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梦 发表于 2018-9-18 10:49:08

徽州古民居探访——许村

十月四日六点起床,太阳已挂在披云山上。一缕阳光从山尖射出,照在山凸出的树丛上,格外的绿。一层薄云戴在山腰,练江江面水汽氤氲。四周十分安静,久违的宁静和安谧。

吃完早餐,我们就坐上车向北驶去。许村在歙县的北部,距县城24km。由于交通不便,名气不大。许村古称昉溪,相传南朝大文学家任昉曾隐居这里。一位许氏后裔在宗谱的《序言》中很自豪地写道:“徽属六邑,而称富庶,歙为最。歙之名乡虑数十,昉溪为最。昉溪在城北四十里,平畴沃壤不啻数千亩,四山环合如城,第宅鳞次栉比,皆右族许氏之居焉。其人物衣冠甲于他族。”很快,车子进入山道,漫山片野皆是绿色。樟树、板栗树、乌桕树层层叠叠。山间零落的田地有茶园,有甘蔗,还有收割后的稻田。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四面牌坊,赶紧让司机停下车。原来还是省重点保护文物:丰口四面坊。





    路沿距它只有咫尺之距,再下面就是潺潺流水。它孤零零地蹲在路边,叙说着几百年的孤独与惆怅。这是国内仅存的四角四面坊,我不禁为她的生存而担忧。

车子翻过几座山,有两重牌坊映入眼帘,许村到了!它们是薇省坊和三朝典翰。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段曲直的传说。许村票价不贵:28元,还有免费导游。





   俗话说十里许村,可见她的规模之大。我们买完票,重新上车向村里进发。步入村口,只见在方圆不足千平方米的范围内,汇聚着高阳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等技艺精湛、规模恢弘的元明古建。高阳桥横跨村头昉溪,最初为元代处士许友山所建,石质双孔廊桥。廊桥设窗,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顶端木柱上布满彩绘,由于年代久远,色质退落、风化。



    步出高阳桥,迎面就是八角大观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分三层,一、二层各有八个飞翘的檐角,当地人称“八角亭”。大观亭雄伟壮观,为历代文人学士聚会之所,许村重教兴学之风可见一斑。在大观亭的边上,双寿承恩坊横街而立,这座建于明代隆庆年间的牌坊讲述了村里一对被称为“人瑞”(老寿星)的百岁夫妇所承受的恩荣。五马坊为明代洪武年间曾在福建汀州任知府的村人许伯升而立,古代给当太守(知府)的官员取了一个雅号叫“五马”,所以这座牌坊就叫做五马坊。坊上雕有“哺鸡兽”,明显地打上明代建筑的烙印。可惜的是五马坊石头风化严重,已有坍塌危险。现已用铁架支撑。看她难以站立的样子,心里为她的安危而揪心。



   过了五马坊,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道走进村里,走进小村的历史。村中街巷纵横,而且是一色的白墙青瓦马头墙、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村东有一座观察第,是纪念许氏当道员的祖先而立的支词,道员又称“观察”,因而这座祠堂取名为观察第,现辟为许村博物馆,1997年由许村籍博士许靖华捐资维修。





   许村的选址和营造按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西溪和昉溪在高阳桥头汇集成富资河,缓缓向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完美和谐的统一。

   钓台就是富资河畔一群黑色的大石,这就是任公钓鱼处。说也奇怪,平坦的河沿,突然冒出一群石头,而且形状奇特。其中一块似乎被利器一劈为二,传为唐许远试刀处。



    许村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宝玉。说它未经雕琢,是她还保留原始的状态。尽管原始风貌有所破坏,旧建筑物不断倒塌,新建筑不断破坏原有的风貌。但它是已开放的古村落商业味最淡薄的地方。由于徽商的衰落,她已无力建设、保护自己。最为关键的是,她急需一个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来建设、保护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古民居探访——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