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 发表于 2018-8-9 10:59:47

新安鲍姓分析及名人介绍

据族谱记载,鲍氏先祖晋护军中尉伸公始迁新安。宋建炎年间,祖荣公建营别墅于棠樾,遂以定居。后居仁公葬母于蜀源,移家守墓,以终其身,是为蜀源别祖。其玄孙迁岩镇。故歙邑棠樾、蜀源、岩镇鲍氏三族均以棠樾为祖。厥后复有迁居黄山、贵池、繁昌多派。村中另有詹、黄二姓居住。棠樾位于歙县城西7.5km处,距呈坎约15km,棠樾的产生可追溯到南宋建炎年间(约1130年)。棠樾始祖鲍荣世居府邑西门建别墅于棠樾,四世祖鲍居美自西门携家定居棠樾。从此,棠樾成为鲍氏聚居之地。
    鲍姓棠樾名人:鲍荣、鲍宗岩、鲍寿孙、鲍同仁、鲍深、鲍元康、鲍颖、鲍宁、鲍灿、鲍象贤、鲍楠、鲍献书、鲍献旌、鲍孟英、鲍志通、鲍漱芳、鲍勋茂、鲍启运、鲍时基、鲍元标、鲍文涂、鲍明诗、鲍楷、鲍有莱、鲍希禹、鲍忠济、鲍鸿、鲍信斋、鲍宗轼、鲍集成、鲍先、鲍庚
    鲍象贤,字复之,歙县棠樾人。由进士授御史,历云南副使。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鲍象贤尚书坊,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
    鲍志道(1743—1801),原名廷道,字诚一,自号肯园,棠樾人。11岁,因家道中落弃学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20岁后独资为盐运商,井以“资重引多”出任两淮总商20年。在此期间,倡议“一舟溺,众舟助”,受到商界推崇。志道虽巨富,但生活勤俭,重礼好义,为世人称道。在扬州铺设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砖石路面;建12门义学,供贫家子弟就读。在北京建扬州会馆,为往来商旅安排食宿,存放货物。在本县,捐银8000两,作为补助城南紫阳书院的经费;并同曹文埴一起倡议复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3000两;还出资建鲍氏世孝祠,增置祀田,捐资建东河(富资水)水射,修造古虹桥等。
    鲍漱芳 (?-1807)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洪泽湖决堤,他先后捐米6万石,捐麦4万石,赈济了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从开山归海,他集众输银300万两;疏浚芒稻河,他捐资6万两。由于鲍漱芳屡次捐输,深得嘉庆皇帝的赞赏,获得清廷从优议叙、加十级的嘉奖,并特赐在故棠樾修建"乐善好施"牌坊。鲍漱芳是一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平生搜集的宋元古籍、法帖、绘画、墨砚等物很多。中年时,他在当代名家的帮助下,精选唐宋以来书法墨迹珍品,汇编成《安素轩法帖》,并于1799年聘请著名刻工党锡龄钩摹镌刻。《安素轩法帖》是清代影响较大的书法丛帖,流传甚广。
    鲍寿孙(一二五○--?),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为宝庆州学教授。今录诗五首。宋代德年间徽州府守军李世达起兵叛乱,得知棠樾鲍家有钱,便将鲍家大户鲍宗岩抓了起来,向其勒索钱财。但鲍宗岩不肯交出钱财,惹怒了叛军。叛军正想一刀结果其性命时,他的儿子鲍寿孙挺身而出,愿替父亲去死。此番义举竟然感动了叛军,父子双被释。明代永乐皇帝朱棣阅史听到这个故事,龙颜大动,曾赋诗:“鲍家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到古今”。 建于1501年的慈孝里坊便是旌表宋末处士鲍宗岩、鲍寿孙父子。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歙县长塘人。随父思诩居杭州。后定居桐乡县青镇(今乌镇)杨树湾。家世经商,殷富好文,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名其室为“知不足斋”。久之,藏书甚富。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求天下遗书编《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廷博献精本620种。《四库全书》修成后归还其原书,乾隆皇帝在其《唐阙史》和《宋仁宗武经总要》二书上题诗,还赏赐了内府编《古今图书集成》、《平定伊犁得胜图》、《小金川战图》。廷博非常高兴,遂将家藏善本刻成《知不足斋从书》,校勘精细。又刻《销夏记》、《名医类案》、《聊斋志异》。廷博不仅嗜书,而且博学,浙江学政阮元说廷博“家藏万卷,博极群书,虽隐僻罕见著录者,问之,无不知其原委”。善诗,作《夕阳诗》20韵、《咏物诗》1卷,另有《花韵轩小稿》2卷。嘉庆十八年(1813),浙江巡抚方受畴向廷博传达仁宗皇帝旨意,询问《知不足斋丛书》刊刻情况,廷博续刊至26集呈受畴,受畴具疏呈仁宗皇帝,仁宗称赞廷博好古博学,老而不倦,加恩赏给举人。次年,第27集将成时病逝。其子士恭秉父志,刊至30集。
    鲍康(1810—1881),字子年,号观古阁主人、臆园野人,岩寺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官至四川夔州知府。随叔父桂星居京城,十一、二岁时即喜搜集古币。道光中期得《钱录》、《泉史》二书,按图索骥,并随加考证,撰成《古泉丛考》、《古泉考略》若干卷。叔父去世后奉母居长安,与古币收藏家刘燕庭过从甚密,互相欣赏研讨,并互出所藏相质证,著成《泉说》、《续泉说》各一卷。咸丰二年(1852)拓古币四、五千品,与同好李竹朋共同撰成《古泉汇》若干卷,受到古币爱好者普遍推崇。同治十一年(1872),隐居北京臆园,专事著述,将珍藏古币1 700多品,撰写《观古阁泉说》,并选拓其中十分之五、六辑为《泉选》。后又得古币1 000品,选拓成《补遗》6卷。还集古泉研究的序、跋及集币所见、所闻趣事记成《观古阁丛稿》3卷。另著有《清代谥法考》5卷、《大泉图录》1卷、《诗集》8卷、《翁氏<古泉汇考>书后》1卷等。鲍康收藏珍币甚富,鉴识渊博,被同好尊为“泉师”,但从不密藏,认为藏泉应戒矫、痴、诬三弊:“诋谟前哲,非笑同人,故创一解,戛戛生新,其弊也矫;按图索骥,缺一不可,累百盈千,悉应届我,其弊也痴;好异矜奇,侈为独得,自欺欺人,强词滋惑,其弊也诬”。
    鲍娄先(1874—1958),原名曲襄,又名奎,号星南,别号南漘散人,艺名娄先,棠 樾人,后居扬州。17岁获县试第一名。武汉师范学堂毕业,任扬州两淮中学、江苏省立第八中学等校国文、国画教员。后往上海盐商周扶九家坐馆,得与吴昌硕、王一亭等交往。擅花果、古藤、枯树,用笔苍劲有力,厚重渊雅。抗战期间,深居简出,“宁可在家饿死,也不去捧鬼子的饭碗。”日军驻扬州总司令天谷要他画一幅《百桃图》并题上“天谷将军教正”。他却作枯树一株,上结干瘪毛桃两个,题款用狂草将“天谷”二字连写.看似“天哭”,吓得伪维持会会长不敢转送。建国后,娄先将祖辈刻藏的“安素轩”石刻近200方捐献给扬州博物馆。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和文吏馆馆员。著有《诗经释义》、《学画心得》等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安鲍姓分析及名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