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擦肩而过 发表于 2018-9-5 10:58:11

(原创)读徽州古村、品贾(gu)而好儒

——绩溪、歙县游(上)

“在最好的季节,游最美的景区”是多少旅游者的心愿。但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往往较难如愿。偶然遇上了,那么,这趟旅游一定是上帝的恩赐了。三月下旬,我与老同学一行十九人结伴游览了安徽的绩溪和歙县。其中三个半小时的船游新安江可以称得上是场视觉的盛宴。那天,春风轻拂、阳光和煦。我们从歙县的深渡港上船。一路上,两岸黄花相对开,一江碧水天上来。我站在船头,凭栏眺望,诗人李白游新安江留下的诗句滋润着胸膛:“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些年,我看过青海湖畔的油菜花,兴化垛田的油菜花和奉贤庄行的油菜花,但眼前山水相映的夹岸黄花依然让人迷恋。错落起伏的江岸如同铺设了无数黄绿相间的苏绣锦缎,高高的山岗上宛如飘浮着几朵金色的彩霞。黄灿灿的江岸倒映在碧莹莹的水中,更是如梦如幻,仿佛蓝孔雀抖动起美丽的尾巴。游船沿江停靠“千年古樟”和九砂古村等三个码头。登岸回望,则有了另一番景致。只见黄花蔓蔓、碧水青青,山峦叠翠,粉墙掩映。山与水交融,黄与绿缠绵。构成了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妙画卷。沉醉中,我不禁在想:城镇化、商业化的发展步伐还能留住多少这样纯美、宁静的自然景色?新安江之游不仅促使我以文学的情怀去倾听诗意山水的绝妙美声,更让我以敬天惜物的心态去接受春天的无私馈赠。下图:游船码头“深渡港”
下图:在码头上就被新安江的山水画廊深深吸引








下图:黄花蔓蔓、碧水青青,山峦叠翠,粉墙掩映




下图:高高的山岗上宛如飘浮着几朵金色的彩霞
下图:黄灿灿的江岸倒映在碧莹莹的水中,仿佛蓝孔雀抖动美丽的尾巴



上图:山清水秀的龙川古村近些年来,徽州成了众多“驴友”心驰神往的地方。其实,古徽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一府六县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梦里徽州”探访的兴趣。前些年我去过徽州,但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今年三月下旬,我与老同学一起又走进了徽州的绩溪和歙县。行前认真地读了两本书,游览中有目标地细察了一些“古物”,收获的观感就不一样了。明朝的中后期,徽州的发展进入了一段鼎盛时期。文学家汤显祖曾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在诗人的心中,徽州是个魂牵梦萦的乐土。但是,徽州又有“前世不修,生长徽州”的民谣。这似乎又在述说徽州不是一个宜居之地。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互矛盾的说法呢?在走读徽州的过程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这次我们游览的徽州古城及徽商故里斗山街和龙川、雄村、古孔灵等古村落,都保存了丰富的古雕、古井、古牌坊、古祠堂和古宅院。细察这些古代徽州人留下的生活遗迹,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这些古村落大多位于重峦叠嶂的山区。四周虽然青山怀抱、绿水萦回,但可供耕种的农田不多。生活逼迫着徽州人冲破儒家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勇敢地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渐渐的徽州的经商人数竟然超过了种地的农民。徽商这个名字也开始响彻中华大地。商人发财致富、荣归故里以后,除了买地建宅,就是读书兴儒了。于是就有了龙川村的一村十进士,有了雄村的“一门两宰相、四世一品坊”。更多的读书人则投入了商海,他们以诚实守信等儒家伦理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从而,使徽商成了明清两朝的商界翘楚。我在雄村的“竹山书院”徘徊良久。这座占地约两千平米被誉为江南第一的古书院确实值得品味,因为从这里曾经走出了许多名臣和儒商。院子里“桂花厅”“文昌阁”背后蕴含的故事寄托了老辈对莘莘学子的多少期望。这不就是“贾而好儒”的最佳诠释吗?这不就是曾经辉煌的徽州缩影吗?
下图:坐落在歙县的修旧如旧的徽州府古城




下图:全国独一无二的口字型牌坊——许国石坊
下图:徽商故里“斗山街”里曾经藏龙卧虎





下图:龙川古村的一条水街两岸老宅



下图:皇帝“圣旨”——都宪坊

下图:皇帝“恩荣”——奕世尚书坊
下图:始建于宋代的“胡氏宗祠”
下图:龙川的美景吸引着女士
下图:江南第一的古书院——竹山书院
下图:书院里遍植桂树,鼓励学子科举折桂
下图:桂树掩映中的文昌阁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激励

下图:绩溪县的另一古村落“古孔灵”汪家大院(亦名浧波庄园)
下图:浧波庄园自称江南第一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读徽州古村、品贾(gu)而好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