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倾城 发表于 2018-9-1 08:06:41

徽州映像

到徽州旅游,给人印象最深的不光是皖南山水的清秀、空气的清新、山谷间参天的古木、溪流,及“白墙、黛瓦、马头墙”徽派特色的民居,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徽州处处能感受到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渗透到徽州每一个角落的文化特点。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的景观相互交错,清新和古朴的风韵同时存在,动与静、俗与雅的美感兼备。

   来到徽州,感到徽州是诗的家园,在徽州一府六县的天地间穿行,处处能感觉诗是徽州文化的魂,文化又是徽州的根,徽州的语言、徽州的村落,徽州的一切一切都可以寻觅到诗的存在。婺源乡间农舍小院挂满沉甸甸枝头那黄灿灿的柿子,晨雾中、水中倒影的宏村,夕阳下马头墙层叠的西递,呈坎飞檐走拱,雕木缕花的清代老屋,桃花潭汪伦送李白的江面上独横的一叶小舟,无不印着徽州文化的烙记,在徽州文化与自然交融,美景又把文化演奕得淋漓尽致。

   数次赴皖南采风,有幸领略到徽州文化的深厚,并为之震憾,时隔数月仍萦绕在脑际,回映出几个对徽州文化的印象片段,尚不得解徽州风情之一、二。

                                     皖南山水秀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以山水四季的变幻无穷,加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奇观,奠定了“天下第一”名山的地位,难怪明代大旅行冒险家徐霞客曾两上黄山,并发出如此的感慨。也因为黄山的名冠四海,故沿袭了近千年的徽州之名,被从中国地图上划掉,取而代之的改名为“黄山市”,也是因为黄山的原因,以丹霞地貌和道教名刹蜚声海内外的安徽四大名山的“齐云山”也略显冷落,游客对黄山的慕名引得连黄山脚下的塘口镇,大小旅馆、饭店都人满为患,而同样云遮雾绕,一片仙境的齐云山却门前冷落车马稀。

    说到徽州山水,离黄山市二百余公里,胜产红茶的祁门县,还有一座可与黄山相媲美的未被开发的海拔1750余米的大山“牯牛降”,以保存大量的原始森林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牯牛降常年笼罩在云雾间,堪称是世外桃源,这里峰峦叠翠、古木参天,土狼、野豹、山猪、蛇虫经常出没。那日我们一行四人从小演坑大峡谷攀登,顺着山顶流下的溪流边,手扶脚跨,在腐木倒下自然形成的桥上、山里采药人踏出的小径间穿行,一路欣赏着沿途美景,枯树下长满了碗口大的蘑菇,山岩潮湿的石头上还生长着一种像木耳的“石耳”,据说市场上售价不菲,只可惜没有时间工具在这里慢慢采掘。到了海拔一千米以上路途变得险恶起来,树木的叶子茂密得遮住了阳光,山上除了潺潺的泉水声一片的静谧,往上攀登起来开始险象环生,我走在一处悬崖边,一个走神,脚踏枯木差点就滚下深渊;女伴们在山溪的瀑布边用水壶打水,突见岩石间盘踞一条吐芯的巨蛇,顷时吓得花容失色,撒腿就跑,抛出的水壶转瞬间就被溪流冲得无影无踪。由于山高林密,在山间攀爬了七、八个小时,沿途竟未见一位行人,我们还未登上山顶已是下午,只好匆匆下山,山下夜幕中的当地司机正焦急准备招集救险队,上山去寻我们,因为野兽出没,牯牛降的山顶是过不了夜的。

    徽州的山势雄峻、秀奇、雨水丰裕,新安江流经徽州境内达二百多公里,然后经浙江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入海,因此徽州多湖泽,在泾县边界的太平湖就因湖面广阔、风光绮丽,而吸引着四方的游客,在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午后,我们来到太平湖畔的踏歌渡口,当年李白以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而名扬天下的桃花潭边、踏歌岸上,古木参天、千年的银杏树笼罩着半个古村,江边苇茂,待渡的古舟尤自漂在江面,三两只野鸭从芦烟中飞出,让人顿觉来到如梦如幻的仙境,体会出唐诗的余韵渺渺,仿佛离别时的豪情依在。

                              古老的村落

    徽州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又是商贾集居之地,明清时期,徽商名扬天下,文人仕宦和富庶的商人给徽州留下大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屯溪、棠越、呈坎、婺源,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群,掩映于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名林之间,难怪《聊斋》、《卧虎藏龙》等等电影、电视剧都选择在徽州拍摄外景呢。

   秋天我们再次乘火车赶到黄山市,参观了屯溪老街后,急不可待地向当地人打听去宏村的路线,原来宏村、西递都是在黟县境内,唐诗《小桃源》“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风景的优美、民风的淳朴。宏村离屯溪65公里,谈好车费价格后,司机调侃地告诉我们这个“黟(音亿)”字,许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它的读音,所以干脆都称它为黑多县,单从这个仅用于地名的这个字就能看出黟县的古老,在徽州有同样难认的地名中还有“歙(音射)县”,是中国文房四宝中墨和砚的原产地。

    去宏村的车子在皖南的群山间,行驶了约摸一个时辰,就到了宏村村口,购买了门票,竟然找不到进村的路,好在当地导游把我们领进了藏在池塘接天群荷间的一条石板路,走上湖心称为“状元桥”的玲珑小桥,同伴的笑声,惊起了湖中嘻戏的鸳鸯鸟,划破了水中倒影的静谧。眺望远处青山竹海,如同一幅水墨丹青,巷陌间还不时地有头戴斗笠、肩挎竹篾的村人悠然地走过,真不愧为“中国画里的村庄”。

    做为徽州古村落代表的宏村,保存着大量完好的明清民居,民居的门前屋后都有汩汩流动的清泉,据说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自来水,由于宏村背倚黄山余脉半栈岭,雷岗山,长年山泉流下,聪明的宏村人开凿渠道让家家户户用上甘甜的泉水,宏村人称其为“牛肚”,原来宏村的整个布局就是一个“牛”形,村西的山大为牛头,村中四座桥为牛腿,村中美伦美奂的古民宅群为牛身,村中那汪“月湖”水为牛胃,村口大大的南湖是“牛肚”,两棵千年古树就是牛角,也就有了“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生态环境。

    走在宏村每一条青石小巷,都能感受到这份古老,走进每一户人家都能看到村人怡静、自得的生活场面。宏村始建于宋,数百户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中,最大最为气派的当属精雕细刻、飞金流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也是徽州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之作,所有门窗都是木雕镂空,前厅横梁上有“宴宫图”,中门上方的立柱雕有“渔、樵、耕、读”、“南北财神”,斗拱上是三图演义人物图,边门上方有“商”字图案,层次丰富、人物栩栩如生,历经百年依然豪华气派,据说,当年主人经商发家后,造房时仅木雕表层就用去黄金百两用于镀饰。

    宏村西行三十里就到了西递,西递古村尊商、敬商的氛围浓郁,牌楼皆为“商”字形结构,门楹联 “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中诠释了经商守业的艰难,村中曾出过红顶巨商胡雪岩,胶州刺史胡文兴等。

    西递的景致应是慧质其中、俊秀其外,肃穆的牌坊楼、高大的马头墙、精致的宅院,如果要体会西递的古风遗韵,最好是清晨,或是晚上,漫步在古老的巷子里,更能感受到古村庄的宁静详和,还有村里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文化的沉寂

    徽文化的形成,徽商功不可没,徽商始于东晋,胜晋明清,民国初年开始没落,明清时徽人以经营文房四室、茶行、盐业名震四海,他们多雄居江南,成为徽州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但辉煌的背后,又写就了徽州女人的辛酸悲惨。

    走进徽州常常让人感到的是“物是人非”,在歙县、棠越古村落,我们看到一栋栋,一、二百年前的老房子,门窗上的木雕早已褪了颜色,显得支离破碎,但它精细的手工依然能辨出昔日的华丽,房子光线不好,徽州的民居都有高墙院,院内有天井,房子为两层建筑,天井透进的光有限,略显潮湿,原来是徽商多在外做生意,家里多是女眷、老少,从防盗安全考虑,院墙高耸、大门紧闭,天井下的雨水池也是有着“肥水不留外人田”的说法。院子潮暗,但房内极尽奢华、精雕细凿,正屋、偏房、厅阁、绣楼布置一丝不苟,在宏村一户人家里,随行的同伴就偷偷溜到了人家的绣楼,体会出一种古代女子“倚窗述说心中事”的心境。

    徽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土地稀少、为求生存,男子只有走向背井离乡、投身学商的出路,过去徽州有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等他们学成并挣了钱,年老就回乡盖房子,然后躲在里面过日子,几代人坐吃山空后,再外出做生意挣钱,周始轮回,这种经商的理念也导致了徽商的没落,成就了徽州多商贾豪宅的现状。

    徽州人的宗族观念相当强,一个村子多是一个姓人聚集,如西递多姓“胡”,宏村多姓“汪”。在徽州境内可以看到许多的祠堂,是家族鼎盛的象征,也是徽州人巨大的精神支柱,在今已被划到江西,过去属于徽州府的婺源,就有一座建于1826年的吴家祠堂,宏伟气魄,三间三进构造,中进的梁柱粗硕宏伟也所罕见,檐前石栏,栏板雕有“西湖风景图”,后进的石板上还刻有神态各异的“百鹿图”。

    徽州的祠堂多,牌坊更多,电视剧《走出围屋的女人》画面中那古深的老宅院,肃杀的牌坊群就是在歙县城西10公里处,棠越村头的大道上所拍摄,一座座颂扬达官、孝子、节妇的古牌坊群上刻有“立节完孤”、“矢贞全孝”的字样,那是封建礼教压在徽州女人精神上的枷锁。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里,“三从四德”的传统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女人,自然对她们有着重重的禁锢。

   徽州女子从小就憧憬着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希望长大后能嫁个好的人家,相夫教子,最好能嫁个徽商人家,在徽州有一首儿歌唱到“牵三哥,进学堂,读得三年书,中个状元郎,前门竖旗杆,后门开学堂,金屋柱,银屋梁,珍珠被,绣花枕上一对好鸳鸯”。这就是古代徽州女子梦境中理想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常常与理想相差甚多,就是如愿嫁到好人家的媳妇,生活也同样悲惨,徽州人有个规矩,男子经商前都要和本乡的姑娘定亲,一旦学徒期满便告别师父,回乡成婚,蜜月一过劳燕分飞,妻子不但承担全部家务,还要受公婆的白眼使唤,独守空房,过着“活寡”的日子,等男人生意有成,年老返乡时,已青春不在,为子娶妻自已又当上了婆婆,又一个新的怨妇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就这样重复着、循环着,我们在棠越看到那一排排雄伟的牌坊时,也分明看到过去徽州女子们哀怨的神情。

    说到徽州的文化的传播,徽剧是可值得大书特书,早在二百多年前,徽剧的影响已遍及大江南北,并组织徽班数次进京演出,后来融合了众多戏种之长,逐渐产生了一个新的戏种,就是现在被称为我国“国粹”的京剧。

    前几年在徽州制作的黄梅剧《徽州女人》引得无数对徽州文化关注的目光,其实早在明代戏剧家、《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有一首诗称:“欲识金银气,多人黄(黄山)白(齐云山)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不光是赞扬徽州的美景更是诉说着徽州人文文化无穷的魅力。

   出生于徽州绩溪县的著名学者胡适之这样称赞自己的家乡:“我们徽州,山水灵秀,只有瑞士能与她相比。”胡适之的话在我们的行程中多次得到验证,徽州景美,民风淳朴,就连徽州的饮食,也极具徽文化的特点,温和而不张扬,徽菜微咸微辣、醇香怡人,笋干红烧肉、鳜鱼烧豆腐、南瓜土鸡等农家菜都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我们在泾县县城一家小餐馆,有幸品尝到当地溪流中捕捉的鳔鱼,真是肥而不腻,汤汁鲜嫩,在桃花潭酒家的小琴鱼鲜美,酥脆的感觉,更让人欲罢不能。

    徽州山广林茂,物产丰富,加上浓郁的文化氛围,成就了“文房四宝”的美名。竹制品也成为当地的名产,就连山间岩石上盛产药材、灵芝、首乌等也驰名中外,黄山茶叶更是让游客塞满了背包,我们在黄山脚下一家茶馆内,一边欣赏着江南丝竹乐器,一边品尝着“黄山云雾”的清香,“从来佳茗似佳人”,望着远山云雾,品着过齿留香的美茗,不愧为人生一大乐事。

    徽州之行,辗转数月,虽是匆匆一瞥未能真正领会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种美好的感觉却一再冲击着我的心灵,皖南山间鸡鸣犬吠,走在古村巷子深处脚叩石板的踢踏声,仿佛依然触摸可及,久久响彻在耳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