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 发表于 2018-8-9 11:15:56

徽州书院概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机构,又为藏书讲学之所,也称学馆,是科举时代学校教育的主体。徽州书院创办时间之早,数量之多,在安徽省名列前茅。其中宋代徽州共有15所书院,北宋所建4所均在绩溪(最早的一所桂枝书院为绩人胡忠于1007年左右创建),教学内容是以满足士人应科举、求功名之所需。南宋建立的1l所书院,则以传授朱子之学为主要任务。其中歙县紫阳书院(官办)建于1246年,院名是理宗皇帝御笔亲题,为全国著名书院之一。该书院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纲,以讲学与道德修养为主,是正宗的朱学。徽州其他书院,如歙县西畴书院、婺源万山书院、休宁柳溪书院、秀山书院,祁门白杨书院等,都是新安理学家讲授朱子儒学之所。
    宋元之际,婺源的明经书院、休宁的东山书院、歙县的师山书院等,均为徽州学者、教育家攻研程朱理学和诸子百家,讲学授徒之地,四方学者云集,时人称“儒风之盛甲东南”。另外,当时还有不少新安理学家在自己家中“堂”、“斋”聚徒讲学,如婺源汪氏的“敬斋”、休宁程氏的“敬义堂”和陈栎的“定宇”等,都是讲学之所。
    明清时期,徽州书院颇为昌盛。其中明代创立的有45所,清代创立19所,大部分均为私人创办。其中歙县的斗山书院,黟县的中天书院、碧阳书院,休宁的还古书院、天泉书院,祁门、绩溪的东山书院,婺源的福山书院等,都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书馆书院。宋至明前期,程朱理学在书院讲坛占主导地位(其中代表人物有汪佑、施璜、吴日慎等);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逐渐控制了讲坛(其中代表人物有李圣始、邹守益、洪有本、汪尚和、陈文台等)。1594年休宁万安的还古书院,成了王派在徽州的讲会中心,每次会期10天,讲会时听众多达千人以上。明代书院的讲学论辩之风,曾引起了明朝统治者的注意。“流风所被,倾动朝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们以各种借口先后引发出明末的“四毁书院”。徽州府被毁书院达7所之多。清初,官府支持朱派理学,崇奉朱熹,贬抑王派心学,恢复紫阳讲会,每年在紫阳书院和还古书院各讲会两次,均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当时,有些书院是以学术研究为主,有的则以教学生做八股文、应科举考试为主。清乾嘉年间,江永、戴震、程瑶田、洪榜等一批“皖派”朴学大师既不举行讲会,也不在书院研究学问。当时几乎所有书院都与府学、县学一样专教学生做八股文了。
    徽州书院经历了初创(北宋)、兴盛(宋元明、清初中期)、衰落(清后期)三个时期。书院,作为封建社会以民间创立为主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相对于官学、社学和私塾而言,它在培养人才、研究学术,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书院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