三两门前晒太阳的老人妇女,色彩多样的晒秋,缠绕残垣断壁上韧性十足的古藤。。。。。。宁静的村庄,宁静的时光,让行走的心不知不觉多了些漫步的闲适和淡淡的喜悦。

      村子不大,也就是沿着溪流狭长的一段。说是古村落,但现存的老屋几乎没有,偶尔可见的老屋也已大多只剩残垣断壁,与绿色的老藤相偎相依,彼此守护着旧日光阴里的故事。我问过村里的老人,知道村子里的房舍基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我并不为这里没有古色古香的老屋感到遗憾,反而正因为这里有我这般年纪所熟悉的房屋环境感到更加亲切和自然。而村庄的特色,似乎都与那溪水密不可分。溪水两岸,青石板的阶梯青石板的路青石板的浣衣石,甚至还有已经完成使命的磨盘和青石为井口的水井。顺溪而上,每走一小段,都有一座各有特色的跨溪石拱桥,使得这个小小的村落显得别具一格。眼前这些青青的光泽,让村庄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雅致,映照出我童年的记忆,让我平添了些许的留恋。

      大姐打来电话,要我赶紧往前走,去看“好大好大”的鱼。真有那样“好大好大”的鱼让大姐如此急迫地喊我?我疾行向前,拐进左侧的一道风火墙,便见大姐夫妇正站在一个青石板围成的四方形鱼塘前,跟一位看上去八十多岁的老人聊天。 古鱼塘我是知道的,文昌阁内的展示牌上有,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鱼塘终年流水潺潺,二、三十条红鲤鱼、青鱼悠闲地畅游其间。每天早上,村中老人都会自发的来到鱼塘边为鱼儿投草喂食,与鱼儿嘻戏玩闹,形成了一处人鱼同乐、和谐共处的自然景观。今日一见,所言非虚。只是那鱼的块头的确太大,远超过我的想象。也许是第一次近距离看鱼,这塘中的鱼显得尤其大,鱼身华丽圆润,像君王,像贵妃。听老人说,这些红鲤鱼和青鱼已经养了四十年了,每条都有三四十斤重呢。我围着鱼塘走了一圈,整个鱼塘,连同塘底,连同四壁,连同围栏,都由青石板砌成。围栏有雕花,雕工精美,寓意吉祥。塘底左下角有入水口,溪水携带者溪中小鱼,顺着鱼塘外围的一条水槽流入塘内。塘底右下角有出水口,使得整个鱼塘活水不断。无论是进水口还是出水口,口子都不大,如此,养在其中的红鲤鱼和青鱼跑不出去,鱼塘内的小鱼儿保持数量均衡,不至于拥挤。锦鲤明艳,雕栏清雅,人鱼同乐,让这个僻远的古村落一下子活色生香起来。

      继续往前不远,一座青藤缠绕的石拱桥为村庄画上一个半圆的休止符。此桥已经不仅仅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了,青石板的台阶上,除了中间一只脚的青白色,全然是攀爬的绿植。时值深秋,深绿的叶片和藤蔓与这古意的石拱桥,在正午的阳光下,是那样的端庄秀雅,又是那样的诗意盎然。

       奇岭,这次我终于识得了你,亲切入心,宛如回归从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静的行走之骑行溶口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