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远方 发表于 2018-9-17 15:25:38

寻幽探秘古长城(原创)

      流火七月的一个夏日,我们去箬坑乡,欲上冯家顶,探秘古长城。因为上冯家顶路窄难行,乡里特意找来一辆经常上山的面包车,载着我们快乐出发。
    车子沿河溯流而上,我们来到一个名叫里中的小村庄。往右上山是去七彩玉谷和徽池古道、榉根岭,前行左拐上山则去冯家顶。从乡里到里中村的路况很好,虽说路面不宽,但却是清一色的水泥路,乡人笑称“箬坑高速”。而车过里中村,上山的路突变为凹凸不平的机耕路。陪同我们乡里的叶君言:“上冯家顶的山路,是村民自发出工出力出钱修建的。如今村民又自筹几十万元,准备今年铺浇水泥路。如果你们明年来,小车就可以直接开到冯家顶村了。”

山路,极其险峻艰难,崎岖坎坷,坑坑洼洼的。之前连续下雨,路面毁坏严重,有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一段,让车子爬上坡后,我们才上车继续前行。因为司机是本地人,常跑这一带,加之前两天天放睛才勉强能行。车子在山道上缓慢地盘旋爬升,如小船驶在大海里,颠簸摇晃。山路很窄,弯道很急,沿途偶遇行人和骑摩托车下山的村民,车子不得不放慢速度或停下来让行。几道弯过后,来到半山腰,偶见浓绿的树林和修竹间,有一两间红土墙房。以前这种屋子大山里很多,如今很少见。山路不时旁逸斜出一两条小路,一直延伸密林深处。有路就有人家。山上人家,有一两户分散居住的,也有一排土墙房三四家连在一起的。
车子在大山的树林间越爬越高,原先在山下仰视的一些山峰,渐渐地匍匐在我们的脚下。人们常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山路的曲折险峻,而上冯家顶的山路,十八弯是远远不止的!至于具体有多少道弯,恐怕村民自己也说不清楚。司机告诉我们,这条山路全长近七公里,而冯家顶的海拔高度约七、八百米。约摸十点半左右,车子临近山顶,拐过一道弯,有大片大片修长挺拔的毛竹林。穿过竹林,豁然开朗,一块不大不小的平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原来我们已经成功“登顶”,来到了冯家顶村。

冯家顶,位于仙寓山的密林中,为祁门县箬坑乡的一个高山自然村。远远望去,绿竹叠翠,清山如屏,十来幢红褐色的土墙房屋,掩映在茂林修竹间,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据介绍,冯家顶全村人口约160多人,大多冯姓,为清乾隆年间由安庆潜山来祁门开荒的“棚民”,世代生息繁衍至今。休憩片刻,我们又继续出发,前往冯家顶西北方向的大山深处。开始一段是机耕路,为方便村民生产劳作;路两旁是浓绿的树林、竹林。从山路上眺望冯家顶村,小村风光,尽收眼底,这也是拍摄冯家顶村的最佳方位和角度。翻越山坡,有一大片茶棵地。过茶棵地,我们开始进山。进山的羊肠小道,伴着小溪溯流而行。杂草丛生,若有若无,我们在溪水间来回穿梭。向导告诉我们:这路以前是村民去石台、东至的必经之路,也是由古徽州至池州的道路之一。前几年,来冯家顶户外活动的驴友不少,每次都要去看古长城,故村里每年都要维修。而近几年来冯家顶户外的驴友很少,再也没有去过古长城,只有少数村民进山采药,这路也就落寞荒芜了。


顺着溪流,我们来到小溪的尽头,折而上山。上山的路比溪边的路更难行,路在杂草灌木间,有时连路的依稀模样也没有,好在向导之前常走,还记得路的大致走向和方位。向导在最面前,用柴刀拔路,我们在后面紧随。十二点钟左右,我们攀越了一条山岗,之后的路平缓些。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一个林间平缓处休整,补充食物和水份。向导介绍说,这里以前是驴友安营扎寨的地方,再向前几百米便是古长城。我们又在大山的树林间穿行,半个小时后,在两座山峰的结合处,一段长长石砌的古墙,突兀在我们眼前。石墙沿着山脊向两边跌宕起伏,石墙中间有门,墙旁原有间石屋,可惜今已坍塌毁坏。原来这就是县志和资料中记载的古长城。
《江南通志》载:“咸丰年间,曾文正相度形势,建置石堑于此。”志书中的“石堑”,就是眼前的古长城,又称“小长城”,位于祁门、石台、东至三县交界处,海拔1375.7米,是仙寓山一个重要关隘,为湘军抵御太平军入侵修建的工事,是曾国藩驻扎祁门、抗击太平军的历史见证。建于1860年,原长约150米,现遗存长约20余米,宽1米有余,高2米开外。据说城墙全部由大块的石头拌和桐油堆砌而成,异常坚固。向导指着四周依稀可见的散乱碎石,说这些就是当年残酷战争的遗存。距“小长城”约300米处,有一片开阔平坦之地,相传当年能容纳一千多人练兵。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争鸣的鼓角声早已远去,只有这坚实厚重的城墙,这冰冷巨硕的石头,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风雨沧桑,诉说着曾经的惨烈悲壮。


站在古城墙上,放眼望去,那不远处的山峰,就是仙寓山的顶峰。东北方向为石台,西北方向则是东至。向导说,从前的古长城,墙上有垛,还有许多孔眼,也比现在高出很多,湘军在城墙上来往穿梭,与太平军殊死搏斗。长城两旁,前几年只有一些杂草,而如今俨然茂密成林,遮挡住了视野,让人无法见识古长城的完整面目。向导见此,用柴刀砍去城墙门旁的一些灌木,这才让古长城露出些许真容,可以依稀感受曾经的气势和不凡,自然拍片效果也好了很多。我们在古长城的城门处一一留影纪念。 事非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只看文字资料,听人言语介绍,虽然也能勉强行文,但美丽的文字却无法鲜活生动,无法灵动飞扬。降上如此,冯家顶、七彩玉谷也是如此。之前参阅资料,想当然以为,古长城虽远,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谁知一走却是三个多小时,而且路况远远超出想象,许多地方杂草灌木丛生,简直无法下脚,没有一点路影子,向导只能凭着记忆摸索带路。

    三点左右,原路返回。因为是下山,已不觉吃力,也快了不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回到了冯家顶。听向导说,冯家顶周边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景点和古迹,如对面山谷里的“鬼门关”瀑布群、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徽池古道等。我们此行无法一一前往,只得依依不舍地匆匆离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幽探秘古长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