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黄山 发表于 2018-8-20 11:17:18

阆山晓庄行

许是呆腻了办公室,亦或是心中有份向往大山的念想,毅然背起行囊,冒雨向海拔800余米的阆山进发。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决定顺着公路前行。乡村公路依着山势,在长满林木和灌木的山间蜿蜒委行。人行走在雨后的公路上,尽情地呼吸着清新极致的空气,饱览着沿途的山水风光,这一刻,仿佛自己已经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只见山间云雾迷濛,恰如给雾中的乡村披上了一层如烟的薄纱,给人以几分神秘。

因为是雨后,一路上飞瀑帘帘,随处可见。看着清冽的山泉,忍不住把脚往飞瀑下伸去,去贪婪地享受那份无比的清凉。

由高山平湖大坝向山顶行进,大约7公里左右,就到达晓庄电站大坝。眼前豁然开朗,俯视前方,就是晓庄水库。这坝是我江西省的一位女工程师设计的,据说是全国首座拱形的坝体。坝体雄浑不失秀丽,坝上可供人行走,坝上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凌空的天桥,弯弯的如半月,远远望去,如彩虹🌈般飞临于青山绿水之间。

由大坝往北眺望,便是临水而居的晓庄。白墙黛瓦的徽派农舍默默地静立于五龙山下,守望着这一汪碧玉,真让人顿生几分羡慕。

瞧!这是典型的徽派农家。干净干净地衬着这一方得天独厚的蓝天、巍峨的五龙山和清如琼液的小河。

河边立着参天大树,墙上爬满青藤。可惜我不是画家,若是画家,我想一定会是幅很好的构图。

古老的村巷,随处可见的是历史的斑驳。

晓庄村也有一条河从村中穿过,把整个村庄一分为二,但飞架的木板桥却又把两岸人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倒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而且是无可复制的原生态版。

随意而天然的石板路顺着溪流,蜿蜒着爬向远远。勤劳的农民见缝插针,栽种了一些蔬菜。长势多喜人啊!

行走在乡下,我发现这里的狗特别多。瞧,它立在桥头上,见了生人,并没有狂吠,还是自个儿咪着眼,仿佛一切与它无关。

除了狗狗,还发现这里黄牛多。瞧,几头牛悠然地啃吃着路边的青草,牧牛人静静地跟在后头,小牛犊最皮皮啦,居然连走路也不忘贪婪地吮吸牛妈妈的奶。

这是晓庄通往阆山的公路,建在悬崖峭壁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阆山枫林。数十株香枫傲然挺立在小山岰里,下面是如茵的青草。山风袭来,林涛响起,佛如奏响了一曲夏之歌。

这是坦里通往王家的隘口。林木参天,俨然成了一道天门。

神往之的阆山村古民居终于看到了。墙体的基石部分是用硕大的麻石垒起,将近2米,然后在上面砌墙。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阆山人的祖先为了防止冰霜雪扣对土砖的侵蚀而就地取材,用这些麻石来替代。触摸着这长满苔藓的大麻石,自然想起古人建房子的艰辛,也不由得佩服古人的聪慧。

现在正是禾苗生长期。放眼望去,田里的禾苗是绿得那么可爱。勤劳的农民正在为禾苗锄草,他们还是用古法去耕种这片属于他们的一亩三分地。

阆山,一直被人认为是艰苦之地。看着这满满的一桌菜,肯定会颠覆你的观点。这次,我再次体会到阆山人说的一句话:苦了一双脚板好了一把嘴。其意思是说,上阆山很辛苦,但阆山人的招待会杠杠的,让你一饱口福。

这器物,好多人还认识吧。我想,走出深山中的许多人一定会感谢它,因为是它陪着完成了学业。因为是它,告示着我们大婺源的土语: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

这是我落脚的主人家的门前。看着这简陋的凤仙花,我们可以想象阆山人不缺失情趣。

这是本次落脚住宿的客馆。在这僻野之地,能有此一居,幸甚至哉。

这硕大的水缸,有几人见过?我想肯定少之甚少,一定是稀物吧。其实它是一个水井,你瞧,水多清啊,清可见底,如镜子一般。是原先村民取用水之地,虽然现在已经是使用频率不高,但却是王家人的一象征性的代表物件。

这是外山通往水电站的山路,是由麻石搭成。客官,请记住,麻石铺路是阆山的又一张名片。路旁的树木好像是栎树,秋天时候,它会结出果实,人们可以用它来制作栎籽豆腐。


晓庄阆山行,到此结束。欢迎客官们多点赞,多转发,多打赏。在此,先行谢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阆山晓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