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的阳光 发表于 2018-8-10 11:51:08

【休宁】古城岩——德音是茂

         古城岩位于休宁县万安镇东约3公里,这里曾经是州治所在地,现已无迹可寻。1998年,由香港资本投资,将散落于全县各地的七栋明清住宅,移建到这里;将分布于各村镇的四座石牌坊,全都搬迁到古城岩寿山南麓的大路上,形成新的人文景观。原有山峰之上,矗立一座万寿塔,使这里成为牌坊、祠堂、塔庙荟萃的展示徽州古建风韵的热点。


         在入口的道旁建一座路亭,仿照古村落村口的模样,供游人小憩。

      导游图。

      省保碑。古城岩明清建筑群是2004年10月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保碑之后,依山而建悠长的石板路,沿路相继耸立四座石牌坊,按忠孝节义分别排序。       第一座名大夫牌坊,全称为“吴继京功名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从立面看,显然牌坊并不完整,屋檐部分不存。

         明间下枋刻“龙凤呈祥”。

         次间下枋刻猛兽,下有雀替。

         四棵立柱前后共有八只倚柱狮,前爪部分残缺,威风依然凛凛。

         正面大字板镌刻:“广东德庆州知州吴继京”双钩空心楷书。部分字迹也已模糊难辨。下枋雕状元游街的喜庆场面,人物众多,前呼后拥,颇为壮观。

      正面次间镌刻“羊”图案。
         第二座是关于节孝的牌坊,人称“古林双节坊”。四柱三门三重檐冲天式,形制完整。这坊正反两面分别旌表黄樟妻程氏和黄鉴妻朱氏,因此是双节牌坊,又称妯娌牌坊,实是少见。

         龙凤匾刻大字:敕建,端庄华美,两边是偷心仿木斗栱出四跳,承屋檐。

       大字板题:恩奖幽贞。小字板书:旌表黄樟妻程氏节孝。

       另一面的大字板题:荣褒冰节,小字板书:旌表黄鉴妻朱氏节孝。

         次间小字板上有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三品官员在雍正四年为二位节孝女子提名,上报朝廷,得到批准立牌坊。雍正八年始建。
         两座牌坊之后,立一座方亭,和古村水口处建一座亭子的意义一样。亭为木结构,外围十二棵石柱支撑,中间还有四棵角柱,三重屋檐,内有木梯可攀。         水口亭常常是一村的标志性建筑,是村人聚集纳凉的地方,也是离乡游子魂牵梦萦所在。因此都是精工细作,不厌其烦,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座牌坊简称龙源牌坊,全称“胡鼎妻程氏孝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起初使用红麻石,后因风化,光绪十七年重修。
         正匾额为明代遗物,依然是暗红色,上书:“诰赠朝议大夫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加一级胡鼎暨德配诰赠恭人程氏”。
       基石上立蹲狮。


         第四座牌坊称“张应扬功德坊”。建于明天启二年。张应扬是万历十一年进士,初任兰溪县令,制止当地沉溺女婴的恶习,为民敢言,民间因此出资建此牌坊。

          牌坊正面书:巡按直隶山东云南福建监察御史张应扬。上、下枋浮雕人物等图案。
         牌坊背面书:万历癸未科张应扬。完全是褒扬张应扬的私人订制功名坊,实属少见。

         牌坊雕刻精美,刀法纯熟。灵芝雀替、如意大斗、万字横披、包袱彩绘,无处不渗透出匠人的精湛技艺。

         走完四座牌坊,就来到仪门。古城岩的风景已经展露眼前,远处的山巅上,万寿塔苍劲有棱,像凝固的雕像令人惊叹。古建筑的灵魂正在悠扬的述说。
仪门三重檐,鳌鱼檐脊,鸳瓦麟麟。
      枋柱上深浅不一地刻画人物、凤凰、灵兽,惟妙惟肖。

         山巅是万寿塔,山麓是集中保护的明清古宅,它们共同构成古城岩人文和自然相濡以沫的画卷。
         远眺万寿塔。

         黄氏宗祠,坐落在山脚下,一条小河的东边。坐南朝北,应是移建的缘故。祠门面阔五间,前檐柱廊,黑瓦覆顶,但是缺少屋脊装饰,也是未完成的模样。

         祠堂横匾悬挂在明间门楣上。

       门屋前后檐用廊轩,进深较大。
         后檐,不同时代在这里留下交织的记忆,往事并不如烟。
         进入门屋,只见庭院相当开阔,两旁是廊道,正厅最高,柱列如阵。
      厢廊宽敞,屋架为四界梁。

          廊道墙根放着一排石刻,山林云海,颇为写真。

         耕牛。

         圆雕博古文具。

      浮雕建筑、鸡、花草。

          浅浮雕石刻。

      浅浮雕石刻。

          正厅就是享殿,曾是供奉先人容像的地方,维系和汇聚着族人的感情。曾经神圣庄严,至高至大。

          正厅每榀梁架用五柱,相当宽广。中心部位有“状元及第”、“钦点翰林”等横匾。这不奇怪,休宁县是全国状元之乡,由宋至清,历史上出了19位状元。黄氏宗祠里的状元匾额是乾隆三十六年赐给新科状元黄轩。黄轩是休宁五城人,可以相信,古城岩里的宗祠是从那里迁移而来。
         灵芝卷草雀替。
         迁移而来的黄氏宗祠依然宏大庄严,只是也给人未完成的感觉,没有照壁墙,没有棂星门,戛然而止。缺少生根在乡村里祠堂的神秘和烟火气。
         古城岩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在一条河流的西边,山峰的东陆。这里集中了迁建而来的古宅民居。

         首先来到朱玉宅,建于明代中叶。大门开在正中轴线上。

         前院为二层三合院,楼上比楼下略高,这正是明代住宅的特点,二楼是主室。

         楼檐外伸,靠天井一面置栏杆,并设美人靠,雕有花卉和几何图案。

         堂号:光裕堂。

         楼梯位于侧面,占用一间厢房。

      二层明间构架用抬梁式,注重细节装饰。

      在楼上平视勾栏、窗棂,感觉优雅宁静,款款动人,诚如凝固的音乐。

         向下俯视,又是一番感受。

         金舜卿宅建于明嘉靖年间,大门偏向边角设置。

         正厅悬挂堂号:燕诒堂。根据朱熹集传:“诒,遗;燕,安……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因此,“燕诒”就是使子孙后代安吉的意思。

       屋檐深广,双层檐下有二跳斗栱承托。

          二层近天井处雕刻精细,施美人靠。

          卧室朝向天井的护净窗复制得就差强人意了。护净窗应是内外两层,保证密封性和私密性。现在的做法则完全舍弃了护净窗的本来意义,护板镂空,在现实中应是不可能的做法。

         月梁下用丁头斗栱承托。

         并列而向的三座宅院合称程氏三宅。

          程裴囡宅,建于清朝中期,大门开在中轴线上,门罩为垂柱式。

      正厅开敞,横匾题:修吉。仅有一进院三开间,当是普通的乡绅人家。

         程裴囡宅二层横梁及檐板雕刻各种戏剧人物和几何图案,刻工精湛,且图像保存完整,实为难得。

          倒爬狮的头顶刻着“王”字,颇为罕见。

       两厢二层木檐板的雕刻应该是刻画福星降临之类的题材。

      正堂部位二层檐板在中间也是雕刻此类题材。

      大门背面,门楣上墨画山水、梅竹,上部二层屋檐。

      程成安宅,也是一进院三开间,但木雕更加繁复精美,二层栏板向外拓展,用枭混的美人靠过度,望柱下施垂柱头,更显木刻技艺炉火纯青。       正堂正中月梁,刻画众仙欢乐的场景。

         正厅横匾:德音是茂。“德音是茂”源自《诗经·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是茂”,意思就是:君子是多么的快乐,美德充满天地。

         两厢二层木雕。

      两厢二层木雕,题材还是福禄寿星和吉祥花卉。

      元宝梁上一般有大斗,似是移建所致。
      二层卧室,窗棂尚未安装,但也可依稀感受昔日的闲适和安逸的村居生活。

      后门偏在厢房一侧,直达望月台。

         望月台是一座半圆的观景平台,石栏围护,可远眺山林,夜半赏月。位于程氏三宅的后面。

      程金达宅,也是建于清代中期的一进三开间民宅。

      正堂名“光裕堂”。
      二层正厅刻“白忍图”。      

      二层两厢二层刻“杨宗保招亲”。

       倒爬狮撑栱。

      直梁头雕花瓶。

         朱仁宅,是朱熹后裔、三十二世孙朱奋公所建,原房为三进三开间,现仅保存宅的后进。

      后进为三层砖木结构,用料古朴。修复略显粗糙。

      槛窗。

      梁饰为包袱锦图案,极为罕见。中间隐约可见龙腾。

      床楣彩绘则更加明艳悦目。

      后天井,上楼木梯置于厢方内。

       吴宝珠宅,又名花厅,建于清代。

      太师壁上悬正厅堂号:承德堂。

      雀替、撑栱皆雕满人物花卉。

       正堂月梁之上托两方大斗,大斗之上花枋是一幅长卷,为“十八学士出关图”。
         “十八学士出关图”细部。

      “十八学士出关图”细部。

         “十八学士出关图”细部。         元宝大斗刻“恭赐冠带”。

         “加官进爵”。

      四界梁。


       汪家大厅、西园。

      汪家大厅建于清末民国初,正厅二进三开间。

      前院墙上砖雕两幅狮、虎图案,丰富了宅院的整体环境。

         砖雕极为朴拙,沉厚自然。

         倒挂金狮。

         月梁上两座大斗分别雕刻牛、马图案。

      圆木柱用料粗硕,瓜棱柱础敦实。

      斜撑弯出柔美弧线。
         卥园,“卥”在古汉语中与“西”同音同义。

         西园是汪家大厅的一部分,应是古城岩的精华所在,成功地复制了一座三开间的徽州古戏台,台前一方池塘,石栏围护。据载:池塘属明代,戏台是清代,边廊为民国。分属三朝。
         明代石勾栏。

      戏台明间最高,飞檐翘角,鳌鱼脊饰。
      明间月梁下挂落为镂空卷草花卉。
      次间八字形出檐。

      墙壁上嵌猛虎砖雕。

         琉璃花窗。

       与戏台呈直角的是二层别厅,就是边廊。

         二层屋檐垂下各种花柱,相当精致。

         正堂横匾为“典重引年”。“典重”指皇帝的恩典重;“引年”是对年老贤明者的尊称。

         石碑记录了大宅的一次维修经历:此墙倒塌,本家另做,计砖并工用去钱拾八仟文,咸丰九年十一月立。

         明清古宅参观完毕,就剩下山顶上的万寿塔。万寿塔又名古城塔,建于明嘉靖初年。它是一座风水塔,如同原本就生长在山峰一样,早已和山林融为一体。当地人一般不走近它,视若神明。一探究竟的是古塔爱好者,披荆斩棘,趟过丛条瞠胆,方能得偿所愿。

         万寿塔,砖砌塔身,六角七层,本有生铁铸成的塔顶,已在岁月磨蚀中于1958年坠落。但古塔的顶上生出绿树,涅槃重生,更加巍峨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塔身每层两面相对辟门,麻石门框。

      走进塔心,塔心中空,窗洞投进阳光,温暖明亮。

         塔壁厚实坚固,这样的筒体数百年经受风雨雷电,久经考验,堪为建筑结构之典范。

         塔身逐层收分,至塔顶叠涩收结。因为塔刹已经丢失,成为完全露天的构造。

      从外部看,每层塔檐有腰线,二层以上转角设倚柱。

      塔檐装饰以斗栱、莲花腰线,简约明快。

         古城岩的古宅异地移建是一九九几年的事,初衷是好的。将散于各地的古宅集中,形成规模,便于开放利用和管理。但诚如专家所言:古建筑离开故土,就如同树木失去了赖以生长的根基。无源之水,终究干涸。而且,笔者在参访中发现,移建的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
古建的移建应该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现在不仅做不到,而且让古建的精华丧失不少。很多木作尚未完工,很多装配过于随意。言重一点,就是给了观者一座错的古建筑。比如护净窗,比如元宝梁,在实际的古宅中完全是不可能的做法。入口有三座牌坊只做到定盘枋,上面的屋檐全部欠奉,使古牌坊优美的形象和匀称的形态荡然无存。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初心?
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薪火相传至吾辈。让我们承绪先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建筑严谨的态度,不辞苦辛,肩负起历史和民族的使命,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休宁】古城岩——德音是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