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屿南歌 发表于 2018-8-16 17:30:32

绩溪龙川-难忘安徽舌尖上的旅行




活动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徽菜之乡-绩溪,入住绩溪国际大酒店,游主席的家乡龙川,品地道的徽菜,几天下来,虽然有点疲惫,但玩得很开心,深入多方位去体验厚重的徽州文化,在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里寻觅远的古徽州,来到绩溪,当然是一尝最正宗最地道的徽菜,这是让一个吃货多少期待的事情。

下午四点多,我们参观了在绩溪一个大宅园,《徽州女人》拍摄地,绩溪紫园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群,四面环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枫掩映,山下房舍栉比。整座绩溪紫园子由五凤楼、古碑廊、徘徊亭、待云阁、环翠桥、葫芦池、承泽堂、松枫堂、高云堂和闺阁楼等组成,集中了亭台、楼阁、民居、祠堂、牌坊等徽派村落建筑的各种元素。
古色古香的门窗,二楼小姐楼,人去楼空,如今只剩下空空荡荡的楼房。

房子里精致的木雕。

“美人靠”上的美人笑。 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动的场所。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前往主席的家乡,龙川古村 龙川是一座由胡氏祖人营建且历经1600余年的古村落。龙川,山川秀丽,壮观奇伟,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整个村庄迄今依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灵气,因而,被广大游人评为“安徽省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是徽州著名的“进士村”,历史上先后出了20多位进士和举人,曾出现“一族开三府”的显赫局面,为他们树立的牌坊就有14座。国保单位龙川胡氏宗祠,它以“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著称于世,其中以“荷”花、螃“蟹”入图,寓意“和谐”,正合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的“奕世尚书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是徽派石雕的精品。

来到龙川,欢迎我们的是舞龙,感觉好像在过节,龙川,中国龙,这是一个风水的宝地,这是一个宁静的村庄,这是一个胡氏族人娶集而居的地方。主席的家乡,到“锦”字这一辈已经是48代了。名人辈出,抗倭名将胡宗宪的故里。

进入龙川古村,小溪穿过村子流过,村民们在早上的阳光下用原始的方法在溪边浣衣,木棍摆打衣服,在水里荡出的水花,一圈一圈荡开,无山无水不徽州,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清澈,缓慢。

小桥流水人家,青砖黛瓦马头墙,实然发现,这样的景色,百看不厌。 这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但从风水角度,两岸河堤却各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名字—龙堤、凤街!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在构造上却大有讲究。请看,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用今天的时髦话说,是不是创意巧妙?随着前行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并且展示出另一层奥妙:那就是龙堤总是高于凤街,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从夫妇纲常说,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男具阳刚之气,故龙堤在河之阳,女子阴柔和婉,故凤街在河之阴,过去民间称男女完婚为“乾坤已定”。又认为“夫为妻纲”,“阴阳顺,夫妻和,家道成”,龙堤设置比凤街高,正体现了“阴阳顺”的宗旨。

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的四根定盘枋起线两道,再饰以莲瓣纹。梁柱接点处用花牙子雀替装饰。额枋的雕刻图案异常精美,匠师倾雕刻技法之能事,运用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工艺,使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画面跃然石上:鲲鹏展翅、仙鹤腾飞、太狮滚球、双龙戏珠,布局脱俗,立意悠深,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尤其是中额枋北向的一组画面,更为神奇。匠师以石代纸,用凿为笔,驰骋在广瀚的艺术天地之中:山、水、亭、台、楼、阁,无一不肖;文武百官,优哉游哉,各行其好。或奕林决雄,或书海探宝,或独钓河畔,或互论阴阳。世外桃源之生活,太平盛世之欢畅,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冰冷的石头,经过匠师的双手,仿佛散发出阵阵热流,让人感到温暖舒畅。

看看龙川的风水图,出帝王将相之地。

在胡氏祠堂里,发现了荷蟹(和谐)图。

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龙川胡氏宗祠中国古代宗祠建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历代多次维修。其中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曾大修。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明代特征,内部装修具清代风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阶墀、栏杆、地坪、旗杆石、石鼓、石狮等均为花岗岩筑成。祠堂前进门厅是一座高10.5米、宽22米的重檐八角门楼。门楼的大小额枋饰木雕龙戏珠、狮滚球和历史戏文等。门楼后为天井、廊庑。祠堂中进是全祠的正厅,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厅内4根银杏金柱,高6.5米,围1.66米。柱础、梁柱、平盘斗、雀替等均镂空雕刻。正厅两侧和上方存32扇高4米的落地花雕隔扇。祠堂后进为二层楼房,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构架。后进厢房和一楼存高3米、宽60.4厘米的落地花雕隔扇32扇,其裙板和中绦环板的雕刻均为各式博古图案和四时花卉。建筑屋面角翼多姿,围以马头墙。

胡炳衡故居胡炳衡宅座落在瀛洲乡大坑口村,与国保单位龙川胡氏宗祠隔河相望。该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封砌马头墙,作前厅后室布置,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前厅毁,今存后室,二层楼,三开间,进深四间,始建于明代,清中叶修缮。撑供、雀替等构件雕饰精美,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徽商胡炳衡及其子胡增钰在泰州,上海等地开茶庄达七爿之多,为徽商经济、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徽商胡炳衡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祖父。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是徽州著名的"进士村",仅明清时期就有进士十余名,曾出现"一族开三府"的显赫局面;从商业贾者也不乏名人,著名的江苏"三泰"地区(泰州、泰兴、泰县)"胡源泰"茶号就是胡氏祖孙四代历经百余年艰辛创办起来的著名徽商宝号之一。"胡源泰"茶号为徽商的经济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该宅建于清代后期属胡增钰兄弟共有。
胡宗宪故居 抗倭名将,胡宗宪作为龙川胡氏的第三十四代孙,自出生起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其父胡尚仁,善于治家,家境殷实。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胡宗宪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稍长,他的父母不惜出重金聘名师教授。胡宗宪聪明好学,对于兵法谋略之类的书尤其用心,唯独在科举功名上没有兴趣。这让他的父母大为伤心。后在其父苦苦规劝下,胡宗宪才有所收敛,专心科举。嘉靖七年(1528),胡宗宪成为绩溪县学庠(xianɡ)生。嘉靖十三年(1534),胡宗宪乡试中举。嘉靖十七年(1538),胡宗宪考中进士。此时距他的曾叔祖胡富考中进士正好是一个甲子,整六十年。后胡宗宪累官至兵部尚书。至今,在安徽绩溪的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还矗立着颂扬他们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奕世”就是代代相传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当今胡总,籍贯正是安徽绩溪龙川村,正是胡宗宪一族。






绩溪属于宣城,而宣城是文房四宝之宣纸的故乡,在造纸坊里,我亲手体验了古代的造纸工艺。 在绩溪的日子,在徽都大酒店和龙川徽韵食府,品尝了最地道的徽菜,胡适一品锅,徽州双腐(毛豆腐+臭豆腐),臭鳜鱼,刀板香,鸡汁山药,宫廷燕球丸、绩溪炒粉丝、乡村麻糍,徽州三石“石耳、石鸡、石斑鱼”。味道正宗,口感一流。到绩溪,不可不尝这美味的徽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绩溪龙川-难忘安徽舌尖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