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 发表于 2018-9-26 09:14:27

婺源年俗

搅“年羹”,送灶司,祠堂拜祖吃“隔岁”

婺源过年,实际上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就开始了。初八一过则开始选择“水日”,陆续扫尘埃(俗称“扫尘”),洗被褥、家具,理发,说是“不管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农家陆续杀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俗称“吃猪散伙”。主妇开始为全家做过年新布鞋,“发”豆芽、裹糯米粽、做豆腐、炒花生、苞芦、豆、南瓜籽,压芝麻糖、冻米糖等土馃籽。男人们则忙于收帐、准备过年柴、购置年货。店家吃“腊八饭”,吃了“腊八饭”就要开始清收赊欠帐款。

二十三这天,家家要“搅年羹”(米粉糊、内掺多种干鲜菜蔬、美味调料),当晚饭吃。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亦称“大年”。传说这天,灶司老爷要上天奏报一年来本户的善恶德行。灶神与家家户户的吉凶祸福紧密相关,所以在诸神中地位也最特殊、最受礼遇。夜深了,家家送灶神上天,灶前供粽子、米、饴糖、燃烛焚香,恭送九天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司老爷”上天。送灶神这天要注意二件事,一是全家人吃年羹,这说明一年节俭,请灶司“如实”上奏,祈盼来年赐个丰收年;二是灶前供品不能少了饴糖,说是为了让又粘又甜的东西塞住灶神的嘴,多说好话。送灶司老爷时,主妇口中还念念有词:“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或“好事多多讲,坏事别添言”等。主妇念的词简明扼要,抓住了要点,而真正的祭灶文较长,这里不辑录了。

送灶司老爷的时间要在深夜,越晚越好。与此相反,大年三十接灶神回家则要早。据说,这样可以使灶司老爷在天上时间缩短,免得言多生事。被雇的长工这天下工、学徒回家过年,商店当晚吃“小年饭”,店员下工。

俗云:“最忙三十夜,最闲初一朝”。到了除夕这天,家家男人打扫门庭和环境卫生,在新买的碗碟上錾字,贴春联、门神、年画。在灶司龛上贴灶司帖(右左为“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横为“祭如在”等),挂容像于堂前上门头,设置供品接祖宗来家过年。女人则忙于做一年之中最丰盛的年夜饭。已出嫁的女儿,这天起不得在娘家留宿,必须回到婆家。

这天事情多,规矩也多。近黄昏时,燃烛焚香烧纸,接灶司老爷。家家捧饭甑到祠堂,烧香、跪拜敬祖宗。女主人则到大门口献“素神”。尔后,关起大门(不拴),全家欢聚吃年夜饭,婺源人称之为“吃隔岁”。“吃隔岁”时,有旅外亲人未归的,也要为其留座位,摆筷子以示团聚;鱼不能动,碗里饭也要留几粒不能吃干净,意为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餐后,晚辈向长辈拜年辞岁,长辈给幼辈子孙散发压岁钱。大门“撞缝”(拴门)后,夜间有事外出只能走后门,直到初一朝吉时开大门时才能打开。当晚当家人要“坐年”到天亮,乡人说是来年田磅不倒塌。女主人则要在锅台上摆几个馃籽碟,斟上茶水,让灶司老爷享用。

    婺源人还有三十夜傍晚人人洗脚的俗例,说是来年劳作、行路脚板不疼。



正月头规矩多

初一朝即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婺源人初一朝第一件大事是开大门,一年之中家中万事是否平安、顺利,均与大门是否开得好有极大关系。这一天,全家人在选定开门的吉时前就起床了。主妇忙着生火,烧开水、煮面条、热粽子,男主人则点亮红烛,在八仙桌上摆上“桌盒”(馃籽盒),然后,烧香、拜揖,请祖宗喝茶。吉时一到,男人打开大门,拿一叠“利市纸”走到门外,朝择定方向拜三拜,口中高喊“大吉大利”或“大利东西(南北)”,并随手将利市纸抛撒空中。这时,要念祝文:伏羲!天运四时,三百六旬以成岁,景当正元旦,七十二候以为期。……从今拜贺之后,伏愿神灵天佑,一年四季,保老幼以安康……接着燃放鞭炮,手持香火,朝择定的方位又拜三拜。回到堂前再拜祖宗,拜祖宗也要念祝文。      

此时,主妇则在锅台上摆上馃籽碟,烧香拜灶神。

做完这些,全家人才开始坐下喝茶吃馃籽,吃面条、粽子。然后是晚辈以长幼尊卑、亲疏内外给长辈拜年。长辈说些“年年高升”、“自长自大”之类的吉利话或勉励的话,一家人其乐融融。

初一这天,除早餐外,均吃除夕烧好或除夕未吃完的饭菜,说是勤俭要从初一朝这天开始。且特别忌讳用剪、用刀,寓意许成不许破(败);不扫地、不挑水,更不向屋外泼水,寓意财不外流。

上午,男人陆续出门,到“社庙”烧香。尔后,全族男丁齐集本族祠堂,叩拜列祖列宗,并围成一圈相互作揖、跪拜。族长向大家致祝辞,读尊长簿,再唱名按人头发“丁饼”, 每丁2个,饼上还印有祠名。

俗云:“初一亲,初二邻,初三初四拜丈人”。从初二起,开始赴亲戚家拜年,一般是先舅后岳再姑,最后才是拜访其他亲友。有孝服在身之家,门楣贴一“制”字,蓝底门联常书:“思亲难为礼、守孝不知春”等孝联,以谢贺年客。

初二这天,婺源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家家均要派一人上山砍柴。因为柴财同音,所以叫做“讨利市财”,这利市柴一般只砍一棵不太大但枝叶茂盛的树,连青枝绿叶一起整株扛回家。



新春发笔万事大吉

婺源人多称立春为新春。俗话说:“新春大似年”,新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然要庆贺一番。是日,各家都会用碗栽一棵青菜,上插天竺叶,再在菜帮上箍上红纸条,端放于堂前上首的厢椅桌条案上。照壁上再倒着贴一个用红纸书写的“春”字,合起来就是“春到福临”的意思,布置停当后,再焚香烧纸,行迎春接福的仪礼。

文人、学生则在这天用红纸写上“新春发笔万事大吉”或“新春开笔”,贴于书案墙壁,称为“开笔”。



元宵节祭祖娱神

婺源县境,正月十五傍晚,家家都要焚香拜揖献尊长,送回家过年的祖宗回山,大家用的祭祀食品都是馅粿。唯独秋口镇的山茶、言坑村,祭祀食品却是用粗米粉拌豆芽、豆腐干、青菜、野蕌等同蒸的饭,名叫“粿杂饭”。据传,正月十三日这天,家家都在做米粉馅粿,突闻“长毛”兵来袭。慌乱中,一妇人将做粿的原料用布兜起,随家人到山棚里躲避。两三天后,山棚里的粮食吃光了,妇人就将这些馅粿的料蒸熟了家人充饥。谁知,这米粉与粿馅已略微发酵了,蒸熟后闻有酒香,嚼着松软,味道好极了。从此,他们就用这“粿杂饭”来献尊长了。

元宵节也叫“灯节”。婺源的灯节,除了各种灯彩外,主要是迎板灯。城里乡下,都从正月十三日开始,叫“起灯”,至正月十八结束,叫“满灯”,以正月十五元宵夜最热闹。西乡甲路还有别具一格的“走抬阁”,以小孩扮演戏曲角色,造型有三层,五屋不等,十分引人入胜。东乡长径、北乡庆源、裔村等地元宵期间更有做“舞鬼戏”(傩舞)、做十八的习俗,格外神奇诡秘、热闹非凡。到正月十八晚“满灯”时,家家祭祀天地、祖先、灶神。并将春节期间各处焚香的残梗、天竺叶拔下烧掉,然后合家吃夜宵。至此,春节活动才告结束,翌日,各行各业开始正常工作,俗话说“烧了天竺叶,各人管各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婺源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