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的纪念品 发表于 2018-8-17 17:33:56

徽州~横江春水拍江流

休宁县境内有两条主要河流,一为率水,一为横江。如果说作为新安江主源的率水,走的是平民路线,达则兼济众生,哺育了一个个村村寨寨的文明,那么作为她的最大的支流——横江,却与一座道教名山,一个有着1700多年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埠口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这一层面上看,横江或许就“反客为主”了一回,占尽了富贵和尊荣。横江发源于黟县白顶山,经黟县渔亭,折向东南始称横江,后进入休宁,至屯溪与率水汇合,全长65.2公里。流域面积997平方公里,占安徽省境内新安江流域面积的15.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木船可由屯溪溯横江通达渔亭,现因河床淤积而停航。由此可见,在历史进程中,当一个陆路交通还处在萌芽阶段时,横江的水路交通就已经十分繁华了。我们是在一个春花烂漫时节走进横江的。横江的美,却不仅仅属于一个春天。作为生命和文明的起源,又拥着一座道教名山的横江,是不屑于争宠的。她犹如一位仁者,或闭目养神,或捋须含笑,万事万物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又有谁能逃脱那双睿智的眼睛哩。站在海拔500多米的齐云山上眺望,一条碧绿的彩带,在金灿灿的油菜花中,在一幢幢的古民居中,呈S形穿登封桥而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案。这样的审视,包括一座古桥的兴建。在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登封桥一直是众多香客、墨客,进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的唯一通道。走在登封桥上,那些光着膀子、喊叫号子“杭唷杭唷”的建造者身影,似真如幻般跳入眼帘。登封桥八墩九孔,桥长147米,由大小不同、凿迹光洁的青石砌成,在一个纯手工年代,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当是难以计数了。兴建此桥的就是当时的徽州知府古之贤。登,有登峰造极之意;封,有封候拜相之寓。自然,这样的桥名由来是少不了故事的。为了方便齐云山山脚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方便登山朝拜的香客,古之贤多方筹资兴建,为当地百姓所敬仰。正值竣工之时,古之贤履新升迁,当地百姓遂将此桥命名为登封桥,希望他们的父母官能够步步高升。我们在齐云山象鼻崖的茶亭里见到了汪美红。这位齐云山上最后的挑夫,以一双柔弱肩膀为三个儿女撑起一个家的中国好人,业已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开起了茶馆。汪美红的家就在齐云山下,喝着横江水长大,如果说,齐云山锤炼了她坚挺的筋骨,那么横江水赋予她的就是不屈的灵魂了。阀行碧波上,人在画图中。春分时节,虽说春雨不断,气温偏低,但江风吹拂下,已有春的气息和暖意。横江水碧波荡漾,一山一地的油菜花、迎春花、桃花,芳香四溢,给人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心旷神怡之感。在黄鹤楼前,李太白因“崔颢有诗在上头”而道不得。而在今日之横江上,“道不得”却是我等凡夫俗子了。缭绕烟火朝先贤,八卦菜花添秀芳。竹筏横江放眼看,碎月几轮过马墙。此情此景,语言是多余的,只须用心。心一到,景便存入心中了。大凡天下之水,多出于山,水借山势,山因水活。在山者为涧为溪,出山者为江为河。横江一路东去,带着洞天福地的满满祝福,经休宁县府海阳,流向万安。之所以把探源横江的第二个落脚点选定万安老街,是因为此时的万安街,早已从曾经的繁华闹市之中挣脱了身子,洗尽铅华,安泰安谧了。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一条街巷的名号大过一个县城,主要是因为这儿有传承了近三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万安罗盘,还在于一条千米古街上,大大小小的古埠口就有12处之多。我们的到来,让一条安宁的万安街有了一丝热闹。偶尔闪现的居家老者,迈着悠闲的步子,在街上行走。大多店铺都落了锁。间或开着的一家杂货铺,依旧摆着古旧的柜台,墙体上“货真价实”广告语,早已蒙上了岁月的斑痕。依旧热闹着的,当属这里的百年老字号吴鲁衡罗盘工艺作坊了。几位手艺人,或打磨,或擦浆,或誊写,制造着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万安罗盘。老掌柜吴水生是几年前去世的,现在的掌门人叫吴兆光,别看才三十出头,却是这一行的翘楚了。万安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万安曾为休宁县县治所在地。隋末战乱时,歙人汪华拥兵自保,先后占据六州,自号吴王,将郡治从原来的黟县迁至万安镇东侧的万安山(后又称古城岩、万岁山、寿山),使万安成为统辖六州的一方重地。不久,汪华将郡治迁至歙县的乌聊山。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达,万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现,成为下通歙县、杭州,上连休宁县城并通达黟县、祁门的要道和重要水运码头。万安古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启蒙的地方。陶行知是歙县人,外婆是万安古镇人,从7岁开始就在外婆家接受了启蒙教育。这里还是“中国图书馆之父”洪范五的出生地、著名书法家黄澍的故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是如此,物当亦然。一条水运交通,在被纵横交错的陆路交通取代之后,也就完成了历史赋予的重任。是该放下担子歇歇了。对于一条千年古街,我们的到来,只是一个旁观者。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审视和聆听。山桃红花满上头,横江春水拍江流。春雨绵绵中,踩着春意浸润的红麻石街面,从一条古巷拐进另一条古巷,轻轻的,不发出丝毫声响。我们不愿打破时空的宁静,不愿惊醒打盹的横江,更怕打搅了那个启蒙馆里读书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横江春水拍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