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欢 发表于 2018-7-6 23:35:25

午后偶遇古城岩

古城岩在休宁县城正东10公里处,因为县城面积较小,开车从城西到城东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从齐云山上下来,用过午膳,回到酒店大家商定休息到晚饭时分再见。总想着身体精力尚可,利用这两个多小时的空档,再去看点啥。正好酒店的宣传资料夹上有张“古城岩”的插页,距离又近,叫上四个同行,一车五人,驱车前往。
    原以为古城岩这个称呼当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按照路标到了地点,只见一个全新的城门楼子横在路边,两边城墙只有几十米长,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开车到近前一看,城门洞开,新修的水泥马路十分平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看看。



    沿着马路在新修的合福高铁的桥桩之间绕了一圈,眼前出现了一个收费的门楼。停车一问,里面才是“古城岩”景区。门楼里面,也是一条开阔的大路,不像有啥风景可看。不过,既来之,则游之。门票又不贵,而且和别的景区不同,车子也可以免费开入,并不需要另外搭乘景区“环保车”,那就买了25元的半票进去看看(陶张两位年逾古稀,免票)。
    进得门去,大路左边是一座石拱古桥,桥拱高高,拱下却无水。登上桥拱顶端一看,前面一溜好几个牌坊,看上去石头构件年代久远,而枋额则字迹不清,像是浅浅地刻在白石灰上,好生奇怪。牌坊中间,一座三层挑椽尖角方亭。匾额上写着“沙堤”。应该是村落的水口亭,但是边上又没有水系。乘着返回大路开车,仔细地将说明牌上的文字读了一遍。这才搞清楚,这桥,这亭,这牌坊都是外面迁建来的这里作展览品的。“古城岩”只是此地的一个的地名,真正的古城岩,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顺着水泥大道开车向前,一个宽阔的停车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一辆车欲停。透过一座即是牌楼又是院墙的方形门洞向里面探视,不少徽式民居建筑。一扇扇大门洞开,又看不到人群往来,看来又可以享受一番清净了。




    一连好几个院落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斜坡地上,没有了典型徽派建筑沿街临水的特色。进门一看,里面的结构倒是十分完备。而且,一反常态地可以随意登上两边的木梯,走到二层转廊,贴近地观察每一个房间,甚至是小姐的闺房。









    忽然间,喜欢拍照的陶张两位来了精神,设定了摄影诸元,端起相机一阵猛拍。年轻的小马主动做起了兼职模特,一袭红衣派上了用场,时而依窗,时而靠壁,在雕花格栅中探出的美丽笑脸在楼下冬瓜梁上悬挂着的大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楚楚动人。拍着拍着,老陶一阵激动,亮出了他的红色外套,来了个返老还童。










    整个宅院,除了我们几个之外,只有一个值守的职工,比起其它游人如织的场合,拍照倒是个绝好的时机。
   
    几个院子下来,发现这些院子名义上是程氏兄弟三人的宅第。为了对其中一个的名讳从现在的起名角度上来说,有点女性化的“程裴囡”宅,还专门请教了看门的老人家。当然,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思考,两兄弟单门独户的宅院相邻可以,但绝对不会有一个未出阁的女性再与他们有同姓的宅院并列。

    最后进去的院子(西园)有一个戏台,背景是一色的幕布,中间绣着一簇花团。戏台的前面有一个古老的鱼池。鱼池的石栏靠戏台的一边是缺的。想来隔着水面听戏时,人声借助水面的反射,产生美妙的声波回绕,这么华丽的设计我是头一回在徽派建筑中看到。
    不过,戏台的临水一面设置了一条溪水岸边常见的美人榻。正好挡住了听众的视线,有些不伦不类。特地请教了里面兼做书画生意的文化人。原来,这个方形的鱼池和鱼池旁边的琉璃漏窗是明代的遗物,而戏台则是后做的。











    从带着鱼池戏台的豪华住宅出来,回首想拍一张院子的门脸的照片,门旁的表面白粉墙面有点残缺的砖墙壁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的材料竟是现代才有的红砖。于是,半壁红墙道破了天机,这些院子很可能是在近十几年做过改造的,原始的模样已经有了很多改变。

    顺着上坡的石阶,径直走到最后一个景点,黄家祠堂。一读祠堂前的说明就清楚了它的前世今生。原来,这个祠堂也是从别处迁来的。怪不得前面甬道两边摆上了一色的柱础,也不像是长廊的遗存。由此,这里也不是这个大祠堂的原始位置。







    说明牌是这样的,






    这样,唯一坐落在原址上的且没有被改建过的就是那座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塔,万寿塔了。






    就要离开古城岩景区了,一行五人就在门楼和刻石边上摄影留念,庆幸自己找了一个几乎没人而又保留了徽州古建特色的景点,尽管它的大部分建筑是从外地迁建而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午后偶遇古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