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一首歌 发表于 2018-8-20 16:55:18

徽州岩寺 | 红色岩寺 生态旅游

岩寺古镇岩寺,历为皖南重镇,也是皖南山区最大的盆地之一,现为徽州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岩寺位于丰乐河畔,是南路登临黄山的天然门户,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这里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岩寺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东部,东经118°14′,北纬29°14′,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镇政府所在地岩寺既为黄山市徽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亦是徽州区的中心城区,是徽州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黄山市规划中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蔬菜基地及物资集散地。关于岩寺岩寺塔“岩寺塔”又名“文峰塔”、“水口塔”,建于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从奠基到竣工整整15年完成。在明崇祯和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岩寺塔”系参照绍兴的“大禅寺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式样建成,塔高二十五仞(一仞为八尺),为七层八面神龛塔。乾嘉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有游塔的习惯,以取“登高”之意。其时游人如织,拾级而上,能远眺黄山、紫霞云烟。晚上人们将点燃的塔灯从七层塔顶连珠下悬,五彩缤纷,光亮照人。塔下更是热闹非凡,聚集着打鼓说书的、变戏法的、卖野药的、抽糖菩萨的、打字条的、设摊卖小吃的,更多的是玩耍看热闹的,五花八门,大有京城“天桥”之场面。新四军军部旧址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2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及陈毅、张云逸等率领7000余官兵在皖岩寺集中整编。军部及政治处设在岩寺后街的金家大院内,新四军在这里点燃了东进抗日的燎原之火。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现代化的场馆,多功能的展厅,将革命历史重现,旧时的武器装备,生活用品,都保存着那时的痕迹,各种文件、笔记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多功能展厅通过光与影,生与电的配合,将革命时期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得展现在眼前。小练党性教育基地黄山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诞生地,以及当年震惊皖南的“小练惨案”赋予了它独特的“红色背景”,每年清明前后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来到小练祭奠烈士。如今,小练村发展了红色旅游,建立党性教育基地,以小练红色革命为背景,利用环节情境,配合开发射击、攀爬、野战等体验型户外项目,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体验参与项目体系,打造皖南首个集观光、纪念、休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型红色文化旅游区岩寺老街岩寺老街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也称之为中街,保持着清末、民国时期的“前店后坊”的传统商业街巷空间格局,五百年的时空及数不尽的徽人生活在这里凝固成历史的断面。如今,以打造传统文化技艺和徽州文化为特色街区的老街,两侧整齐排列着古老的徽州商铺,很有特色。当然也少不了徽州美食,这里有这最纯粹的徽州味道。灵山酒酿、潜口馄饨、潜口米糕早已是名声在外,走在其中能分明感受到浓浓的徽州韵味,不可言语。商铺之间由马头墙连接,白色的墙面上是徽风的水墨画,徽州建筑的精美之处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古岩寺遗址据《岩镇志草》记载:距镇南七里而近,其来脉自马下岭,过峡矗起高峰,东折而南,直趋环山。迴顾走长石冈至此,山皆紫石,逦迆平衍,不作峰峦峭厉。古岩寺建自唐之初年。大历中,径山蕴禅师结夏于此,东西序五百余人,四方参学者日至,奉代宗手诏征去。诏与师遗像尚存寺中。寺前里许为小岩,道旁有小石浮图。故老言,此地原寺之山门也。汪丹石溥有诗云:“岩藏大历诏,草没建文钟。”可识山灵故物。传说中的岩寺这地方,有岩又有寺,名不虚传。距镇南大约七里的地方,逶迤绵延与马下岭余脉相连,高峰宛然向东伸延折转。唐大历元年,建岩寺镇,因古岩寺是当年径山蕴禅师诵经的道场,而这位高僧曾是皇帝尊崇的法师,即以“镇”护持,故名“岩寺镇”。直到宋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下了诏,将岩寺镇更名为“岩镇”,这里更是人烟密集,方圆数十里,名公望族均迁来定居,规模越来越大,盛极一时。古岩寺遗址随着山深线的建设,古岩寺遗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出于对文化遗迹的历史原生态保护,以古岩寺遗址为中心,向外辐射多条公路方便车辆同行,同时保留古岩寺遗址内的步行土路,使得游客们更好地体验古岩寺的文化魅力。忠洪古道忠堂村是一个拥有“三世二品坊”和“方贵文进士坊”两座古牌坊、“方氏古宅”古民居、古水口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古村落,村外三面环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山清水秀。洪坑村地处徽州区与歙县雄村交界处,离新安江黄金游线上的“小南海”只有3公里,古时两条徽商古道在此交汇,车水马龙十分繁华,在明清时期有五千人居住,不仅拥有着“进士坊”、“世科坊”等四座古牌坊,洪氏家庙、状元厅、“七星拱月”古井等历史文化遗迹。忠洪古道连接了忠塘村与洪坑村,不仅是古时的运送货物商道,也成为文化交流沟通的纽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岩寺 | 红色岩寺 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