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遥远 发表于 2018-9-12 16:18:35

春深入新安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9-12 16:26 编辑

新安,在现在行政区划上,自然是找不到的了,已经和她曾经的另外一个名字“徽州”一样,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现在这里,叫“黄山市”。

当年,那个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不过顺口说了一句“要把黄山这张牌打好”,于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古徽州,被改成了辖境内一座山的名字,而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徽州,却在官方的表述里成了一个陈迹。

一座黄山,即使再好,也怎么能代表一个地方的全部?把徽州改名成黄山市,不过是某些人一时的献媚之举罢了。

实际上,无论从历史底蕴还是现实影响来说,新安江才更能代表徽州的精气神,江发源于休宁县境内,称为渐江,一路往东,在歙县浦口与练江汇合,就是新安江了;再往下,称千岛湖;再往下,是富春江;再往下,称钱塘江。

看看这么熟悉的名字,这江,是诗歌的新安江。
我就骑行在这诗歌的江岸。



新安江      绵潭这次的骑行,是源于去年那次意犹未尽的行程,那次随着车友大部队行动,很多地方只能匆匆而过,没办法细看,给自己留下了很多遗憾。今年又是春深,“春心也共花争发”,按捺不住了,于是定了票,还是一个人,出发。
线路是:歙县城---霞坑---石潭---昌溪---深渡镇---棉溪---绵潭---漳潭---坑口---瀹潭---南源口---浦口---朱村---义成---雄村---歙县城。
我游走在新安江两岸的春色里。
浦口
浦口是渐江和练江交汇处,两水汇合后由此往下,即称为新安江。

昌溪
昌溪号称“歙县第一村”,这个“第一”不知所指。不过是我沿途中遇见的唯一一处收进村门票的地方,而且价格不低,要57/人,和村里面可看的比起来,当得上一个“黑”、“很黑”,,实际这门票和村民无关,据村民说,是因为有老板“投资”了,所以要收门票。

而这“投资”,俺所见的,就是竖了几个路标而已,一个小村,这路标有多大用处且不说,那些仅存的几所老宅几座祠堂,还是在原样不动的破败下去,没有人问。

要命的是,这个村子正位于石潭---深渡的要道,绕也绕不过去,这57元/人的门票,就算是这两三公里的过路费了。
操!

昌溪

石潭
石潭这几年,在摄影的圈子里很红火,这个山顶的小村,由下汰、棋山等几个小村落组成,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小村人满为患,在小山头的观景台上,林立的三脚架一字排开,蔚为一景。我也混迹其间,很沾了点仙气、玄气与艺术之气。
可惜还是天不遂人愿,灰蒙蒙的,倒不一定是PM2.5严重超标,而是这欲雨欲晴的天气。

员公支祠    昌溪
这是昌溪的省级文保单位,转了一圈,没看见说明,因此历史不知。
木牌坊很有特色,里面空空如也。


石潭


深渡
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年的徽商就是从这里下江南,开始他们的经商旅程的。
现在这里每天还有发往浙江千岛湖的客轮,至淳安约4.5小时。
这段行程值得强烈推荐。


深渡小码头,往徽州各地的民船在这里集散。码头上弄船的老乡们一杯清酒,就着铁锅里的烤豆腐,有的还加点辣子,家长里短,微醺之后,摇着小舟回家。

石潭以吴姓为大姓,昌溪则是吴、周为大姓,而深渡,据介绍,公元 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治易在歙县任职时,爱其山水,始定居于此。1159年又有湖州府姚氏迁来,遂逐步发展形成徽州明清重镇,有"深渡渡船深渡渡,姚来姚去两边姚(在徽州土语中谐“冶)的诗句。

深渡依山傍水,过去曾有岭上、里街、外街、横街四条街道,店铺林立,街巷交错。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深渡老街大部处在淹没区以下,原里街、外街、横街全部拆除,唯岭上一段老街尚存,不过现在也因为乏人保护,破败不堪了。


一声叹息。


徽文化又称新安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 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徽州历史上的名字有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此外徽州人多以“新安”作为自己的称谓,如徽州婺源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就自称为“新安朱熹”。

紫阳桥歙县老人在江边的石滩里布虾笼,待到第二天早上来收。背后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紫阳桥,这是当年徽州最大的一座桥梁,至今仍在使用中。只是石板桥面铺上了水泥。
正好有个导游团,于是混在人群里听了一个传说:
据说开始募资筹建这桥时,虽有许多人解囊应募,却一直未能集足银两。某天,蓦资现场来了位穿粗衣的买灰人也来献金,募资人便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谁知道买灰人慨然允诺:“我个人单造一孔。”说到做到,单凭个人出资,在东端倚山,首先造起第一个桥孔,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他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按第一孔的高度和宽度续建其它八孔,但终因财力不够,越造标准越低,以致最后只能“虎头蛇尾”了。因此现在看去,这桥东高西低,有点古怪的样子。
后来才知道,买灰的粗衣原来是唐里的郑玄,人称“郑百万”的那位巨商。
听了导游的神侃,不禁勾起了好奇心,唐里俺好像也去过啊,还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小梅口村   爷孙俩在捡晒好的梅干菜说到徽州的食,最出名的就是臭桂鱼、毛豆腐。不过要俺说起来,这里的鲜笋炖火腿才是无上的美味,然后就是梅干菜扣肉了。新安江边人家,几乎户户门前都摊着大大的竹匾,里面晒着笋片、豆角、梅干菜、雪里蕻……古新安关歙县   入徽州的门户
樟潭   新安江 渔梁街   歙县渔梁街是歙县仅存的几条老街之一(在县城里,斗山街更有名),这里曾经是徽州府的水陆码头,当初从杭州过来到徽州府的船舶,就到这里为止。这条街也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府衙官员们出门,也必经此街。这千米的老街,堪称“徽商之源”。街上有巴慰祖故居(喜欢篆刻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位大家)、李白问津亭(太白迷路了?),沿着小巷往下,就是著名的渔梁坝。
樟潭新安江边正是春笋上市的节令,吴师傅忙着把从山里挖回来的鲜笋送到城里去。他养的两匹马,驮着大包每天从林子里到江边的码头,要来回百多趟。每包鲜笋大约六、七十斤,每匹马一驮四、五包。上货下货可都是吴师傅一个人搬来搬去的,最后还得搬到自家的小船上,这可是个绝对的力气活。我试着搬了两包,累得气喘吁吁。
樟潭   新安江边
斗山街歙县修手表的老艺人
绵潭歙县的绵潭、樟潭、瀹潭合称“三潭”,这里和福建莆田、浙江黄岩和溏栖以及苏州太湖东西山并称为全国五大枇杷产区。X004公路就在满山的枇杷林中穿行,现在还不是上市的季节,到了五月中下旬,该是枇杷飘香的时候了。
雄村雄村距歙县县城7公里,现在搞旅游开发,全程又宽又平的黑色路面,除了两个大上坡,在上面踩单车的感觉还真是爽。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这个村子出过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引一则清人笔记:

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王士祯《香祖笔记》

“资致无限”,在浓得化不开的春色里,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心跳,让人勾留的太多太多。




新安江上



雄村


练江上的小船,两头尖尖中间微宽。“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中的舴艋舟,就是这样子的吧。



漳潭   新安江
从深渡到漳潭的这一段新安江面,有游船来往,这里就是游船的终点,远处郁郁葱葱的,是一棵七八个成年人也合围不了的千年古樟树 ,古樟树被圈了起来卖门票,游客下船后花上八十元,就可以看一眼这棵现存的徽州最古的樟树。

沿着江边小道,是密密的茶园和枇杷林,再往深处,是一个叫瑶川的小小村落,只有几户人家,百年老宅紧锁,任雨打风吹去。



昌溪老宅兰泽堂



渔梁街   歙县


新安江上



渔梁坝头俺的宝马






坑口


去年的时候,往坑口还只有经x004,然后再过渡口这一条道,今年重来,发现从瀹潭的山路已经通车了,全程崭新的黑色路面又宽又平。

骑行在这新开的路面上,感觉很奇怪,去年也曾经骑行这一段,当时出了坑口村,翻过一个小山口,又七绕八拐,有些地段甚至需要扛着单车爬山,而后到了洪坑,最后到了朱村的,但现在,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次的小道了,问起老乡,说这里不通洪坑的,一霎时,俺有些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来,难道真的是我记错了?

还是,这路,真的从来没有存在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深入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