丄蒂の左手 发表于 2018-8-17 17:23:07

【徽州往事】民俗——拦路祭

一支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心情悲凄的一群人,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在一条羊肠小道上缓慢前行。并排走在队伍前头的是一男一女两名小孩,一人一幡,上书“童子前引路”、“玉女紧跟随”。所谓幡,也只存在于意义层面上的。只是两根新斫的拇指粗细的雷竹,顶端的竹技并不全部削尽,易于挂上写着金童、玉女字样的白纸片。紧跟小童的是死者的子女,一般为儿子。有了计划生育之后,没有儿子的一方,女儿又末嫁人,也就只能女代儿职了。他或她双手托着死者的牌位,全身缟素,一脸泪水。再其后,就是请来的腰鼓手了,吹着锁喇,敲着腰鼓,吹拉弹唱着他们演习烂熟的曲目,虽然热闹,多少带着悲情。腰鼓手后面跟的就是一口八人抬的棺材和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了,统一戴着黑袖章,成年的男子头戴白色孝帽,成年女子头绕白色孝条。未成年人则不管男女,一律戴青色孝帽。寓意青青吉吉,一生平安。随着一个队伍前进的还有不少打杂的“炮手”,不时地放着爆竹和鞭炮,把一道道黄色的火纸裁成细条,权当过往的“买路钱”。一些讲究的人家,则把火纸剪成铜钱模样,一路洒将下去。一路上,香火缭绕,熏得众人不住地擦拭眼睛,即便没有悲意的小孩子也不得不流出数滴眼泪。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阴阳两隔,作为人生中活着的亲人与死者的最后一次送别,自然不能马虎。还有一个层面的意思是,如此声势浩大的送行,也是为了让另一个世界的人们不能轻视了这一新加入的成员——在生前,或许德高望重,或许声名显赫——要不,绝没有如此浩大阵势。我的父老乡亲们中大都相信人生有轮回也有鬼魂,他们的努力是想让自己的亲人在阴曹地府里受人敬重。正当一支队伍按照原有的步骤有序行进的时候,一位全身洁白的身影发了疯般向棺材、向棺材里的逝者扑将而来——队伍一时乱了阵脚,却又不能停放地上,那可是对逝者的极不尊重,可老是扛在肩上却又力所不逮时,打杂者中适时递上两条长凳,搁了棺材。——拦路祭开始了。赶来的一般是逝者的女儿。远嫁他乡,得了亲人病重或故去的信息后,夜以继日往家的方向赶,却终于没能赶上在出殡之前到家。那身洁白的衣服是临出门时就准备好的,一到村子的某个路口,见到了送葬的队伍后,也就顾不了礼数,只把悲伤无限扩放出来。我不知道第一个拦路祭拜的故事出于何朝何代。却亲见过为数不多的几次拦路祭拜的过程。可想而知,那位像第一个吃螃蟹一般,创下如此仪式的女子是让人生敬的。要知道,这拦路祭多少有些闹事的味道。本来的按部就班全部打乱了,定好的入土时辰也只能延迟。众人不知所措地面对着那位早已进入疯癫状态的祭拜者,面面相觑,说不得,更骂不得。唯一能够出来说话的是逝者的至亲,也是拦路祭者的至亲。仪式受到破坏,逝者的尊严受到挑战,加上不能按时入土为安,亲人必定恼羞成怒,或拉或打或骂,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多是责备拦路祭者为何不早些动身,已致不能见逝者最后一面。在这时,所有的解释都是多余的,她的亲人们也不想听她过多的解释。而顽强的拦路祭女子就要以至真至情的哭腔来说明一切。“女儿我不孝顺啊,到死也不能见一面啊,一路上我磨破一双脚啊,还是不能赶来为您送终啊……我带来了饼干一盒苹果两个啊,还带来了一瓶酒您路上慢慢喝啊,三时三节我都要来看您的啊,您可一定要托梦让我再见一见啊……”众人见其哭得悲切,于是从原来的恼怒中转变了态度,开始相劝起来。而此女子依旧长跪不起,直至声嘶力竭方罢。在之后的演变中,拦路祭上升到了出嫁的女儿向逝者“讨福”的高度。农村人相信,人即便死后,也是有灵魂的。他的躯体躺在棺材里,魂魄就在不远的地方看着,他想看看众多子女中谁哭得最凄凉、最悲惨、最动情、最认真,也就会把更多的福气撒向那个子女。虽然这只是活着的人的一种一厢情愿或心理慰藉,可 一旦信以为真,还真会闹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央央大国,其葬礼之繁博,自不待言。就算在一个不太的徽州,也是有着许多讲究。我不知道拦路祭这一风俗,在别的地方是否存在,而讲究的徽州人却将之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一旦出现有赶不回家送葬的出嫁之女,家中的儿子儿媳们就得做好“竞哭”的准备——既然不能阻挡亲人尽孝而拦路祭拜,那么干脆一起哭一起闹好了。那一刻,我想时间应该是凝固的,那一声声怕是能够传达到天庭的恸哭,那一个个让人不禁垂泪的场景,把一个殡葬仪式推向了高潮。现在想来,只所以出现拦路祭这样的情况,大抵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便捷的通讯工具。从一个山村到另一个乡村,全要人跑着步去通知,离得远了,更要书信往来,自然很难做到及时。另一个是没有便捷的交通。不去说徒步、赶马车的交通时代了,就算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私家车可随时出发的人家几乎是不多见的。你再急,也得等着天明。殡葬改革之后,这样的荒乱少了许多。一般的人死后送进殡仪馆冷藏,再也不用害怕搁久了尸体发臭,然后选定一个亲人都能赶回的时间进行告别,最后捧着小小的骨灰盒放入公墓的一个匣子里头。只是这一推广并没有伸延到一个偏僻农村,土葬模式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那么拦路祭的故事也依旧还会在一条山道上上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往事】民俗——拦路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