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不分克拉 发表于 2018-7-22 11:28:05

屯溪夜景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7-22 11:31 编辑


去年尼康p7000到手后拍的尼康不惧夜的黑 屯溪随拍 不知不角又过一年又回到佳能啦新机60D试拍

相同位置同一个傻瓜用同一自动模式拍的片子   似乎60D只比p7000清楚那么一点点早知就买佳能G1X    还便宜些


关于老街的介绍在尼康不惧夜的黑 屯溪随拍 中有本篇就不复介绍啦




















      徽州老字号药铺。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最初,由上溪口程德宗和隆阜邵远仁合伙开设,店员仅五六人,以经销中药批发为主,兼坐堂行医,店名“同德仁”,既包含两人名字,还寓意“同心同德,办事仁义”。初期比较兴旺,后因店东失和,经营管理不善,加以用人不当,药店两度蚀本,难以继续维持。光绪十五年(1889年),经过股东协商重组,并起用账房程燮卿当管事(经理),药店重新得到振兴。      同德仁仿照杭州胡庆馀堂的经营方式,印刷贵重药品的仿单,除在附近城乡张贴外,还在派人远出洽谈业务时,把仿单带至外地,广发给同行与药商。补药“全鹿丸”的制取就是一例:宰鹿前广送礼帖,邀请毗邻名医、客商光临,观样定货,同时,还在附近城乡张贴宰鹿广告,当各方客商莅临之日,便将活鹿沿屯溪街道及近郊吹吹打打周游一遍,吸引观众,然后抬回店院中,当众在高架上将鹿缢死,除毛剖腹刷洗干净,剁碎蒸熟,再配人几十种药料拌匀焙干,磨成细粉,掺入蜂蜜制作成丸。全鹿丸的制取给客商和观众留下了货真价实的印象,赢得了信誉,提高了销售量。在程燮卿任经理时,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每天,店堂里都开有专桌客饭以款待外地来店洽谈业务、采购药品的客商。   同德仁药店前店后坊,中间有客厅客房,招待四方客商。店堂典雅,悬挂仙鹿图,窗棂上刻有“灵芝瑞草”、“桔井流香”的鎏金大字,柜台外陈放有八仙桌和太师椅,备有茶水,供前来抓药的人休息解渴。名医李汉亭先生30年代为同德仁坐堂医生,他写得一笔好字,“同德仁”金字招牌,即是他的手笔。店后作坊,面积大,用于药材收购、磨切焙研以及制取丸、丹、散、膏等中药。  20世纪30年代初,程燮卿积劳成疾,患上肺结核,赴杭就医无效,于1934年病逝。死后,由其弟燮涛任药店经理。1942年,燮涛也因高血压中风去世,其子程让泉继任药店经理至1953年止。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石木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

    万粹楼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保持着宋代风貌,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这繁华的老街上,一座高二十四米,上下共四层,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的万粹楼,拔地而起,雕梁画柱,飞檐翘角,集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古料新建,匠心独运。一个飞檐,一副漏窗,一块砖雕,都是用从民间收集起来的明清建筑构件重新组合筑成。亭园楼阁,天井门罩,古色盎然,万粹楼,实为一座微妙古建筑博物馆。该楼主人万仁辉,历时三年耗资二千多万元兴建了我国第一家古建筑博物馆,於一九九九年四月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万粹楼」楼名。


       德阳楼艺术馆座落在黄山市屯溪老街二马路口,与著名的私人博物馆——万粹楼栉比相对,以其高翘的飞檐与雍容华美的雕楼画栋成为屯溪老街的中心建筑景观,楼名牌匾由沈鹏题写,馆名由刘文西题写。德阳楼艺术馆由徐向东陈桂英夫妇创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馆内珍藏的老坑歙砚精品与历代文房清玩,古今名人字画与题赠,陈桂英国画作品与黄山新安画派名家作品与遗存,充分展示出徽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命力与历史轨迹。德阳楼艺术馆同时是安徽中山画院黄山分院与黄山市新安书画社的联系地址与活动场所,曾于2007年4月成功承办安徽中山画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与大型书画展,并参与2008年5月民革中央画院在黄山举办的第二届理事大会。周铁农/何丕杰等民革中央领导莅临大会并参观老街德阳楼,宋雨桂院长两次来黄山参会并来德阳楼观光题词。




























   屯溪老大桥,名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63年),距今已有470年的历史,老大桥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老街与黎阳,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现为通往机场、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大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头的分水头石尖翘起,造成船头状.镇海桥边旧有“屯浦”之称。桥东的华山脚和八家栈子,是屯溪街市的发祥地,也是垂杨夹岸、几处楼台的繁华水口。清查锡恒有《屯浦归帆》一诗云:“碧水蒙恛最上游,垂杨夹岸泊归舟。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飞倦剧怜投树鸟,长闲终羡傍滩鸥。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顷秋

   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达夫浪游到屯溪,曾在新安江边夜泊。尽管当时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烧后,墙倒屋摧,尚未恢复元气,诗人仍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在朦胧的梦里”写下了游记精品《夜泊屯溪记》。留下了脸炙人口的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传是隆阜财主戴时亮为嫁女儿独资建造。清康熙初年水毁,由程于谦捐资670万贯,费时两年建成,通行17年又被水毁、程子谦说:“桥之不固,是我之过也。”遂以独资复建,桥未成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程岳,时任广西清吏司、员外郎,为继承父志,终于把桥建成。镇海桥边旧有“屯浦”之称。桥东的华山脚和八家栈子,是屯溪街市的发祥地,也是垂杨夹岸、几处楼台的繁华水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屯溪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