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原表白 发表于 2018-9-26 09:56:51

历史上婺源瓷业的几个现象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安徽徽州府(宋以前属歙州)管辖,解放前夕划入江西省。因地理环境之关系,此地和历史上的一些名窑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浙江越窑诸产地、婺州窑产地等,此地还和中国瓷都景德镇毗邻。在论及历史上婺源瓷业的情况,也正因为存在着上述的诸多因素,论者往往持两说,一是认为婺源历史上没有什么瓷业生产,历年来婺源古墓葬中出土的瓷器都邻近窑口的产品,既使有一些婺源窑口生产的瓷器,也都是生产的一些民间使用的粗瓷;二是,从一些民间传说,或一些尚未经过甄别的资料中得出,婺源历史上瓷业生产一直兴旺发达,甚至景德镇诸多窑口都是婺源窑工创烧起来的。较为客观的对婺源瓷业历史现象作一勾沉工作,对于我们了解婺源制瓷历史以及婺源窑口和其他各窑,特别是和景德镇等窑口的关系不无裨益。本文不揣冒昧,从文献资料中对婺源历史上的瓷业现象作一粗浅的考析,便就教于方家。
  一、光绪版《婺源县志》:“齐宗(齐村崇峡人),宋任浮梁陶丞,劳于王事,误毁御器,抱愤吞器,立死不仆”。在浙江临安,婺源本地均有“齐总管府”,尊其为“窑神”。
  二、《江西陶瓷考古》(陈柏泉著)中记载:“宋代江西瓷业盛极一时,名的景德镇窑,吉州窑,南丰白舍窑以及赣州七里镇窑、乐平窑……婺源窑,九江窑等名窑林立,各有千秋,构成了江西瓷业繁荣兴盛的空前景况。”
  三、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白瓷》中记述景德镇瓷胎原料及其配制方法时谓:“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浮梁县志·卷一》:“高岭,在县东七十里仁寿都,与婺源,之石城山连界,险峻特甚……今其山产磁土,取以为业”。
  五、《冯氏宗谱·卷三·冯兴发传》记载了乾隆五十七年(179年)冯氏与婺源县发在高岭争夺山场的纠纷:“土名麻不坳等处之山,被婺邑在山搭有蓬厂数百,人数千余,强取磁土”。
  六、发国版《婺源县志·卷十一》记载婺源磁土买到景德镇的情况:“婺源不石九十斤,佐银八钱,淘净土七十二折。”
  七、《礅煌洪氏宗谱·卷五十八·儒使永里洪公传》:“洪宗旷,字日辉……侨居景镇,理陶业”。《塔雁日塘公传》:“洪公讳宗烈,号月塘……往浮邑,景德镇治陶业,利获赢余,家计稍殷阜“。
  八、光绪版《婺源县志·卷三十四·人物义行》:“詹元甲,婺源庆源人……赏客皖省设磁铺”。“詹腾,字耀明,贡生,庐源人……因家贫就贾,偕兄经营瓷业,所余悉以奉亲”。
  九、《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名家名匠》记载:“张志汤,江西婺源人,瓷绘高手,以工笔山水著称,余立卿,婺源人,工于填色,对粉彩颜色甚为精通;汪晓棠,婺源人,瓷绘高手,以仕女画见长”。
  十、兰浦《景德镇陶录》载:陈仲美,明未婺源人,曾在景德镇烧造瓷器,尤擅工仿古窑器,因景镇操此业者甚多,故他将所烧之瓷“携焦远方,镇人罕获”。
  十一、《影青瓷说》(陈定荣著):“江西的陶瓷业入宋以来极为兴盛,无论在质量、数量、范围上均超截止以住任何一个时代,在当时的饶州有景德镇窑、乐平窑、婺源窑……瓷场遍布各地。
  以上有关婺源历史上瓷业状况的记载虽然显得零星,锁碎,断续一些,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大致推断出这么几个事实:
  1、据文献(二、十一)的记载,婺源至迟在宋代就已成为很有名气的陶瓷产地,已经和当时的江西名窑如乐平窑、横峰窑、赣州窑,以及和国内处驰名的瓷都景德镇窑都是并驾齐驱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人一个过程,并不是突凸的,婺源制瓷业到宋代己达到了较为完善的地步,所烧制的瓷器无论在形制上还是装饰工艺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可惜,自明清以后,雄风不再。由此可以肯定地指出,婺源早在宋以前制瓷工艺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准,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婺源历史上曾因高岭土而时起纷争。高岭土是烧制瓷胎的必需原料,也是景德镇窑赖以驰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文献(三)之记载,高岭土即出自婺源的高梁山,但是,刘新园先生等考证“高岭山从宋至今都是浮梁辖,而不隶属婺源,宋(应星)把高岭山写成婺源之山,也许是因为高岭处于浮梁与婺源的交界,但是他又为什么会把高岭山写成高梁山呢?我们认为必受方言影响……”(《高岭土史考》)。据此,高岭山并不在婺源,但是,高岭山不在婺源并不影响婺源历史上曾产高岭土的事实。据调查,婺源浙源乡城村引浆之金鸡岩,清华镇罗云之宝珠坑都是优质高岭土的著名产地。再从文献四、五条之记载,景德镇之高岭山和婺源毗连,当时开采高岭土的婺源人相当多样,而且文献(六)之记载,当时婺源人开采的高岭土,除内销外,相当数量是供应瓷都景德镇窑制瓷之需。
  3、婺源窑工、技艺工人曾为景德镇窑的繁荣昌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婺源和瓷都景德镇毗邻,景德镇之制瓷工艺无疑对婺源瓷业的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和冲击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婺源的瓷工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瓷师们曾对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出了贡献。文献(一)所援引的婺源人宋浮梁陶丞齐宗“抱愤吞器,立死不仆”的形象,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闪烁在瓷都千余年制瓷生产辉煌的史册上,至今仍感人肺腑。又如文献(九、十)所记载的那些制瓷、绘瓷名家,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丰富和发展了瓷都的制瓷工艺。
  4、历史上,婺源曾有相当数量的商家在从事瓷业生产和经营。婺源古隶徽州,自晋以下,一直到明清,徽商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支最具影响和活跃的力量,他们在中国商品经济的舞台上纵横驰骋,几乎无人与之左右。婺商是徽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文献中关于婺商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的记载比比皆是,他们经营的信条是“人弃我取,人有我优”,如文献(七、八、十)中的记载,婺源商人为婺源瓷业及景德镇瓷业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择要介绍婺源历史上的几处古窑址,以佐前说:
  清华古窑址:清华为婺源古县治所在地,古窑址在今清华东园一带,当地人称为瓷器街,面积甚广,发现瓷片较多,产青瓷,影青瓷、青花瓷等日用瓷,质量较好,时间跨度自唐及明。此地曾被公布为省级文级保护单位,后由于基建,窑址屡遭破坏。
  七里亭古窑址:在清华造纸厂附近,建畜牧场时被毁,烧制影青瓷器,时间在南宋。
  城村古窑址:在浙源沱口,地产瓷土,此处有碓址数座,沿河有瓷片堆积,其烧制时间大至为宋至明。
  黄土源古窑址:位于县境中部偏南丘陵地带的高砂境内。此地曾发掘出土窑具,青瓷罐、壶、碗、碟等器物,应为唐代古瓷窑址。大致为宋至明。
  黄土源古窑址:位于县境中部偏南,丘陵地带的高砂境内。此地曾发掘出土窑具、青瓷罐、壶、碗、碟等器物,应为唐代古瓷窑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婺源瓷业的几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