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海洋) 发表于 2016-12-14 16:25:12

黎阳故邸:保存失去的徽州记忆


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雕梁画栋……经过近六年的精雕细刻,总投资逾6000万元的古民居保护项目——“黎阳故邸”4月基本建成。这个由社会资金全股投资的项目其缘何建设,特色如何,后期又将如何运营管护?记者日前深入位于屯婺路边的黎阳故邸一探究竟。

黄山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古村落古建筑星罗棋布,其选址、布局、建筑风格集中反映了当地的山地特征和地域美饰倾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是部分老宅由于年代太久,历史上保存不当,出现一些损毁。

徽州商人陈晓荣深感其痛,“有的老房子如果不去保护,半年一年肯定就没有了,我们把它集中迁建、集中管护,以后子孙后代还能有个感受传统民居的地方,我们留住的是文化遗产。”从2005年开始,陈晓荣就开始到各地收集破败的古民居和老宅构建,并高价聘请老手工艺人对破损部件进行修复。随着收集的材料越来越多,集中兴建一个徽州民俗村的想法慢慢浮现,黎阳故邸应运而生。

项目建设于2009年,目前已恢复完成了“大夫第”、胡氏老宅、程氏老宅、徽州官邸、徽州驿站等31幢古民居单体建设,并为每幢古民居配置相应的古家具,最大限度地还原旧貌。这些古民居均收购自三区四县及周边地区的破败老宅,均为异地搬迁,原拆原建。在规划设计上,项目充分征求了古建专家、徽州学者的意见建议,确保村落布局符合徽州文化传统。

在整村环境打造方面,项目进行了山体休整、道路铺设、绿化建设等,使古民居基础设施配置合理,整个村落环境协调一致。除进行绿化、道路、停车场建设外,项目还在村内建设了环水系统和石坝群。还一次性配备了防火设计,提升古村落安全级别,目前正在对门口徽派走廊和配套设施进行休整完善。

与传统保护模式相比,黎阳故邸所具有的特色十分鲜明。其一是建设资金全部由社会资本投入,政府仅参与其规划设计阶段;其次,它不仅是单纯的古建筑保护,而是由单一文化观赏扩展到了民俗文化艺术多元业态;迁建的古建筑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进行统一的整合设计,科学布局,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其文化内涵也不局限于精美的静态古建,更融合了动态的民俗民间艺术的展示,不仅是“徽州民间民俗生态园”,更是静态的“徽州民俗博物馆”。

项目建成后,后期保护利用、管护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想法是进行对外招商,把这些古民居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来,邀请一些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把它打造成徽州文化集聚地,提升整体的档次和内涵,将来这里的文化气息会越来越浓,经营业态会越来越丰富,艺术家来了可以写生创作,市民来了可以游览体验,还可以作为摄影影视基地,功能会越来越完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黎阳故邸:保存失去的徽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