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相守 发表于 2018-8-26 11:06:29

歙县名村“岩寺、潜口、七贤”之寓意| 名听

                                                                                                   
给你一个诗意春天在春风沉醉的日子里,在人间的四月天里,
我们曾在南方等一树木棉花开,曾在诗词里虚度过春光,也曾在江南烟雨里梦一场。聪明的你,或许还会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只要美好是你对生活的信仰,也不必寄希望于远方,因为生活不苟且,诗就在脚下。

黄山脚下,歙县西乡有一古镇“岩寺”。岩寺为镇,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原先岩寺这地方,有岩又有寺,名不虚传。距镇南大约七里的地方,有一块十几丈见方、隆起的大岩石,逶迤绵延与马下岭余脉相连,高峰宛然向东伸延折转,这是“岩”的由来。关于“寺”,据志载,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99年)有云游僧人径山蕴,见此地平畴绿野,清溪纵横,就在此挂锡结庵。说也奇怪,这僧人颇有法力,灵验异常,开经诵讲便招来五百弟子,佛界高僧亦纷至沓来。这个径山蕴不仅在徽歙出了名,而且名声传到了京都长安。代宗皇帝又好佛法,居然亲自下了一道圣旨,封径山蕴为禅师,并令其赴京为皇帝施法诵经,声名大振。径山蕴圆寂坐化后,相传当年皇帝的圣旨和禅师遗像就藏于岩寺里。唐大历元年,建岩寺镇,因古岩寺是当年径山蕴禅师诵经的道场,而这位高僧曾是皇帝尊崇的法师,即以“镇”护持,故名“岩寺镇”。直到宋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下了诏,将岩寺镇更名为“岩镇”,这里更是人烟密集,方圆数十里,名公望族均迁来定居,规模越来越大,盛极一时。
从歙县岩寺上黄山,必经潜口。虽说它是皖南山区一小村庄,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身临其境,田园稠美,农舍栉比,青山环拱,绿水悠悠,大有桃源仙境之感。据《新安揽胜》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来此隐居。陶渊明即陶潜,又因地处黄山之口,后人为了纪念陶潜曾居于此,村庄故称“潜口”。

安徽歙县城南有一古老的村庄,名叫七贤村。据说,七贤村名来自七位贤人。
原来,这里住着姓方的一人家,由于他忠厚老实,教子有方,所生七子皆通经史,勤奋好学。先后考取功名,并为宋代贤吏。老大为“好官”,曾任泰州刺史,跋涉海堤,办盐务有方;老二为“学官”,曾任黄岩县尉,劝于农桑,订有“护牛公约”;老三为“广官”,曾任国子司业,兢兢业业,卓有成就;老四为“爱官”,曾任侍中,认真从事,任劳任怨;老五为“多官”,曾任浙江东佥判,日巡夜访,不积一份案卷;老六为“威官”,曾任徽州教谕,奖励馆读,倡导开化;老七为“仪官”,曾任翰林学士,持笔公正,褒贬千秋。时称方家七兄弟为“七贤人”,于是村名亦用“七贤”,直至今天。徽州的许多古村的村名,都源远流长,耐人寻味的,我这里只列举三村,让读者读后再推理其它村落名之意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歙县名村“岩寺、潜口、七贤”之寓意| 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