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创造 发表于 2018-7-8 20:48:43

徽州人家之《一枧成潭》

第一次听说有个叫“枧潭”的小村子时,脑中蹦出四个字来:一枧成潭。一枧成潭,好比水滴石穿一般,那得多久的时间,多大的恒心毅力。“枧”也写作“笕”,都是引水的管道。可能变换了偏旁,在引水管道的材质上,一个是木头做的“枧”,一个是竹子劈成的“笕”吧。
    “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车子从205国道——也就是原来的屯黄公路——一直往黄山方向行驶,在休宁儒村与汤口交接处往左一转,就转到了隐卧在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枧潭。或许是听到同车的人喊了一句“枧潭到了”的缘故吧,脑中不由浮现出杨万里的佳句来。枧潭,只有一条发源于黄山山脉的小溪流过,自然没有宽阔的溪面,我也没有看到“水从空中过如飞”的壮观场面。我看到的是恬淡和清雅之后的原始模样。说其原始,是因为这里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任何文明的“伤害”。
    对于一个村落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我生活工作的许多地方,都会有一些村庄因为过度的开发利用而呈现出一种病态早衰现象。完整秀丽的肢体,过多地打上了人类贪婪而做作的烙痕,以至很长时间不能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或许也正是基于对大自然纯净安谧的向往吧,一些不通公路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在那份“向往”的牵引下,生人生气的,如一袭春风,飘荡过来,带着微笑和芬芳。一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面纱,被层层剥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与人迹罕至的深山村落相比,枧潭静静地藏匿着,静静地苏醒睡去,静静地花开花落……与一箭之隔喧哗热闹的公路上四面八方的人流相较,俨然成了两个世界。可以认真地说,在四年(2011年)前,八成休宁人也不知道黄山脚下有个枧潭。
    或许我们总喜欢以一双悲天悯人的目光来审视这个世界,以自我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世界上发生着的万事万物。那些被山外的驴友们剥去面纱的村落,是不是就真的不愿抛头露面走上前台而甘愿百年千年不为外人所知最后自生自灭消失殆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是与不是”这样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是不妥贴的。可要想勾勒出一个正确答案,却是极不容易的。也就不说了吧。
    一个村庄的形成,必定有人类活动的参与。枧潭也不例外。当来到这里的先祖相中了清碧的溪水,或是山间的翠林,或是头顶上蓝蓝的天空,飘荡着的朵朵白云——一个或多个可以让其安身的因素,拨动了心头的那根弦,清脆地响了一声,达成了共鸣,先祖的头领手一挥,一场安营扎寨开始了。多少年的繁衍生息,多少人多少汗水多少智慧的投入,方才有了枧潭现在的模样:依溪而建的土坯房,房后数十株千年古树水口林,房前简陋却整齐的晾衣竿,坐在屋檐下晒着时光的老人。他们是安静的,慈祥的,始终眯着眼微笑着,对着山,对着水,对着如我般突然潜入害怕打破一个村庄宁静的外乡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属于一个农村的农耕文明的象征——水碓石臼已经不见了,好在还没走太远,仔细一听,那声“吱丫”尚能追寻得着。
    他叫徐福生,黝黑壮实的枧潭村人。走出去多年,突然就回来了,说承包也可以用流转这样的词语,来概括他的回乡创业搞漂流。对于休宁来说,漂流不是个新鲜产业,在之前就有四处,而在同一河道,同一行政村的儒村就有个“黄山第一漂”。徐福生真有些砸钱玩的味道,同村的人这样认为,妻子也是这样认为,好好的日子不过,搞什么旅游开发哩。徐福生不是听不进不同意见,而是他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回头。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夫唱妇随,无白天无黑夜地干了起来。一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疏浚得像模像样的河道里漂起了五颜六色的皮筏艇,嘻笑声,打闹声,棹水声……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方言在一条小溪里交汇。徐福生虽为老总,干的却是一个安全员的活,手握对讲机,不停地上下奔跑,在几个主要的关键点指导着巡视着。安全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的交流也是在他的这一动态下进行的。年青时开过出租,后来经营过批发部,开过钟厂,做过房地产商……有了基本的原始积累之后,突发其想地回到家中,结合旅游开发打造“美好乡村”。
    打造美好乡村是安徽省继全国推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说,其他村庄的美好乡村建设进程,多多少少有着政府资金注入的话,那么枧潭的道路拓宽、硬化、河道清淤等等系列工程,更多的是徐福生的一己之力。数百万、上千万的投入,没有独到的眼光和长远的经营头脑,这钱会砸得你心虚。枧潭是个好地方,黄山脚下,宏村、西递边上,与两个世界遗产地相邻,请问,还有哪个村子有这样的福气呢?徐福生是自信的,站得高,看得远。或许,于他来说骨子里更有一种徽商后裔的才情,方能有此气魄。正如一枧成潭讲究的是韧劲和勇气一样,徐福生也在2014年夏天迎来了旅游业上的春天。人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小村落,喜欢上了这里的农家饭,喜欢上了一枧成潭的坚忍胆气……除了夏季漂流之外,徐福生相继开发出了春季挖野菜,秋天采菊花,冬天吃杀猪饭等系列活动,枧潭人气与日膘长,一个小村子从此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此文中,顺带捎上另一个叫历口的小村落。枧潭往里走上一公里就是历口,历属黟县。这是一个可以与歙县阳产土楼村媲美的地方。一幢幢上了年岁的土楼,在夕阳下泛着土黄的耀眼光泽,缕缕炊烟升腾着延续着古朴的香火。徐福生介绍,他想和枧潭、历口两个村子的村民们一起搞开发。其实,他口中的“开发”是“守成”。守住这些岁月的沧桑,就是守住了财富。我想,一个能想到这一层的人就一定能做得到,也会做得很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人家之《一枧成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