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清风 发表于 2018-7-8 22:02:45

歙县印象:一曲徽州古韵





    建于名代万历年间的许国石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太平桥”(曾被称作“寡妇桥”的),美丽背后更有动人的故事。

    徽园一角。最右边就是“仁和楼”。

    徽州新民宅,古韵依旧

    正在修葺的太白楼

    离开胡适故居,我们就往黄山方向赶。我们拟在歙县或徽州区停宿,一是我们已在省道上行驶,偏东了,此二地相对距离最近,而屯溪、黟县偏远,夜路还是让我们还是有几分不踏实(主要是我);二是黟县的宏村、西递名气太响了,怕太喧嚣,不合我们胃口,而且名气大,总还有机会,有人凑着你去(江南的古镇中周庄我差不多是最晚光顾的,呵呵)。
    上庄出来后,基本是山道,弯多,坡多,峭壁多,没有灯,也很少有车,我们似乎在黑的山脊上画圈,九曲十八弯的,用我们孤独的车灯照射着孤独的路和两边孤独的山(准确的说是一边),开始还觉得山的暗影好幽美,慢慢地便觉心慌,路似乎越走越长——后来计算时间,发现也就走了个把小时。
   
    歙县的出现,让我们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那是将近晚上八点的时候,我们眼前有迷离的灯光映照着河流、房屋,勾勒着一种唯美的徽州印象。两人意见惊人的一致:非此地不宿了。首先问的是中国徽州大酒店,因为价格超出预算,我们重要驾车寻找客栈。从新区绕到老城,书上推荐的大华宾馆正在重新装修,新华宾馆不在视线内。我们最后在老城桥头热闹处新大华就宿。宾馆白天正在举办黄山市的少年围棋大赛,有很别致幽雅的茶室,我们就此解决了晚餐。房间内的桌椅都按徽州古韵来装饰,古典而不陈腐,让人喜欢。180一夜,不贵啊。
    不待休整,我们就开始夜游古徽州了。这是个幽雅的小城,沿河有很漂亮的休闲长廊,唱歌跳舞的,散步闲聊的,和我们见过的任何一个现代化城市一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楼在水中,人在水边,灯在水上,让这个依山的小城又有了水的柔曼。
      歙县是古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是“徽学”的发祥地(“徽学”是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它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的中心点。地处黄山东南麓,新安江上游。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相邻,东北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绩溪县和黄山区毗连,西北、西南与徽州区屯溪区、休宁县接壤。自唐朝以后一直为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有“无徽不成镇”之赞的徽商称雄商界三四百年。古城府城套着县城,呈“8”字形,这是全国难以找到的古城结构。
    街道两旁的柔性灯箱里张贴的都是古徽州名人,一路走,一路看过去,既给人怀古之感,又能让人想到徽州人的骄傲。我们闲走到徽园,便看到了著名的许国石坊,这个“东方凯旋门”,确有一种气势,更具几分沧桑。许国石坊,俗称八角牌楼,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地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这样的传说不能不让人感觉到歙县的人杰地灵!
    沿着老街斗山街,我们又看到了陶行知纪念馆,因为不开门,只在外凭吊了一番。——作为教育中人,能在先生故乡,凭吊我们的先师,也是一种荣幸了。
    我们又走到了太平桥(歙县有明代三桥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三条老街打箍井街、渔梁街,宋代两塔长庆寺塔、新洲石塔等),因为灯光的装饰,掩盖了岁月的痕迹。我很难想象当年一个寡妇是如何完成了这样一个善举,而且因此犯了王法,钦处剥皮之刑的。——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而此桥为16孔桥,就因为双数而犯了王法。奇怪的规定,令人称奇的传说,让这座俗称“人皮桥”“寡妇桥”的老桥,在如今太平的年月里,也散发着一种美丽而忧伤的气息。
    这座山城、水城、桥城,在夜幕里更添几分悠悠古韵,让人欲罢不能。

    第二天,我们去棠樾、唐模和渔梁,顺路过太白楼和新安碑园。下篇再传啦。
    据说歙县还有个石潭村,春天时,映山红、桃花、梨花、油菜花漫山遍野,再加上云山雾海,简直美不胜收,是摄影发烧友的佳处。留待再游啦!

    前几年歙县闹出个负面新闻,就是日本人捐资修建了歙县柘林王直墓,其人是明代勾结倭寇、为虎作伥的大海盗。刚刚才看了电影《南京》,对这个颇不能宽宥。但愿和歙县百姓无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歙县印象:一曲徽州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