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丽质 发表于 2018-8-20 08:42:52

徽州人:“赶忙三十夜, 清闲初一朝”

徽州“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乡村里的百姓过年皆乐于承袭古制。因此,在徽州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过年更喜庆。丰盛的年夜饭、五花八门的自家制作的小吃、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谈笑风生、守岁,尽情燃放鞭炮、烟花,地方特色的节庆娱乐活动,让人最大限度地感受乡村浓浓的“年”味。在徽州,民间有句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意思是说,正月初一一般是不劳动的,所以大年三十这一天相对是比较忙碌的。除夕当天,家中的男人们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祭祖,每家每户要扫净地面,处理垃圾和污水,烧香点烛,燃放鞭炮,摆设供品,磕头祭拜祖先,如果家里有老人在这年去世的,还要外出到坟墓上“烧纸钱”、送年夜饭,家里的春联也不能贴红色的。女人们则埋头在厨房里制作菜肴,而且要烧好足够3天里吃的年饭。因为按照徽州习俗,春节头3天是不能下锅煎炒烹饪,以避“争吵”之忌;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大人小孩都不得使用剪刀,但可以使用针线,寓意“只立不破”。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要反复地叮嘱儿孙们,过年期间,做事、说话都要小心为妙,不然,一年里都会不吉利的。大年三十晚的这顿年夜饭是除夕的晚餐,又称团年饭,这餐饭通常是徽州民间人家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是在除夕当天掌烹制。吃年夜饭,算是民间最热闹愉快的事。徽州人也不例外,年夜饭前,必须要放鞭炮。为了体现每家年味更浓,乡村农户的鞭炮一家放的比一家响。鞭炮放完后,各家主妇就先后端出了菜肴酒饭,请出老人长辈,入席就餐,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品团圆饭。在满桌食物中,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而大菜中一定少不了“火锅和鱼。因为“火锅不仅“红红火火”,而且一经煮沸,则热气腾腾,温馨撩入,意寓着来年“红红火火、“蒸蒸日上”“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吉庆有余、“年年有余”。徽州的大年三十晚,各家各户还有“发灯”年俗,到晚上必须处处灯火遍布,彻夜灯光通明,厅堂内外,楼上楼下,灯灯齐亮,所谓“发灯发丁、家庭兴旺”,这是因为在徽州方言中,“灯”和“丁”是谐音的,因而有了以“灯”代“丁”的“发灯”年俗。三十夜赶忙完了,“清闲初一朝”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开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自家门口鸣放“开门炮”。爆竹燃响完毕,碎红满地,灿若云锦,这满满的瑞气,被誉为满堂红标志着正月第一天开始,满是洋洋的喜庆。同样,这天清早孩子们在醒来时,会发现枕头下有一个红纸包,是长辈给的压岁钱,钱有多有少,但孩子们得到了一种满足。随进入初一朝的重头戏,吃早茶,新衣新装、喜气洋洋的家人们围坐品茶。“锡格”的独特器具里少不了放有“红纸包的顶市酥”、“寸金糖”,“交切片”、“山核桃"、“香榧”、“南瓜籽”等,一般人家都要吃枣栗汤,寓意朝朝顺利,岁岁如意。也有盼望子孙早早得力。然后吃上一碗“三丝盖浇面”,说是吃了后,“长常利市、健康长寿”。休宁、黟县一带还要吃粽子。用完茶点,就到了拜年时间。如果按照约定俗成的次序,一般是先到近房的叔伯和家族长辈家拜年,然后再到舅父、岳父(我是指大人们啦)、姑父、表叔和姨父家拜年,最后才是到朋友和邻居家拜年。一直要到初七过后,才开始做农活。真正过年结束,是正月十八,俗称十八脚。那时撤下过年的摆设,收拾好各种用具,以待来年再用。接下来的日子,即要做艰苦的农活,又要过清苦的日子,俗称“清水三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人:“赶忙三十夜, 清闲初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