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鸳鸯只羡仙 发表于 2018-8-29 11:10:12

游呈坎一生无坎

呈坎之行是早在北京时就定下的,可当我在云海楼看到呈坎的旅游宣传册时,还是不由得要赞一下为呈坎做推广策划的公司。就凭印在首页的一句“登黄山天下无山 游呈坎一生无坎”,任谁都是不敢再轻易忽略呈坎了。还有整个村子的航拍图,如果是真的,那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阴阳八卦图。

下面两幅图及内容均来自百度,也是把我魂勾过去的主因。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当年罗氏先祖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就因为这里钟灵毓秀,天然形成一个八卦形。按风水学说,仰起为呈(阳),洼下为坎(呈),呈坎外围八大山脉绵延起伏,山间梯田相间排列,阳气太重。唐末,深谙天文地理的罗隐针对阴阳失律的村居态势,开凿河道,垒筑堤坝,引潨川河水穿村而过,用水来克火(阳)。潨川河呈S形,正如太极图中阴阳两极的分界线。在太极两个鱼眼的方位,呈坎人建了两座道观镇住阳气,现道观遗址还存在。在村落建设中,呈坎人严格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在占地仅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这个被称为“一个进去就走不出来的地方”,集天道、地道、人道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天然八卦与人文八卦的巧妙结合,也因此使之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州民居甲天下 呈坎民居甲徽州”呈坎也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    呈坎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历史上也人才辈出,仅《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徽州呈坎古代名人就有五百余人,如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岳飞案主审官) 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即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罗小华(徽州明代制墨大师) 、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 等。

    2012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三,我们走进呈坎,去切身感悟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个八卦风水古村的神秘。因当地有句民谣“十有九迷路,留在呈坎富”,我们特意请了位导游带路,同时也为能更好的了解呈坎文化。导游也姓“谢”,从他嘴里得知呈坎虽离江浙各省不远,但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却从未曾踏进黄山及周边地区一步,呈坎更是没有遭受日本人的半点染指。这个信息不仅让我大吃一惊,更让我对古人在呈坎选址方面的先知敬仰不已。    呈坎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在村口的地方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下图的平安坎也是我们在呈坎迈过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坎。导游特意告知我们过坎的注意事项:“男士迈左腿、女士迈右腿,男女均须从坎的正中央迈过,不能踩踏。”此后进入古村的民居,无论多高多宽的坎,茜都知道要一步迈过了,呵呵。



    呈坎的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漫步街头、宛如迷宫;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不知是否骨子里的南方血统在作祟,每每进入这样的情境,我心中便会涌现无尽的乡旅愁思,乃至忘了挪动脚步。


    导游小谢介绍,布满村中大街小巷的水系虽然九曲回肠但都不是循环的,远古的村民们恪守清晨时分取水饮用、晌午时分用水洗涤、黄昏时分排水排污的规矩,才能够使呈坎在千年之前就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

    鉴于有的街巷过于狭窄,为了避让迎面而来的尊长,青石板路上间隔不远就会砌一块稍长一点的石头以便村民踩踏,这就是所谓的“谦让石”,寓意谦卑、礼让。陈韵竹小盆友,去,站到谦让石上让老妈我先过。

    古村里我们吃到的唯一小吃——罗记徽州毛豆腐,五块钱八小块,味道SO SO。
    历史的痕迹。。。




    这个地方以前是当铺,难怪柜台高得离谱,不然怎么显现居高临下的威风呢。而且,跟现在的银行差不多,只有VIP才能进到当铺里面当东西,一般穷老百姓您就凑合站外边往里递东西吧。我好奇的是怎样才能当上当铺的VIP呢,哈哈,估计是那些曾经的富贵人家的败家子吧。
    下面特别介绍下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罗聘的祖宅——燕翼堂,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这个古宅还曾荣获过“世界古代消防组织”的二等奖。因为除了门和窗均由防火的铁皮建造外,在堂屋的屋顶还暗藏了一个类似现在烟雾报警器的灭火装置。不过这个暗器喷的不是水,是砂石,当大火把遮挡砂石的表层屋顶烧掉后,铺天盖地的砂石就能掉下来把火扑灭。



    另一处古宅因有古宅后人的居住,明显增添了不少人气。据说这儿也是村里唯一的理发店,一百多年前从德国进口的理发椅,现在还在服役,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虽然撕下的日历牌显示昨天的时间是公元2012年1月24日。



    主人一家正准备吃中饭,显然已经见多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对我们的打扰非但丝毫不介意,并自始至终耐心友善地回答我们的疑问。
    细看每一处窗棂、雕栏,内容都不尽相同。


    在如此有历史气息的地方生活,如果能抛开纷纷扰扰的尘世并拥有一颗宁静致远的心,那跟活神仙也没什么区别了吧。


    七拐八拐来到钟英楼,所在的街巷就叫钟英街了。



    走到钟英街的尽头即是区分村内东西二圳的古老的龙溪河。桥头供人歇晌的木亭边,也歇着两颗青菜,不知是谁刚从自家菜园里摘的。



    时间短促,所以当看到这似曾相识的马桶,尽管有疑问也没能找到机会问问当地的村民。我的疑问就是现在还用这玩意解决问题吗?即便是看到村民在河边洗衣刷桶,我还是有点不相信。呵呵。



    导游小谢带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江南第一祠”的罗东舒祠。同样作为徽派建筑的典范,西递、宏村以商住宅居多,而呈坎则以官家宅见长。        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自此呈坎罗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吴、岩镇吕和叶有曹)。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一百多人;其中有宋代吏部尚书、岳飞案的主审官罗汝楫,编写安徽省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史志学家罗愿,明代户部右侍郎罗应鹤,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明代徽墨制作大师罗小华等。呈坎现有居民700余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罗东舒,宋末元初隐士,罗氏子孙为祭祀他在此兴建家庙。    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三十五年续建,到万历三十九年完工,前后耗时八十七年、花费白银逾四万五千两。该祠堂按孔庙格局建造,由棂星门、仪门、厢房、露台、享堂、后殿等九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且一进比一进高,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集木雕、石雕、彩绘为一体,后寝达11开间的家庙建筑。
    享堂前一株400余年的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静静守望着罗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穿过仪门,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匾高悬享堂之上。此匾长六米五,宽两米半,有“天下第一匾”之称。彝,鼎彝之器,不可侵犯,是指祭祖的神器,帝王用鼎祭江山、社稷,平民用彝器祭列祖列宗;伦,则是指人伦五常,天地君亲师、父子兄弟等伦常关系;攸,意之久长;叙,指延续。封建社会的族权统治在这块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即祖宗法度面前,人人遵循,代代延续。
    祠堂家庙的建筑材料能用上金丝楠木的,估计在中国仅此一处。
    宝纶阁为后寝,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成为整个建筑的主体,高近十四米,面阔十一开间,进深十米。宝纶阁内穹顶上的梁架彩绘精美典雅,历经四百五十余年仍色彩鲜艳,只可惜我的相机不给力,体现不出真实的效果。

    这一处是专门摆放罗氏家族女眷牌位的地方,这在古代中国已经算是对妇女极大的尊重和礼遇了。当然,一定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其他的小三小四想都别想,哈哈哈哈。另外,区别于正堂的圆柱,这里的梁柱从头到脚都是有棱有角的方形,寓意做女人永远要规规矩矩,恪守妇道。
    到此,我们的呈坎之行几近尾声。呈坎的大美,呈坎的小雅,呈坎的静逸,不是我们短短几个小时的驻足就能完全体会的。相比那只在自家门口肆无忌惮享受阳光的慵懒小猫,我虽没有她那般幸运,但能在呈坎稍作停留,我已相当知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呈坎一生无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