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 发表于 2018-8-9 10:50:00

徽州吴姓分析及名人介绍

左台吴氏是指奉唐代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为始祖的吴氏支派,新安是左台吴氏分布的重要地区,吴姓人口数以万计,人丁极为兴旺。
  吴义方在唐初以博学闻名,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字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宁),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遂举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居于此。
  左台吴氏在宋元以后的发展极为兴旺,如宋仁宗时,太伯75世孙吴用清,字渭滨,居富饶,据说是由于吴用清积德行善,因此子孙蕃盛,到他曾、玄孙辈的时候,人丁已达1500余人。宗族的发展使左台吴氏产生了许多支派,后来分居金陵、德兴、太平、宣城、安丰、池阳等地。据元代吴王粥的记载,当时富饶、澄塘、休宁、婺源、绩溪、庐江、繁昌等地吴姓多为左台一脉。而据《环溪吴氏家谱》的记载,宋延平年间迁居环溪的环溪吴氏就是新安左台吴氏金竺派衍生而成的支派。环溪吴氏的始迁祖是吴允升,他是金竺派始祖吴琇的七世孙。环溪吴氏的发展相当兴旺,子孙蕃盛,分为五大房,宗族之中可称得上是人才鼎盛,以科第出身的就有23人,监生、贡生有近40人。吴允升的18世孙吴肇荣,康熙年间历任东昌府同知、安陆府知府等职,他任东昌府同知时,严法制、禁赌博、清保甲,百姓称他为“青天”,后任湖广安陆知府,很注意堤防,常单车巡视,在他任职期间没有发生永患,他对审狱也有独到之处,屡破冤案,颇得百姓称颂。此外,吴文光,嘉靖年间中举,任湖广应山知县;吴显,天启年间中武魁;吴子云,顺治年间进士,任河南学政,吴文火斤,任云南新兴州知州;吴文炎,康熙年间进士,任云南开化府知府;吴文炎之子吴士进,亦是康熙年间进士,任云南楚雄府同治;吴兴宗,登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会魁,任徽州府府丞,吴文然,历任内阁中书、江西建昌府同知。环溪吴氏外迁的族人也有不少,遍布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汉口、松江、青浦、莘庄、亳州、婺源、正阳、桐城、嘉兴、嘉定、绍兴、乐平、广德、彰德、休宁等地。
  左台吴氏发展到民国时期,形成的支派有:临溪、高桥、商、衡川、东里、澄塘、鉴潭、石桥、莘墟、唐模、吴家林、望而却步圩、金山、敉宁、忠孝城南、梅结、忠孝、北岸、化生、前山、沈村、坟堂、茆田、南圩、石壁、泽富、大、眉山、璜源、石岭、渚口、柏墩、镇北、篁南、长林、石人前、丰溪、朗源、岭后、汉洞、番溪、商山、向果、莘田、石潭、信山、瑞芝、龙池、墩上、梅庄、横冈、泰溪、梢云、云集、郎川、方塘、山等等。
徽州“吴氏”以吴浅(汉初封便顷侯,析居黟县)为远祖,吴少微为近祖。吴氏名人主要有明代医学家吴昆,清代医学家吴谦、艺匠吴鲁衡,近代女画家吴淑娟、著名学者吴承仕等。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歙县西乡澄塘人。明代新安地区著名医家,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针方六集》、《脉语》、《十三科证治》、《药纂》、《砭 考》、《参黄论》(后四种已佚)等,对丰富和发展新安医学作出重要贡献。然其家世史料记载甚少,《新安名医考》云:“吴昆出身于书香门弟,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父亲文韬,伯父元昌俱是德高望重之人。”又说:“吴正伦……,其次子吴行简(字居敬),其孙吴昆,曾孙吴冲孺(字象先),玄孙吴楚等承其学。”前后相应,确认吴昆为吴正伦之孙。
    吴谦,字六吉,清代安徽歙县人。约生于清廉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卒于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享年70岁。曾任太医院判,供奉内廷,由于为人谦恭,因而得到内廷的赏识。在乾隆年间,受清政府的命令并组织一批医学家编纂医书。太医院使钱斗保向朝廷表奏,要求拿出皇宫内廷所收藏的医书,并由朝廷颁布命令,广泛征集天下各家收藏的医书和验方,进行分门别类,删剔驳杂,采撷精华,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与崔嘉颜等人,编纂医学丛书,到乾隆七年(1742年)成书,共90卷,取名为《御纂医宗金鉴》,其中函子目一十五,有:《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此二书为吴谦亲自订正)、《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旨》、《眼科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等等。
    吴鲁衡,原名国柱,清初休宁县万安镇人,是制作罗盘的巧匠,时人无出其右看。他自动嬉戏子罗盘店中,看熟了木工、铜工、车工、油工、罗经工的道道工序,对开坯、磨光、凿孔、分格、刻谱、装针各个环节烂熟于心,决心长大后也要开上一爿店。雍正年间(1723~1735)“吴鲁衡毓记”罗经店开张了,日产罗盘数十只,通过代售和寄售,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吴鲁衡去世。
    吴淑娟(1853—1930),女,字杏芬,昌溪人。随父鸿勋居上海,幼秉家学,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性喜游历,探胜觅奇,好景为画。光绪七年(1881)作《百花图》,得吴昌硕等人题跋。宣统二年(1910),她的画被送到罗马参加国际博览会,中西报刊誉为“当代大手笔”。主要作品有《吟华阁画稿》、《十八省名胜》、《西湖图》、《黄山图》等。安徽省博物馆藏有淑娟松鹤立轴。善诗,著有《杏芬老人遗集》。淑娟好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捧佳作十余幅,在上海义卖,得款1000余元,悉数捐给国际红十字会;民国9年(1920),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灾荒,湖北义赈会向淑娟求画充赈,她慨然捐助。
    吴承仕(1884——1939), 字检斋。安徽歙县人。清末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朝考一等第一名。与黄侃(季刚)、钱玄同都是章炳麟(太炎)的内室弟子。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并在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兼任教授。1933年以后,他在北平创办进步刊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初,中共北平党组织吸收吴承仕为特别党员,抗战爆发后,他坚持天津的地下活动,支持两个进步刊物,传播民族革命的呼声。1939年天津水灾后,他贫病交加,回至北平,不久病逝。
    吴承仕为徽派朴学后期的主要代表之一,精研音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与当时任教南京中央大学的黄侃有“北吴南黄”南北二经学大师之称。晚年以新观点整理古籍,取得较好的成绩。章炳麟在给吴承仕的书札里,对吴的《经籍旧音辨证》曾作过这样的评价:“足下于旧音用功完密,创发正五百余事,洵为核实。”章还对自己两个高足弟子作了这样的比较,说吴承仕“文不如季刚,而为学笃实过之”。
    吴承仕对自己20多年来所从事的学问,曾作过这样的反思:“我是浸淫于所谓正统经学、小学的很小范围中,费时甚多,心得较少的一人,”他“希望今后能用一元论的历史哲学,从事于中国社会发展史中之某一部分工作,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他的学生张致祥认为:“他确实作了力所能及的尝试和努力,有他改写的讲义《三礼名物》等,有在这个集子中所搜集到的有关周代封建与井田制、丧服、语言文字等的论著为证。”(张致祥《吴承仕文集·代序》)
    吴承仕著作除《三礼名物》外,尚有《经籍旧音辨证》、《经典释文序录疏证》、《淮南旧注校理》及《吴承仕文录》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吴姓分析及名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