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难回 发表于 2018-7-14 08:34:25

历溪探古游

朋友邀请去祁门历溪—牯牛降,虽说是盛情难却,可骨子里还是自己想渴望走出水泥森林,放飞心灵,溶入乡野,返朴归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去寻找——美丽的乡村,去享受那些优美的生态环境,悠远的历史沉淀,小桥流水的人家,温馨祥和的农家乐,感受那份恬静,释放那份愉悦,这才是我此行的真正目的。               历溪,祁门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主峰脚下的一个小村落,建于南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牯牛降的舜溪河流经村前,村居依山傍水。这里青山隐隐,绿水潺潺,柴门犬吠,茅舍鸡鸣;岸边是迤逦的田园风光和绿色的茶山,山野溪畔花团绵簇。古村的粉墙黛瓦掩映在绿茵茵的古树和茶园之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留连忘返。            村中最精致的景点要数合一堂,又名 “五凤楼”,乃明代御医王典所建的王氏宗祠。祠堂很雄伟,有五朝大门,中门的上方,高悬“圣旨”牌扁,昭示着王家最高的荣耀。传说王典于明嘉靖年间闲游京师,治愈太子怪病,被封为御医,但王典不图荣华富贵,告老还乡后,按京城圣济殿式样建造合一堂,意喻 “天人合一”;该祠堂气势恢弘,古朴庄严,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屋顶四面上翘,宛如一只老凤带着四只小凤飞舞九天,故名五凤楼。合一堂落成后,嘉靖皇帝为表彰王典的功绩,特赐汉白玉高浮雕抱鼓石一对。抱鼓石高1.8米,基座高0.9米,上面刻有:三羊开泰、麒麟献瑞、五兽车马、鱼跃龙门等,美妙绝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徽州祠堂抱鼓石一绝;这对用汉白玉大理石雕琢的抱鼓石,弥足珍贵,举国罕见。                          走出村头,见一棵千年香樟,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树冠高高扬扬,遮天蔽日,异常繁盛。就连它膝下的树子树孙,也都高大得让人啧赏不已。被当地村民奉为 “神树”,千年古樟树更能见证历溪村的古朴和沧桑。还有村口连绵千米的参天水口林,把整个水口掩得严严实实。置身其中,宛若身处原始森林和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当晚笼罩在夜色中的历溪村,充溢着别致的徽州古韵,热闹的晚会开始了。我们一行10余人与历溪村民在祠堂门前广场上进行联欢,大家欢歌笑语,你方唱罢我登场,晚会透着浓浓的徽乡气息,因为这里有最具代表性的目连戏,是目连戏的发源地。目连戏很古老,是祁门的“土产”,有戏曲“活化石”之誉。明代郑之珍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据说能连演三天三夜,流传至今,尚能演个“两头红”(从日落唱到日出)。难怪历溪的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一曲,舞上一段,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大家都很尽兴,好常时候没有看见这种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按照计划,我们走进历溪大峡谷,初探牯牛降。历溪大峡谷是牯牛降景区内的一条长达35华里的峡谷。峡谷中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奇峰竞秀,风光旖旎,当地民谣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自然景色之奇,可见一斑。峡谷中沟壑幽深,原始次森林郁郁葱葱,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丛林尽是杂树,多有手臂粗的藤条随意地缠绕,透溢着远古气息。一会儿钻进丛林,让丛密的枝叶轻拂你的面颊;一会儿又潜入溪流,我们在溪水中突出的石头上跳跃,尽量不使自己的鞋子浸水,可往往事与人违,一不小心,双脚就滑到水里,毫不费力就浸湿了你的鞋袜和裤腿,此时,你也就没有顾虑了,反正是湿了,让自己的双脚与溪水来个亲密接触,也是非常狭意的。在蹦蹦跳跳跨越石岩时,我的眼镜不小心掉下水,惹得大家一齐帮我顺着激流寻找,好在老天有眼,还真找到了,大家欢呼雀跃。返身向峡谷前进。峡谷中沟壑幽深,流泉飞瀑、喷珠泻玉、碧涧清流、柔媚迂缓,宛若一颗颗巨大的翡翠镶在谷中。瀑声起处,则必有绿潭,潭上是瀑,瀑上又有潭,潭和瀑相迭相应,很是壮观。来到一个大绿潭边,见潭水泛着纯绿的波韵,满池的翡翠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出奇地诱人。我们的中餐就安排在这风景迷人的地方,铺上带来的塑料布,大家把各自带来的美食一一亮相、摆满这天地大餐桌,好一个天然的豪华大餐厅!大家席地而坐,纷纷享受这美味佳肴。饭后,几个游泳爱好者,脱掉外衣就钻进十几米深的潭水,整个潭,就像一只硕大的翡翠缸,盛满了甘醴的美酒,实在令人陶醉,更何况畅游其间!              由于当天要回屯溪,我们没有继续往深处走,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来到这里,走进这神秘的大山,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气;去欣赏那迷人的风景;去体验那丛林探险的乐趣;去感受那抛开所有烦恼,置身与丛林之中、溪流之畔的心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溪探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