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挽忆 发表于 2018-8-20 12:41:29

徽州胡姓之“真胡”与“假胡”,胡开文、胡适乃由大唐李氏改过来,实为假胡!

姓氏和人名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个人代号,其中“姓”是家族的徽记。在中华姓氏之林中,“胡”姓是一个显赫的姓族,而在徽州胡姓的家族中,徽州的胡姓有“真”、“假”之分。“真胡”源于胡公满,周阏父为陶正,生子满。满后来封国于陈地,死后谥胡公,后裔便以谥号为姓。“真胡”的郡望在安定郡,故又称“安定胡”。徽州的安定胡最早在东晋时由山东迁入,梁朝黟县胡明星曾修建有柏山土曷,为黟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支以其特殊经历倍受人们注目的“明经胡”,则由大唐李氏改过而来,实为假胡,而非真胡。胡适在口述自传中说:蔡元培先生“曾误把我家说成是世居绩溪城内胡氏同宗,……但是这个世居绩溪城内的胡家与我家并非同宗。”因为胡适的家族是“明经胡”。黟县西递胡适宗祠“明经胡”的由来。“明经胡”的始祖是大唐昭宗皇帝和何皇后之子。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的叛将朱温降唐后,唐僖宗诏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赐名“朱全忠”,后又被制授宣武军节度使,成了握有重兵的军阀。朱温拥兵自重,权倾朝野,对唐室社稷垂涎已久。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为了取代唐室,进一步控制朝廷的局势,借故岐兵威逼京畿,要唐昭宗迁都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洛阳,并且下令把长安的宫殿、王府、民房拆毁,使长安变成了废墟。唐昭宗 李晔当年的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胁持之下,无奈起驾迁往洛阳。一路上,唐昭宗忧心如焚,预感到大祸即将临头。当路过华州时,有百姓夹路高呼万岁。唐昭宗想到此时此地自己的处境,不禁涕泪纵横,告诉路边的百姓说:“不要叫我万岁,我不再是你们的主子了。”何皇后也非常害怕朱全忠,曾经绝望地说:“大家夫妇都委身于全忠矣!”二月迁都人马来到陕州,因为东都洛阳的宫殿尚未建成,于是滞留于陕州。三月朔日,何皇后临产,皇幼子呱呱落地,这就是后来的“明经胡”始祖李昌翼。明经公 胡昌翼当时,昭宗为了保留一线血脉,便与何皇后将皇幼子托付于年过花甲的心腹近侍金紫光禄大夫胡清。胡清是歙州府婺源县胡村(又名考川或考水)人,人称胡三公。胡三公带着婴儿秘密出逃,在歙州婺源偏僻山坞里隐居下来。胡三公改皇子李姓为胡姓,取名昌翼,(寓意繁荣昌盛,辉煌腾达)。胡三公在婺源俗名扁担山西北麓的小溪旁建立家园,初名胡村。后昌翼公取《诗经》国风•卫•考盘文章中“考盘在涧”(赞贤者隐居自乐也)为据,把原名胡村改为考川,亦曰盘川,俗称考水。婺源 考水村在同光乙酉年(公元925年)胡昌翼廿二岁,以《易经》登“明经科”第二名进士(榜眼)。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时,胡三公告知他真实的身世,并且出示当年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胡昌翼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恨生不逢时,失声痛哭,同时感谢胡三公的大义救养之恩,胡昌翼举进士的第二年,胡三公去世。在已经改朝换代的现实下,他义不屈仕,隐居于婺源考水,倡明经学,人称“明经公”。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而冒胡姓,故又称“李改胡”或“假胡”。“明经胡”后裔尊昌翼为始祖,胡三公为义祖。胡昌翼在考川生活怡然自得,活到96岁,旁观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历史的结束,又过了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十月三日才逝世。明经公 胡昌翼明经公 胡昌翼之墓徽州西递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它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后五代,中后唐明经科进士。子孙因以明经别其氏,称曰:“明经胡”。北宋皇佑年间(1047)明经胡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深深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九百五十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在“明经胡”的后裔中,出生于徽州绩溪上庄村的乾隆时期的著名制墨大师胡开文、绩溪湖里村的晚清“红顶商人”著名徽商胡雪岩、民国泰斗绩溪上庄人胡适,均出自明经胡一脉。所以,细究起来,他们其实都应该姓李,是大唐王朝“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胡姓之“真胡”与“假胡”,胡开文、胡适乃由大唐李氏改过来,实为假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