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金箍棒 发表于 2018-7-16 14:01:51

北纬30°古徽州的建筑木雕





    歙县许村云溪堂梁托(图左中)、雀替(图中方柱额枋下两侧)、额枋(横着的粗梁),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制。为明代原迹,浅色木材部分为修复添加,系文革中破四旧被砍除。额枋的底部有“腮线”,是区分明代和清代建筑的标志,清代起,腮线变成圆弧,额枋截面趋于圆滑过渡;额枋的两端雕刻月牙状纹饰,在下端部形成矩形,与雀替构件形成一个断面,在视觉上混成一体。    雀替是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构件,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折角处,它除了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可以增加梁、枋的抗弯强度和增加横向和竖向结构间抗变形的能力。这个构件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徽派雀替有偏向丁头拱特征。雀替作为构件形式最早出现在北魏的云冈石窟。元代以前多用于内檐,元代以后则发展到外檐枋下,至清代甚至规定了其长度为建筑开间的面宽的四分之一。明代以后,雀替多雕刻云纹、卷草纹,并有人物、动物、花草、几何图案等造型出现。明清时期除一般雀替形式外,还有骑马雀替、花牙子等变体。
    古徽州的建筑木雕通常表现在额枋、梁架、梁托、斗拱、柁墩、雀替、撑拱、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上。木雕表现的内容有:人物、道士、罗汉、戏曲传说、山水、花卉、鸾凤麒麟、游龙、仙鹤、飞禽、走兽、虫鱼、云纹、水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几何平面或立体图案,内容具象、抽象兼有,依据内容的雕刻手法各异,布局也有所侧重,有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古徽州建筑木雕中有很强的三维立体造型特点,多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这些木雕场景多以散点透视,把不同时间、空间里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至清乾隆时期,与同期木雕表现的繁琐形式审美趋同,建筑木雕变成时间的耗费品,有些木雕制作时间长达数年。    在古徽州建筑中,开始建造房子时由大匠师傅主持画杖杆。画杖杆的工匠为造房的主持者,熟知全部设计和细节,唐至宋代称之为“都料匠”。画杖杆是预先计算房屋骨架的间阔、椽长、柱高,细至每一构件的长短、高厚、榫卯位置、大小,并逐一按设计用足尺画在方木杆上,并画出与构件相关的其他构件的连接中线位。杖杆实际是为建造房屋特制各种专用尺。每个工匠得到具体构件的杖杆,才能制作。而建筑木构件上的木雕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划,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雕成后才可安装。故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徽派建筑有时因大量的雕刻而耗费十几年时间,到最后才能组装搭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它的工程量集中在前期。
    上图左边为大匠,正在为月额(俗称大梁)检查中线,确定榫卯位置。实际加工过程因为每一根木材的毛坯成型后重心会发生变化,故初工后,把月额木坯架起,再次检验中心线的标位,以保证构件的重心处在中心线上。右侧的木材顶端已经标注额端截面的尺寸,由工匠凭借经验对毛坯趋圆加工。月额顾名思义就是这根梁有像月亮一样,有一定弯度。徽派建筑中的月额与传统中国古建中月额有所不同,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徽州俗称为“冬瓜梁”。冬瓜梁是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之一。对自然木材进行形状加工,也是雕刻加工的一部分,雕刻不只是表面纹样的加工,也包含整体形状的制作。

    现代电动工具改变了传统手工刨子工效,但电刨的加工光滑度与手工刨相比,要粗糙很多。而在细微木雕领域,则电动雕具有着传统刻刀无可比拟的优势。


    歙县许村许声源宅堂屋梁托与镂雕窗格,特别是窗格方圆结合,为整块板材雕刻,工艺精美。

    歙县许村大观亭雀替,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年),现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重修后构件。雀替施以鎏金彩绘。

   许村观察第柁墩,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代重建,图中柁墩为明代所制。





    观察第柁墩中最精彩的一只,雕刻场景深度最大,前面的中间人物头部为单独雕刻后分段后装。

    歙县棠樾村鲍家祠堂梁托(图左,明代之作)、雀替(图右,当代复制),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1801年)重建。鲍家祠堂梁托为一组雕刻非常精美流畅的卷草纹。
   上为清代制作原件。     歙县棠樾村鲍家祠门厅梁托,雕刻了少见的饕餮纹,来自青铜器纹饰。梁托的正面雕刻了阶梯状的云纹,曲线与直线形成对比,是木雕生动富有韵味。同时因为门厅坊的缩短,承重减轻,作为梁托的支撑作用减弱,使这个构件成为纯粹的装饰件。

    歙县许村许家泽故居梁托,此雀替也为纯粹的装饰件,人物雕刻造型,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雕像精彩前部。上部横梁断面饰以华板。



    歙县棠樾村鲍宅梁托,也雕刻了极为少见的饕餮纹,已基本失去梁托支撑作用,为一纯装饰件。木雕为明代原件。

    歙县昌溪古村吴氏的祖祠太湖祠檐条,建于明末清初。此件木雕风格与明代图案的风格迥异,图案造型流畅,构图精巧,雕工精细,夸张的檐条宽度举世仅此一双。



    歙县昌溪古村吴氏的祖祠太湖祠柁墩,也与明代纤细的图案造型不同,所刻麟凤龟龙造型丰满圆润,边线几何图案为典型明代风格。

    歙县昌溪古村吴氏的祖祠太湖祠门椽花板,雕有“福、禄、寿、禧”吉祥文字。

    歙县棠樾村鲍宅楼层栏板、栏杆、柱棋,雕刻精美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婺源上晓起村江氏宗祠门椽花板,光绪年间重整。雕刻了精美对称的适合图案。

    婺源上晓起村江氏宗祠大额枋、柁墩,额枋上有大规模的人物木雕,雕刻多为镂空手法,并有建筑做背景,可谓建筑里的建筑。

    婺源上晓起村江氏宗祠山额枋

    婺源江岭溪头村民宅额枋,民宅建筑已经破败,精美的木雕在风雨中度过余生。

    黟县南屏叶自璋宅梁托,雕刻精美的荷花,堪称一绝。

    黟县宏村承志堂华板

   黟县宏村承志堂梁托,精美雕刻的麒麟。

    黟县宏村承志堂梁托、华板

    黟县南屏叶自璋宅彩绘木雕华板。

    黟县南屏叶自璋宅彩绘木雕华板。

    黟县南屏叶自璋宅窗雕、窗雕下为彩绘木雕华板。

    黟县南屏叶氏宗祠叙秩堂额枋、柁墩,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木雕为枋上浅浮雕。

    黟县南屏叶氏宗祠檐条、撑拱
    黟县宏村承志堂额枋、柁墩,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除传统人物木雕外,并施以彩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纬30°古徽州的建筑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