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 发表于 2018-8-18 11:13:14

明代徽州知府何歆

明代徽州知府何歆|发明创造了“五岳朝天”马头墙,成为中国消防史上一位杰出的治火名官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母亲,我就是母亲的一个儿女。祖国是大地,我就是大地上的一粒泥沙。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抹云彩。祖国是高山,我就是高山上的一棵小树。祖国是花园,我就是花园里的一束奇葩。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然将马头墙推广于民间源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明朝弘治年间,由于徽州的村落民居布局特别紧密,再加上这一地带的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风比较大,只要一户人家发生火灾,火势马上就会连成一片,殃及周围的上百户居民,往往给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时发生的火灾让徽州的百姓叫苦不迭,可又苦于想不出好的办法防止火势的蔓延,只好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当时,徽州有个知府叫何歆。何歆,字子敬,别号榕溪先生,广东博罗人,生于明天顺五年(1461),弘治五年(1492)举于乡,次年(1493)成进士,弘治七年(1494)授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弘治十二年(1499),何歆奉命“督江右军政,戎伍一清”,展示出管理地方军政的能力。弘治十六年(1503)夏天,在清军监察御史任上政绩卓著的何歆获得升迁,出任徽州知府。来到徽州后,何歆马上就要面对前任知府们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火患。于是亲自深入民间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火灾发生的时候,火苗最容易从墙头向外蔓延。于是,他就想:如果把每家的墙头用砖加高一些,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吗?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至于如何“治墙”,何歆的方法是五户为一组,第五户的墙壁必须内收一尺六寸,用以建造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其余四户需筹资买砖、出工砌墙。更难得的是,何歆以政令的形式强制推行封火墙的这项行之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徽州城乡共建造了数千道封火墙,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困扰人类的火烧连营的问题,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代徽州知府何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