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傲骨 发表于 2016-12-4 23:35:49

一堂山水映沱川


沱川乡,地处婺源县最北端边陲,距县城55公里,东邻浙源乡,南接清华镇,西连大鄣山乡,北与休宁县汪村镇接壤,辖河东、河西、理坑三个村委会和溪头林场。

沱川自古好读成风,几百年来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徽派古建筑。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理坑,仍完整地保存着“尚书第”、“天官上卿”、“司马第”、“大夫第”、“官厅”、“云溪别墅”和“九世同居楼”等一大批官厅府第。


明嘉靖二年(1523),沱川篁村人余棐进京赶考。相传当年主考官之一是同为婺源人的吏部尚书汪鋐,他看出了余棐几场应试下来,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有状元之才,便想当场测试下这个同乡的反应能力,于是出个上联:“千里来龙归大畈”,让余棐对下联。没想到,余棐想都不想,随口对出:“一堂山水映沱川”。
这两个有着师生名份的婺源人玩的这幅对子,对不熟悉婺源情况的人来说,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但当年“汪天官”对余棐这种“针锋相对”的“出手”是极为恼火。因为“汪天官”是大畈人,大畈村后龙山山势巍峨、源远流长在婺源是公认的,自古大畈也是灵秀所钟之地。在“汪天官”看来,余棐这个考生,虽然才思敏捷,但心高气傲,不懂谦让,是“人品”问题,于是向皇帝建言,不要圈点他为“新科状元”。皇榜公告之日,余棐以“金殿传胪”(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登进士第,一场面试让他与“状元”的荣耀失之交臂。嘉靖皇帝知道此事后,遗憾地说了一句:“余棐不元世不元”。至今,皇帝的这句“金口玉言”一直还在婺源民间流传。


现在看来,“沱川山水”的确不同凡响。沱川境内田园风光旖旎幽雅,名木古树遍布村野,溪头村水口及瀑布群、篁村始基甲第和倒插罗汉松、金岗岭红豆杉群、天上人间查平坦、月岭古驿道等自然人文景观,令游客流连忘返。从沱溪口开始,沿着“初极狭”的山区公路在峡谷中蜿蜒前行几十里,到沱川时却见“豁然开朗”,沱川座落在一个被群山包围的盆地之中,很有陶令笔下“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感觉。这个“可以入画的乡村”,现已成为全国有名的美术写生基地,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名高校师生来此采风创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堂山水映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