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烈酒 发表于 2018-9-12 22:27:29

爱情驴行记之—雨中漫步塔岭-东流岭

三月的古徽州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青山、碧水、山花就像美人一样,让你思慕;那些绝美的风景总在深山里,隔着道长且远的距离与尘嚣,让人遐想!三月的小雨淅沥沥,走在古道上,田埂边,心会漫漫沉寂,心会随着小雨飘向静静的悠悠的徽州往事里。第一次参加绿树组织的活动,心底仅留的那点小遗憾也没了。绿树自是认识的,时常能在户外网上或户外活动上见面,但是参加他组织的活动今天确是第一次。记得去年国庆的时候自己也曾报过一次,最后因交通的缘故还是被告知不能成行;而且以后的几次户外,都是自己先报了其它领队的活动而屡屡错过,不能不说是一点小小的遗憾。老天总是给大家开着玩笑,绵绵春雨断断续续的从月初下到现在,也不见停歇。早上看了一下天气,说是小雨转阴,心里窃喜:白天说不定不会下雨。集合的地方离家很近,走路过去一刻钟,八点打过,准点出发。今天是周末又下着雨,所以一路上也没有看见什么人。到了集合的地方,已经看见几个驴在那说着话聊着天,走上前打了个招呼,自己也就和他们天一句地一句的聊了起来。人越聚越多,熟悉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原本还有点陌生、拘谨的心神此刻也活络了许多。人群里突然有一个女孩过来问我叫什么网民,我说我叫掉色的爱情。她(*^__^*) 嘻嘻……的笑着说她找了我老半天,一问才知道:她住在附近的下观村,离我家很近的一个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乡,她是个老师,来户外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有个很特别的网民:不二家的柚子。今天户外的目的地是位于休宁与婺源交界的塔岭-东流岭,也是被宋代大诗人方回誉为“天上五岭路”中最美的一条----塔岭古驿道。记得方回在诗中写道:“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根据行程,今天的起点位于黄茅乡外塔坑村,终点是岭南的东流村,徒步穿越塔岭和东流岭,来回道长20几里。车子沿着杭瑞高速飞快地奔驰。透过窗外,能看见山间盆地和谷地间,一座座村落疾驰而过:灰暗的粉墙,黝黑的瓦屋,飞挑的檐角,山环水绕,林泉幽深;岁月的痕迹与沧桑与绿柳如烟,松茂竹苞,金黄的油菜花香相互映衬着,自是美不胜收。过了黄茅高速出口,转到山区路段,路面开始颠簸,眼前的这条公路就是以前休宁去往婺源的唯一一条省道:S220线。而这条省道在深山区的路宽一般只有4-5米左右,尤其是在公路过境的一些村庄,由于经营,建房等违章违建造成道路拥挤比比皆是,大型车辆会车都非常困难。车子开开停停,一会儿就到了穿越的起点:黄茅乡外塔坑村。眼前看到的这个村子,村落不大,靠近山边的是一些老旧的房子;新修的水泥机耕道左侧,是一幢幢新建的三层小楼房,小楼房大多保持着徽派建筑的精髓:白墙黑瓦马头墙。小楼房的大门没有悬挂门牌,我们称做外塔坑村,也是在村口遇到一个农妇口中得知的;水泥机耕道右侧是杭瑞高速。看到此景,让让想起了读梭罗《瓦尔登湖》的日子:感慨现代文明深刻的虚伪和庸碌,个人无法苛责城市化的进程,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脚下的山道是被历朝历代的徽商硬生生踩出来的,肩扛货物,来回于徽州和江西的边界,这不足一尺宽,坑坑洼洼的路径,包含了多少徽商先祖们筚路蓝缕的艰辛和无奈,人类的脚步在自然面前很孱弱,可“人定胜天”的概念,却驱使他们开拓一片片改造自然的蓝图。如池莉在某篇小文中写道:“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有了人的存在,就别担心环境不适合他们。何时何地,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人总会想出办法的。哪怕这几座榛莽的大山,远不可测的树林,还不是用他们的血泪汗削了一条路子。后世的我们,已无法去描摹徽商们行走其中的艰难,而今这条路成了广大驴友趋之若鹜的徒步圣路,由衷地向开拓这条路的徽商们致敬。古道入口是在高速的左侧,前面的一小段是水泥台阶,估计是在修建高速的时候重新翻修的。站在古道上,能附身看见高速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急速驶过。自从公路修通之后,徽州大部分的古道渐渐地没落了,甚至还有一些古道完全被湮没了(如徽旌,徽池古道),它们从繁华过后回归到了孤寂。那古道上矗立着一个个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更像是古道上的一个孤独的守望者,成为这条古道上访古探幽的最佳去处。古道休宁段,大多已面目全非:由于长年踩踏,古道大多陷入土中,看到的只是石条的一部分;有些被杂草所淹没;还有些路段,根本就没有了石条,雨后的山道,泥泞又稀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刚开始大家还是边走路边看景,有时候会停下来拍拍照片;后来雨渐渐的大了起来,大家不觉加快了脚步。一个半时辰后终于抵达溪口乡内塔坑村口。塔坑村,典型的徽派房屋建筑:白墙黑瓦马头墙。村中有条小溪,两边的房屋纵向排列一直向前延伸。塔坑村的大屋均是封闭式的庭院建筑,外立面采用夯土墙体,有的是经过抹面的白粉墙,有的裸露着粗砺的黄泥,看似笨重的泥墙在檐瓦的切割下总能够形成各种轻巧的几何形状条。沿着进村的小道前行,看到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村子中心一幢木式房屋的柱梁部分,孤独、安静的横跨在小溪两岸。两边的大屋,外边能看到的只有大门,还有类似于二楼开设的两扇小窗,有方形,有圆形,起着防盗、通风、采光的作用,这样的小窗应证了古人“暗室聚财”的传统观念;横梁与黑漆漆的瓦片当中,都会开有一个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个口,盖上一片玻璃,外面的光线在透过玻璃,把光线折射到堂前,因为旧时的房子堂前纵向都很深,有的房子会达到4-5丈;而新建的房子大多都没有天井。雨中的塔坑村出奇地静,这种静一下子就将你推回到历史深处,这种感觉又恰恰和心灵暗合。我和妻子在逼仄的小道中走着,突然与另一巷口出来的一撑着黑布伞的爷孙俩擦身而过,我怕自己的雨伞碰上了他的雨伞,赶紧将雨伞举高,想不到老者也将雨伞高高举起,伞与伞碰撞,让我看清了他的脸,满脸的褶皱,褶皱中还带有深深的褐色斑点;那撑伞的手可是沟壑纵横,皲手茧足;一头的银发;衣服有些破,伞遮不住的地方,袖角处被雨水打湿了一大片。老者的前面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孩瞪的大大的,炯炯有神。我赶紧退后一步,爷孙俩快速从我们身边掠过,细碎的鞋音在巷子里回响,他们的背影在窄窄的巷子里蓦然定格。那张满脸褶皱的眼脸,让我不敢回想。悠然间,我的心被忧伤捅了一下,仿佛进入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先过,熟悉的身影随后消失在雨中……这样的场景,我真想砍下塌坑村的一根竹子,制作一枝箫,就在这悠长悠长的村落里吹出一曲淤积已久的苍凉。走出村口,看到两处竹架,这样的竹架上次去木梨哄也看到过,熟悉的场景再次在脑海里呈现。此处竹架不在房前屋后,也不在人群积聚的村子里,我想应该是村民晾晒谷物之用吧。有很多人问过我:徽文化的精髓在哪里?没有来过或不了解黄山的朋友,肯定会以为会是现在的黄山市(以前的徽州地区);对了解或熟识徽州老六县的朋友来说,婺源和绩溪带给大家的感受会更浓厚一些,体会到的也会原汁原味一些。内塔坑村到溪头乡的这段古道所在地在婺源县,马上行进的这段据说是全程中最精华的一段。沿着机耕路向前行进里许,有一座古桥幽静的卧着,名曰“园口桥”。桥的这岸有三岔道,左手一条是通往安徽岭南乡的“东流岭”跨过东流岭头,到达里东流村(返程线路);桥的右手,就是通往婺源溪头镇的一段古驿道,也是接下来我们要行进的一段;桥的前方,我不知是通向哪里,只能看见沿山开路后留下的痕迹。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古驿道沿山溪而行,四面群山环绕、古树婆娑、翠竹葱郁、流水潺潺,环境原始而朴拙,古道似将我们带进了时空的隧道,与那踩在脚下的厚重的石板一起,一同感受着岁月的沧桑!“驿道云山里,悠悠徒步行!”体会不到现代尘世的味道,纯天然的石阶,是徽州的石匠们用钢钎一点一点在山体上刻出来,或者用青石板垒出来的!还有那古道右侧的石块护栏,是我唯一见到的一处用石块垒积的护栏。如此巨大的石块砌立在崇山峻岭中,绝无仅有,让我非常的震撼。而古道的两面,左手是高山,右手是峭壁千仞,高山上绿树成荫,峭壁上野草青葱。古道缥缈着蜿蜒而出,如藤似蔓地在起伏的山峦间缠绕;溪水总在你不远的地方,水极其清澈透明,一会流淌在五彩发光的沙粒上,一会流淌在光滑的石壁上。众驴在崇山与峡谷间行走,也不时的可见瀑布飞泄,有的如万马奔腾,有的似琴弦争琮!一步一景,天然成趣,惟妙惟肖,那份快乐的气氛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忽闻山脚下传来大声疾呼:太美太壮观。循声望去,前面的驴已到了山脚下的古桥,正邀喊欢呼呢?我和妻子俩也加快了下山的步伐,一盏茶工夫就到了山脚处的那座古桥。那座古桥就是帖子上说的云梯桥。云梯桥的正前方,就是百丈冲瀑布。只见水帘由高处下泄,声吼如雷,轰声震谷。似鼓角之声如饶钹之音,激壮深沉!溪水沿着宽几十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大家心也动了!急切的齐聚在瀑布底的潭边!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近距离一看,只见那瀑布如旗如布如狂蛟,从断崖高出跌落而下,撞在下方的岩石上,散作雪玉,碎若莹珠!霏霏蒙蒙扑面而来!大家都被眼前的美景惊住了,纷纷拿起相机喀喀的拍起来,这么大的瀑布足可与黄果树瀑布相娉美。雨越下越大,拿在手中的相机很快就湿了,镜头上沾上了被溅起的水珠,众人是又欢喜又埋怨着。龙潭的水清澈见底,如果是夏天,肯定会脱了鞋,站在水里,脚踩在潭中的河沙里,感受这瀑雨云烟!嬉戏玩耍片刻,继续向溪口乡方向前进。一路上,偶尔能碰到用一根扁担栓着两个竹篓从乡里购置生活用品回村的村妇。村妇走到我身边,停下来歇歇脚,我赶忙与她搭上了话,话音带有浓郁的婺源话,索性讲的都是普通话,所以大致的意思也能听懂一些。她问我从哪里来,到这里干什么?我说我们是屯溪的,来这里是户外走古道的;我问这儿是什么地方?她说是塔坑;我还问这儿归哪管,她说归婺源;最后我还问了一个特幼稚的问题,问塔岭在什么地方?她笑着说,塔岭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段古道,塔岭不是一个村,只是着一座座山岭的统称。呵呵,村妇回答完后又上路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理泛起的是一阵阵的敬佩。也不知走了几里,忽然看见前方有返回的驴群,一问才知道走错了方向。东流岭的方向在刚刚走出的内塔坑村村口。返回至云梯桥,已是下午一点,大家坐在这里吃中饭歇歇脚!每次吃中饭,都是件很开心的事,因为这个时候,有机会分享或品尝到大家带来的美食,趁机聊上几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酒足饭饱,继续上路。拾级而上,犹如直插云霄的梯子,连山绝险,独路如门!拾级而下,弯弯崎岖的石板路在次把我带进青翠的诗意田园。回到“园口桥”,已是下午两点。我和妻子,草木姐,还有另外一个驴友是首批到达的,站在桥上,到觉得时光有点倒流的感觉。前方有几位女同胞,在茶园里采摘了一些毛峰茶,这可气坏了草木姐,草木姐大声疾呼起来:‘你们在做什么,不要随意采摘别人的东西,山里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不要摘了。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听到了草木姐的声音,很快的停止了采摘。多么善良的一个人,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舍身处地的为当地的老百姓想着,很是感动。我想我们那么多的户外人,每个人都能做到自我,哪怕只是一丁点,汇集的也是一大片。驴群三三两两到达集合的地方,大家排好队伍,一一报数。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和确保安全,是领队组织活动最核心的内容;而我们每个户外人,除了做好自我以外,也要理解领队的辛苦,更要服从与管理。点完数,我们继续向东流领的方向前进。东流岭古道,是条连接到岭南乡内东流村方向的一条古道。这儿的路没有来时的那份平坦,在山丛中穿越是行进的全部。过木桥,淌水过河,荆棘灌木中穿越的精彩与感人的瞬间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么的亲切与感人至深。一路上要过四次木桥,每次过木桥总会看见难同胞或领队冲在前头,用行动和安慰告诉女同胞如何的过桥,哪里不能踩,哪里用木头接手,看是一个细微的点滴换来的是无数人的安全过桥。更让人感动的是淌水过河的那一幕,我们的领队绿树,还有林中鸟等人站在溪水里,背扶女同胞过河。三月的山涧溪水很凉,我跨过所以很清楚。他们这样做,体现的正是户外团队的团结与互助,我想他们并不会在意他人的一句“谢谢”!3点多,一行人终于抵达垭口,眼前也豁然开朗开来。山顶上,新鲜的蕨菜到处都是,很多女同胞四处分散采摘蕨菜去了,其他的人则坐在垭口处的一凉亭内,喝喝水歇歇脚。人陆续到达,山顶中红的绿的的雨伞色彩斑斓,非常赏心悦目。随着绿队的一声呐喊:拍合影了,人群又忽然从四处汇集过来,随着喀嚓一声想,一张只记人数不记人名的合影就完成了。休息片刻,大家又向下山的方向行进。上山容易下山难,泥泞的古道上,由于多日来的阴雨,很多台阶上都不满了青苔,下山的路非常的湿滑,一个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所以大家都会彼此照顾彼此搀扶着。到了山脚,一眼望去金黄一片。此时,雨也停了,远处山腰间云海飘渺,虚幻虚无,甚是壮观。山脚下的里东流村,有一个特色的产业:冷水鱼。记得公司年前也开发并引进了“冷水鱼”,只是后来货源供应上出了点问题才停掉这道菜。今天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农户,不仅每家都有自己的冷水池塘,而且养殖规模也挺大的。冷水鱼,故名思议,就是冷水池塘里放养的鱼,一般以草鱼或鲤鱼类为主。由于是冷水养殖,温度较低,所以成鱼一般不会太大,大的鱼也就2斤左右,由于营养成分高,所以价格是普通养殖的1-2倍.好的地方好的特色产业,确实为农户发家致富又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可能。村里的人很好客,路过一家农户,刚做好“清明果”,看见我们就叫我们吃。我不好意思的问到多少钱一个,那农户先是一楞后笑笑的对我说:“不要钱,自家做的,趁热吃”。我不好意思的拿起了一个,农妇见状又塞给我们一个,说很好吃的。确实,那果真的很香,馅里有野葱,冬笋和咸菜,吃起来当然香了。回程的客车停在外东流村口,是S220省道岭南乡的一段。坐在车上,谣望刚刚逝去的美好久久不能忘怀。太阳出来了,车里确想起一阵阵骚动,遥望那远处的山峦飘起了云海,那山,那海,那房子,那菜花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古道是精华,古树是精魂,古村是精髓,古巷是惊艳。一切曾经的光环都早已褪尽的今天,古道和古桥都已进入了需要后人精心保护的风烛残年。幸而各地方政府已将它们载入史册,并且以最自然的形式给它们以无尽的呵护,这无疑是对历史和先人们的最好怀念! 谢谢绿数提供了这么一次精彩的活动!谢谢同行驴友带来的快乐与美食!衷心祝福山里的乡亲能快乐的,安逸的生活,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情驴行记之—雨中漫步塔岭-东流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