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你的手 发表于 2018-9-30 13:23:39

徽州水口

走进徽州,经常看到许多古香古色的村落前,有一片很特别的园林,长亭、古木、池塘、小桥、流水等散布其中,并与周围的山峦、蓝天、白云有机地融合于一体,这便是人们俗称的“水口”。水口的位置一般都在村口,而村口又往往是沿村而过的河流的出口,古木参天,小桥流水,池塘碧波荡漾,古亭古道相依,丛林婆娑,古风悠悠。水口是村落最美的地方,又是全村人人都有份的公众园林。

   水口的作用就是保一村“风水”,水口中的“风水”,简单地说,就是树林挡“风”,林木池塘蓄“水”。“水口”一词起源于风水术,而“水口山”是指众水流出口处的两岸之山。古人认为,河水荡荡,没有迂回,那么“生气”就会散失殆尽。水流缓缓曲折,在滩头迂回,被认为大吉,并以“犬牙交错”的水口为最佳。为使这意愿得遂,水口山多被冠以“龟蛇”、“狮象”之类成对的动物名称。歙南罗汉村——叶村水口就是典型的“狮象把水口”。走进叶村水口,迎面就是一条碧溪从狮山、象山之间而过,再向前走,便是枫林,碧河环流如带,眼帘里的朝山——前山林,山势高峻,蜿蜒曲折,竹木成林。逆流上行,两岸高峰对峙,一水中分,山峦林壑,郁郁葱葱。清明时节,春雨濛濛,远山景物,尽被云雾笼罩;近处田园林舍,错落参差,如入“桃花源里人家”,又有“白云生处有人家”之意境。所以乡里人常这样形容家乡的水口:“千岩竞秀,万壑迂回,草木朦胧于其上,云蒸霞蔚”。

   水口看似平常,却无不包含着美妙之境界。水口地处,受风水学的影响甚大。徽州的过去是很讲究“风水”的,什么是“风水宝地”呢?

   在山地丘陵地区以山脉为龙脉,好风水一定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且“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平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前临平川,两侧水流曲折回环,水质清晰,流汇于面前;左右护山环抱,山上林木葱郁。歙县最南端的一座千年古村竹溪,又名水竹坑,村的周围皆奇峰罗列,古木插天,风光旖旎。东有湖田山、清凉峰,南有香炉峰,西有吴楚山(又名千丈山),北有七姑尖诸峰,“水竹桃园里,洞然别有天”。村左,有浩瀚宽广的古景“蔡山林涛”,山上有石棋盘、石印等景。在蔡水、华源河汇合处,有座古桥,桥前桥后皆为奇峰怪石,飞瀑悬崖出,至此碧水悠悠,水波回流,故称为“碧水回波”。村口有一明代古桥,长约5丈,高10丈,直跨华源河,古时此处为村中文人赏月佳处,因而有“古桥步月”之雅称。柯氏宗祠前,两大山峰扑面而来,远近观之皆似香炉,晴雨早晚,烟雾袅袅,如仙人焚香于此,人称“香炉坪”。村右“吴楚风光”景,为村之门户,人登其峰,顿生“暮霭沉沉楚天阔”之感。诸峰岚光翠色,扑入眉宇,尤爽心目。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条条溪水出前村。”村落中的水口,因选址布局需遵循风水理论,大有“秀色空绝世,馨香竞堆传”的神韵。池塘蓄水乃“聚财”,水口处的荷塘,总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荷叶青翠而洁净,波漾叶涌,更增添几分潇洒风姿,含有“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波明荷叶颤,风热萍花香” 的情态。古村三阳坑,亦名梅溪,昌源河吞汇了众溪流之后,傍村蜿蜒逶迤西去,河之南侧,白虎岭、来龙山、官帽山似三虎踞护村口;村之屏障前山林,山势高峻,奇松漫径,怪石罗列;与之对峙的五奉山蜿蜒曲折,松竹成林。水口山上有观音阁,水口深潭处有一巨石,立于水之中央,遥望如官印浮起,俗称“清潭浮官印”;梅溪、昌源汇合处,有一深水潭,绿水滢滢,美其名曰“官财潭”,此乃蓄财的象征。濒河垒山石筑堤,俾水势萦绕,奔赴合津,为此村水口关键,其上覆以园亭,择其幽静之地,建有水口庙。里人梅溪叠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状,石上植古梅数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边有池塘数亩,清涟照人,庙侧有一古枫树,苍虬婆娑,尊为“华佗雨盖”。三阳水口巧借乡村多幽竹嘉林,呜翁自得,春江水暖,水口外桃花三两枝,鹅鸭往往来来于昌源河上,架桥数座,皆透婉多姿。尤其是官帽山上映斜阳,天连苍松,渔舟唱晚之际,让人如进明镜之中。水口之旁,缀以多条小径,曲岸回沙,别具野趣。

   徽州许多族谱规定:“保龙脉,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山林。”因此,村落水口大多林木葱茏,水草丰美,成为每个古村的绿色屏障,这正是徽州人的“以树木为衣毛”、“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的理念体现。水口因其宛如一户人家门前的“窗壁”,所以也叫“水口窗”,这种巧妙手法叫做“隔景”。巨著《红楼梦》中贾政对大观园门口的翠嶂大为赞赏:“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窗口”有限,景色无限,立于“窗”前,千年古村的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置身水口,让人不仅欣赏到了秀丽的自然美,而且品尝到了光照人间的人文美。古村的水口追求的是理想的生存环境——顺其自然,它与今日的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的要求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