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相守 发表于 2018-9-26 10:08:30

婺源民间艺术--------抬阁

婺源是朱子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璀璨如珠。婺源抬阁便是人们极喜爱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抬阁,又称飘色、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和彩亭,是我国很多地方流传千年的民俗。过年过节,人们抬着或推着花车沿街巡游,庆祝节日,祈求风调雨顺。眉目如画的孩子,穿着漂亮的彩色服装,站在高架之上,表现着某个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婺源抬阁是婺源传统地方戏中由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站立在四方形的高阁子上由人抬着行走的一种险中求趣的娱乐形式。扮演者各饰某一传统戏曲中的角色,根据剧情,组成一个个精彩的造型,固定在抬阁的铁柱或支架上。抬阁由四人或八人扛着游走,整个表演人是悬在空中,飘飘欲仙,从天而至。抬阁造型优美,画面壮观,加上锣鼓相伴,十分气派。

  婺源抬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商贾鼎盛,民俗活动分外热闹,百姓想着点子活跃大小节日气氛,婺源抬阁应运而生,尤以甲路抬阁著称,为婺源的民间艺术增添了绚丽一笔。甲路村的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大汉抬着。阁体外面按剧情需要彩饰成亭台楼阁、石桥彩虹、山川、渔船、云端或花卉等,虽层层叠叠却浑然一体。各层阁体上均有柔性支柱,巧妙地隐立于阁体彩物间,扮演各种戏剧人物的孩童,或站或坐或悬空于这些支柱上,彩服则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常见的抬阁戏曲人物造型有《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桃园三结义”、“打渔杀家”等。

甲路抬阁常常是一连出动七、八座,长达百余米。每逢节日,一座座抬阁鱼贯而行,走村过市,好不壮观和热闹。经过各家门口、店铺前都要燃放鞭炮,以求来年平安吉祥。每座抬阁前边都是鼓乐开路,锣钹断后。有记载,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徽州的一次迎春抬阁巡游活动,竟出动了一百零九座抬阁,奇巧壮丽,竞相斗舞,热闹非凡。

  抬阁活动曾是迎神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族之间相互炫耀门第的手段,所以一般都由族中有经验的长者主持其事,有些环节对外保密(如人物妆扮过程),据说这是族里传下来的老规矩。新中国成立前抬阁巡游不许妇女参加,抬阁上的女像也由少男妆扮,现在这个禁忌被破了,抬阁巡游变成了全族全村男女老少都参加的一种民俗活动。

  抬阁中的小孩是关键人物。担任抬阁人物造型的孩童都是在全乡全村精心挑选出来的,胆子要大,既要扮相俊秀,又要体形轻巧,还得有点一站一坐几个小时的吃苦耐劳精神。即便条件如此苛刻,每次选人时家家户户仍是十分踊跃。如果家里有孩童被选中,这个家庭将感到非常荣耀,家长要在活动前后杀鸡杀鸭,请邻里吃饭,以示庆贺。抬阁左右侧又另有两位同样妆扮的青年汉子,他们既是抬阁手的替换者,又是抬阁的护卫者和开路者。他们往往手执长长的木叉,以便随时挑开沿途低垂的横幅或拨开路旁大树斜伸的枝丫,使高高的抬阁不至于受阻或损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婺源民间艺术--------抬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