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浓情 发表于 2016-12-14 15:58:11

横江边上隆阜街


屯溪西郊两公里,横江岸边隆阜街,是坐落在徽州隆阜古镇上的一条远近闻名的商埠古街,它也是徽州戴氏的祖源地之一。

当年的隆阜古街首先是一条热闹繁华的商业街。从隆阜东边村头开始,依次分为隆阜下街、隆阜中街、隆阜上街,沿街店铺一家连一家。在上、下街,各有巷弄石阶通往横江船运码头。在上街船运码头,坚实的麻石台阶仍可让人想见当年的繁忙景象。码头和街口之间,竟有两层石库门,当时晚上还可以关闭。而中街的码头通道台阶上,则还保留了当年过街楼的痕迹。由于年复一年木轮车辗压而留下的街面条麻石深深的车辙痕也已被水泥路面所覆盖,现今隆阜古街少了往日的繁闹,多了几分闲静。

隆阜古街更是一条历史蕴含丰富的文化街。古街所在的隆阜村是“休宁隆阜戴”的繁衍生息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其先祖戴奢即从歙县篁墩迁来。戴奢,南唐保大年间来隆阜定居,史载戴奢事母至孝,不仕,人称孝隐先生。有文才,著有《白岳穷龙》赋。善青鸟(相地)之术,自卜地葬于屯溪小龙山后面的“游仙山”,古墓“酉山卯向”,当地百姓称其为“戴家坟”。近年其墓遗址已被发现。

在隆阜这条古街,其上、中、下段,都留下了大量“隆阜戴”书写奋斗史的足迹。隆阜戴氏先人,有不少高官显宦。南北朝时的戴淳就是和徽州程灵洗共同起兵抗击侯景之乱保境安民的威武将军。明清间的大画家戴本孝以及丹青名家戴省、戴文英、戴思望等也都是隆阜戴的荣耀。清代中叶,从隆阜街迁往江西的“江西四戴”更是为徽州人争了光。乾隆间,隆阜的戴第元移居江西大余,中进士,任编修,为官勤勉,官至太仆寺少卿。戴第元其弟戴均元、其子戴心亨、戴衢亨也先后中了进士,入翰林院,并任主试、学政等职,官声都较好。

特别是戴衢亨,其人从小聪明好学,6岁即能诗文,学于白鹿洞书院,才华出众。传说当时的县令昏庸偏私,妒才忌能,不肯取他,戴衢亨直到30岁还未中秀才,当地众童生为之愤懑不平,为其捐了秀才取得了乡试资格。戴衢亨得众人鼓励,奋发图强,不负众望,在此后80天里,他凭着厚实的学术功底,满腹奇才,竟然从乡试到会试、殿试,一路夺关斩将,愈战愈勇,连考连捷,场场夺魁,连中三元,在金殿上一举摘得状元桂冠。据说那位有眼无珠、妒才忌能的县太爷闻知戴衢亨中状元之后,吓得目瞪口呆,惶惶无计,连夜弃官而逃。


戴衢亨中状元荣归徽州故里时,在屯溪隆阜下街的戴家祠堂里亲自撰了一副对联:“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抒发了他鄙视贪官污吏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气和志满意得之后的畅快心情。

民间的神奇传说是人们对“隆阜戴”文化深厚的敬重。历史上的戴衢亨中状元后被授编修,曾主持江南、湖北乡试,督山西、广东学政,官内阁学士、兼翰林院掌院进士、文颖阁总裁、体仁阁大学士、充会试正总裁。朝廷大典的各类巨制,悉出其手。戴衢亨人性清通,无声色之好,心地坦白,清慎自守,是史有明载的好官。

而百姓皆知、闻名中外的中国杰出思想家、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戴震(1724-1777),则更是在隆阜街升起的一颗世纪之星。戴震故居就在隆阜中街边的三门里。他出身徽商之家,十七岁有志于闻道,治学主张实事求是,在语言文字、天文地理、算学、音韵训诂考证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学术成就,而最了不起的是,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理欲统一”哲学,勇敢地批判“后儒以理杀人”,质疑几千年来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为平民百姓说话,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

现在,隆阜三门里戴震小学内的戴震故居遗址尚存,其故居古井还在。1934年,民国教育总长黄炎培拜谒戴震故居,有“戴东原先生读书处”亲笔题字。隆阜中街的戴震藏书楼仍临街而立,粉墙黛瓦,石库门斑驳,依然是当年“隆阜东原私立图书馆”风貌。戴震当年曾在里面著《屈原赋注》的隆阜戴氏总祠“荆墩祠”,尚存后进寝殿遗迹和两只石狮。

在戴震之后,“隆阜戴”迁浙江开化的一支还出了一个刑部尚书戴敦元,其人为官清正,主张“为官食禄”就要“为民办事”,是隆阜街出去的又一位历史名人。

休宁隆阜戴,是徽州的名门旺族,在明清时期,有不少徽商富户出自戴家。屯溪老大桥,就是隆阜街戴氏富商戴时亮和屯溪“率口程”结亲时独资建造的,这座七孔大桥,长130米,宽6米,高9米,将屯溪繁华城区和黎阳连成一片,经几百年风霜,仍坚固如初。隆阜因商而致富的人家不少,隆阜下街的曹家花园、大铁门、万和堂等等,都是他们留下的杰作,可惜有的已经毁坏不存。现在在隆阜中街,仍有戴氏大户民宅七房厅等四、五处大型徽派民居,其体量之宏大,内部构架之特别,雕饰之精美,仍是徽州现存不多的徽派古民居代表作。

隆阜街在近现代文化教育方面也较有名气。隆阜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历史上至少有四所私塾。后来在隆阜戴东原故居处建立了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很有生气。黄炎培先生视察后曾给予很高评价。隆阜的平民文化扫盲教育也很有成绩,仅1923年1924年,在平民学校受教育的百姓就有两千多人。大教育家陶行知得知隆阜有一位69岁老太太也参加了扫盲识字,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叫不识字的隆阜,变为识字的隆阜”,是“光明的隆阜”的希望。陶行知并且向隆阜上街的隆阜女师赠送了一块“长城砖”。在现今的隆阜下街隆阜村口处,原来的屯溪师范成为黄山学院的校区。

休宁隆阜戴,和徽州许多名门大族一样,都为徽州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过卓出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横江边上隆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