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会玩 发表于 2016-12-14 13:50:35

留驻古徽州


徽州,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
踏入这片土地,拂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而后碰撞出震撼。整个古徽州,5000多个大小村落,散布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
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徽派建筑不计其数。古巷、牌楼、溪流以及马头墙、美人靠,这些徽州老屋最简单的建筑元素比比皆是。

斑驳驻留古城墙
古城墙是进入歙县的第一直观印象。
城墙非常完整、坚固,当地人提醒我登城墙一定要左上右下,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前纸上谈兵,现在感悟遵从古人的规矩也许就是秩序,心怀崇敬,“循规蹈矩”一遭。

站在城墙,往外望去,宽大整洁的商业街,高高马头墙,白墙灰瓦,和谐自然。听说当年黄山市曾经要修建在这里,商业街前面修一个二级火车站,县里领导班子坚决抵制,要维护徽州文化的正统和体系的完整,可见这种血统深入到他们的骨髓。
“不建市,不修大站”,曾经遭到很多人不解,说县领导保守、固执。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有眼光,没有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没有随意改变传统,让徽州历史文化在歙县完整保留。徽州人的保守和固执,换来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获得的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渔梁坝晚歌徜徉
歙县县城以南2公里,练江被一道堤坝拦腰截断。这是隋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成都都江堰工程一样,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东南都江堰之称。而同样曾以设计巧妙、作用巨大而名噪一时的灵渠,则只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惘自流连。

渔梁坝是徽商将货物运往江南的集散地、水运码头,据说从这里直达青弋江然后入长江。称雄明清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从这里起航,中国最早的商业团从这里扬帆,徽州商人从此奔赴他乡,今天码头迹象殆尽,留下的是古代工匠的智慧。
堤坝最令人称奇的是石铆钉、石榫头,至今坚固不破,不得不赞叹其古代设计者的“巧夺天工”。

与都江堰不一样的是,岷江奔腾不息、桀骜不驯,而练江水波不惊、温柔贤惠,如徽州少女,风景格外妩媚。堤坝上,艄公耐心等候着游客,守株待兔,喊价20元一人,你还到10元,他也是乐得前往。
还好价,船老大慢悠悠地划着船,两岸最可取景的还是徽派建筑,黄昏里的黛瓦粉墙,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黄昏里看似一幅东南乡村水墨画,在溪转峰回、烟树葱茏的风景中显得格外安静妩媚。

高墙深院锁情愫
北方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南方有斗山街许家大院、杨家大院,那是古代两大商帮晋商、徽商的典型私宅,富人与富人“打堆”,于是斗山街就成为古代徽商的高尚住宅区。
深墙大院,深灰的墙体有5层楼那么高,庭院深深的沧桑感神秘逼近。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街对游客是收费的,也因此多了些许清幽。街很深、很窄,街贯巷连,青石板路面,光线甚至很难穿透,有几分幽静的寒意,只有仰面望去,才在高墙绿瓦之间伸出一线碧空。

高墙深院锁住几多怨妇新娘的思念情愫,许宅门前的下马石引起多少漫步于此的人们的遐想,穿越古今的悠悠岁月,来自中亚的汗血宝马、阿拉伯的白色良驹,也许就曾满载着宅院中显赫的主人的骄傲,伫立于此。
深宅大院门前上方金元宝样的门檐,与里面四水归堂的天井,暗合这样的生活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寓意人丁兴旺。

有道是,看皇家建筑到北京故宫,看民间建筑到西递宏村。西递和宏村,因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气很大。
西递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那是古徽州精彩的延续,留守住传统。关于宏村,月沼、池塘、400米的水圳通往家家户户,村尾那座有意识修成平缓的水溪,让流水缓缓流出,水象征财富,不可让财富流得过快。

祠堂三雕诉沧桑
徽州歙县北岸村,又叫北溪,始建于宋朝。四周青山环抱,棉溪河西流毓秀。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不紧不慢地游走,古街上淡淡的人影,静谧的鸟语。村中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吴姓,供奉泰伯为传姓始祖,仲庸为传代始祖。

北岸村中央坐北朝南的是建于明代的吴氏宗祠,当地人称这是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宗祠。完整的五凤楼门庭,三进五开间的宗祠,即使在皖南,也是极为罕见的。宗祠内黟县青石栏板镌刻的西湖十景,洗练精致;百鹿图通景若隐若现,千姿百态;五十三件历代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

最值得一看的是棠樾女祠,距离歙县县城约5公里处。它是古代中国独一无二专门为女性修造的祠堂。在父系社会,女性在棠樾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能与商业有着密切关联,男人常年在外奔波,重担全压在女人身上。女祠的气派、威严不必细说,单就祠堂中精美威严的砖雕、木雕、石雕就让人惊叹不已。三雕被称作徽州三绝,遗留下来的精美之作,透出无限沧桑的美感。

北溪村西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风雨廊桥”,桥身建于明末,而廊则起于清。村中的老人说,古时走出大山的徽商多集结于此,沧桑的容貌被历史镌刻成画卷,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

徽风淳厚,徽韵悠长,宏大的砖雕门罩,坚固的豆子石屋基,布满吉祥图案的格子门窗,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驻古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