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影一人 发表于 2018-7-15 21:53:21

北纬30°:上庄·守候世纪的爱情和自由




    位于绩溪县城西部,处在常溪盆地西面的上庄村,群山环抱,与旌德县接壤。常溪河从村东缓缓流过,最终经练江汇入钱江。上庄,石板路、粉墙黛瓦,有着一样的徽派建筑风格,来此的游人极为稀少。人们已经淡忘了很久、很久前从这里走出的一位少年,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上庄也许没有惊人的形式可以进入镜头,但普通的外表下所蕴含的内容是一本太深厚的书。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汉族,徽州绩溪上庄人,原姓李,唐太子李昌翼(胡昌翼)的后裔。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19-20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法学家。胡适致力推翻文言文的统治,倡导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和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1917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毕业,提交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进化史》。因七人博文考评组中,仅有一位德国教授精通汉语,论文被搁置。胡适应母亲要求回家成婚而回国,未能进行论文答辩,故未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了蔡元培作序,署胡适博士著的论文,即《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有人对胡适的“博士”身份提出疑问,所谓“博士门”一事源于此。民国16年(1927年)3月,胡适访问美国,向哥伦比亚大学重新递交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副本,正式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从1935年至1959年胡适一生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学科包括:法学24个,文学9个,人文学 1个,其他学科1个;来自世界各著名院校有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成为中国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的人。
    胡适一生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1-4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胡适日记》、《中国禅宗史》、《红楼梦考证》、《人&权与约法》、《容忍与自由》等书,并有《先秦文学史》等英文论著。










    2013年上庄村终于成为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迟迟来到。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远年代的水泥粉刷了胡适走出这条幽深弄堂的痕迹,但不能覆盖他远瞩的思想。在他理想的国度,让文化挣脱皇权思想的枷锁,不使它成为权贵奴役民众的工具,赋予文化真正的人性价值,使民众成为有灵魂的独立个体。所以,他“在棺材里仅坐起来一次是不够的。 ”     “中国穿越历史的山峡,大约要花两百年的时间(1840~2040)完成第二次社会文化转型。但只要你看看中国这近一个世纪的理论折腾,你就知道胡老夫子为什么在棺材里仅坐起来一次是不够的。”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    “(胡适是)近代中国唯一没有枪杆子作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    “胡适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从生命的这一阶段看生命的次一阶段的发展。’可惜胡适大半辈子看到的只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荒诞与扰乱。”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                                                         ——唐德刚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胡适子弟,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著名红学家。     “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                                                         ——李慎之的世纪遗言李慎之(1923—2003),哲学家、社会学家。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小平同志的外交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





    1895年,时甲午战乱,胡适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5岁时开始在家塾读书,在上庄胡适和数多中国少年一样接受了传统的四书五经的教育。在上庄古戏台原址对面,是著名的上庄小学,足见上庄人对教育的重视。

    1904年,与一山之隔的旌德县名门望族江冬秀订婚。订婚后,胡适到上海读书,留学美国,至1917年回家结婚,14年间未见过江冬秀一面。在那个时代,是由两位老太太拍板、最普通不过的一桩婚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轴心人物,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为民国七大奇事。    夫妻照中江冬秀手握一把扇子,也像一把刀子。金庸笔下刀子和扇子的功能在传统中互换,晚年深爱金庸武侠小说的江冬秀,既是中国传统婚姻的守卫者,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豪爽良母。

    胡适给徐志摩关于新月书店的书信,两人皆为新月书店的创始人。可惜徐志摩因开设新月书店开罪了林徽因,聘用了非新月会成员、与林徽因同音的女性,名叫林微音,使林徽因很不开心,有其名,却不在其中,这是两人产生分歧原因之一。此时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颇多,新月书店先后印发了陆小曼译的《海市蜃楼》、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的鳞爪》、以及两人合作的剧本《卞昆冈》,《卞昆冈》本是计划出版的《中国戏剧社丛书》一部分,而最终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让曾经看好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大多数人,大跌眼镜。    闻一多为新月书店出版的书刊画了很多封面,其中最有意识的是开张纪念册,画了“一个女人骑在新月上看书”,开始在徐志摩心里的一定是林徽因,但当骑在月亮看书的那个女人转过身来时,才发现是陆小曼。然而胡适更喜见骑在月亮上的是陆小曼,只是最后月亮飘到了徐志摩家,这让胡适心中曾经的月亮变得遥不可及,成了星星。胡适是否起了嫉妒之心,退出新月书店,现在仍是个迷。    胡适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姻“介绍人”,婚礼上胡适对学生徐志摩的那段训词很是发飙。    直至最后,胡适还是为新月书店作了完美的处理。梁实秋在《忆〈新月〉》中说:“胡先生有一次途经青岛时便对我们说起结束新月的事,我们当然也赞成,后来便由胡先生出面与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先生商洽,由商务出一笔钱(大约是七八千元)给新月书店,有这一笔款弥补亏空新月才关得上门,新月所出的书籍一律转移到商务继续出版,所有存书一律送给商务,新月宣布解散。”新月书店戏剧般的历史,也是民国才子佳人的传说。


    徐志摩之妻陆小曼。有人说她是胡适的星星。面对这样一位风情万种的校园之花,如果作为男人的胡适对陆小曼的给他的英文情书,无动于衷,岂非肾脏功能欠缺。胡适曾赞赏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胡适的太阳,在大洋彼岸的青年画家、诗人韦莲司。      近期一本书有完整的介绍。而韦莲司也终身未嫁,两人的帕    拉图式爱情更是传奇。



   胡适的月亮曹诚英。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当时,曹诚英是江冬秀的伴娘。1923年4月,胡适看望小自己11岁、已经离婚的表妹曹诚英,两人迸发爱情的火花。曹诚英陪伴胡适养病,在杭州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并差点毁掉胡适面容,胡适从此未敢再提离婚。曹诚英无奈,爱情结晶遭堕胎。
      1949年,胡适不听曹诚英的劝阻“流亡(官方语言)”到美国(胡适的选择或许是对的,避过人类历史除中世纪那段以外的浩劫),此后两人天各一方。时年58岁的胡适,临别时向曹诚英说:“等我。”

    曹诚英,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于1958年退休,1969年落户在绩溪,1973年因肺癌病逝上海,与胡适同样于72岁仙去。孤单的她最终没有等到胡适的归来。按照她的遗愿,葬在旺川村(曹诚英出生地)前往上庄胡适故居的路边,也就是杨桃岭古道边,墓地距上庄村胡适故居约3公里。    有人说曹诚英是传统婚姻的牺牲者,其实非然,胡适才是传统婚姻的牺牲者。曹诚英对爱情的执着,直至灵魂的守候,这条路上她是如此坚定!    在县道路边曹诚英墓地,深深鞠躬。转身驾车离去,忘了拍摄(上图来自网络)。

    上庄村边杨林水口,是徽州三大水口之一。常溪河上的杨林桥,曾被洪水冲毁,曹诚英闻讯后捐助。桥上的砖块,镶嵌的是无穷思念。



    从绩溪上庄驾车到旌德胡适夫人出生地江村,需要绕过杨桃岭,即沿50年代由徽泾古道改造而来的绩溪至旌德公路绕行,又称翬岭古道。旺川在古代是重要驿铺,它是徽州与古宁国府间多条古道的汇合点。曹诚英的祖辈、明代绩溪旺川名士曹世科为老家在旌德江村的妻子出资修建了一条与翬岭古道分叉的杨桃岭古道,以缩短旺川与旌德江村的交通里程。曹世科妻子与胡适夫人江冬秀虽属不同时代,但为同村。民国30年(1941年),或许因为上庄与曹诚英出生地旺川过于亲近,近水楼台先得玉,江冬秀回旌德江村省亲时,捐银洋1000元重修绩溪上庄至旌德江村的杨桃岭古道,实在用心良苦,但始终不能避过旺川。这是古代丈夫为妻子、近代妻子为丈夫而修的婚姻古道。大一统的文化传统开出奇葩,婚姻可以不需要爱情,爱情可以游离在婚姻之外;尊敬和孝道替代为服从,糟粕成为精髓。然而,这一切没有逃脱老子之道,卡在杨桃岭的婚姻古道上、象征爱情的旺川,是儿女之情必须经历的地方。从现代的角度看杨桃岭古道,虽然它是中国最短的古道,但却是最具人文色彩、最富人间温情的古道。现存的杨桃岭古道的小部分被县道覆盖,大部分安在,只是时间的消磨,人们偶尔想起。


旺川杨桃岭古道起始点,有一棵巨大的银杏,已经无法细数它的年代,在金黄的季节里,煎熬的年轮,守候着世纪的爱情和自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纬30°:上庄·守候世纪的爱情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