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故の事 发表于 2018-6-30 16:37:46

山水徽州行之古徽州的白墙青瓦

身在华东,一直久仰黄山的大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如雷灌耳。于是常常在心里想,秋天的黄山该是最美丽的季节了吧,松柏苍翠,枫叶飘红,云海漫天。还有那古徽州的白墙青瓦飞檐,已经在梦中萦绕过千万回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该是怎样的动人心魂啊。于是,当我们终于有了四天的假期,联系好“黄山一剑”,背上行囊,我们出发了!
到达屯溪的时候是凌晨四点半,程剑派人在火车站接了我们直接到旅馆休息。人生地不熟,又是凌晨,能有这样的待遇真是令人无比愉快啊。兔兔怕冻着,先在火车上换上了厚衣服;既而为了美丽,又在旅馆里换上薄衣服,折腾了半个小时才消停。然后终于可以美美地打个盹,做个梦,想想我们的黄山我们的古徽州了!
六点钟,被“砰砰砰”的敲门声惊醒,一辆小面包车已经在楼下恭候我们多时。跳起来梳洗打扮,然后冲出门,跳上车,飞快地朝着我们的棠樾牌坊群前进。此时天已经亮透了,路边的田野一片片挨着,有的已经是金黄遍野,可以看到饱满的谷穗在晨光中轻轻摇曳;有的却还是青翠的麦苗,看来是刚刚栽下没有多久。放眼望去,给人以丰收的喜悦和播种的憧憬。太阳刚刚越出地平线,一轮红红的火球就在远处矮矮地挂着,映红了我们的脸庞,真是一个美丽的初秋的早晨。这一路上的景色不错,白墙灰瓦风味十足的徽派老房子在青山绿水幽竹之间错落如画,金色的稻田在晨光中衬着老柳树是久违的田园风光。当车子接近棠樾牌坊群的时候,我们在路边见到一个剧组正在拍摄,不知道是不是在不久以后,某部以牌坊为生活背景的影视剧又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呢?!--------宛如当年的《烟锁重楼》。清晨时分,路上的车子不多,于是我们在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棠樾。买了门票,兔兔和阿咪成为了这一天的第一批游客。
进了棠樾的村子,远远地就看见了那巍巍耸立在缕缕阳光中的牌坊群,共有七座,沿着进出村子的主干道依次排列着,沉默而坚忍地诉说着百年的风雨和沧桑。这里的七座牌坊,其中有两座建成于明朝,飞檐俏立,弯弯的檐壁带着点精致和细腻,被称为“牌楼”;而另外的五座则是建成于清代,在牌坊的顶部是垂直矗立的条条石柱,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牌坊”。七座牌坊,分别依着“忠孝节义”的古训从两头向中间依次排开,既有对古代君主的忠诚,有绵延中华几千年的孝道,也有封建时代妇女的坚贞不屈,重道守义的气节。那一道道的牌坊,表彰的是或辉煌或沧桑或坚强或隐忍的封建道德礼仪。可是,当我伫立在歙县的棠樾牌坊群下抬头仰望的时候,时空在刹那间交错成一道道沉重的牌坊,悲凉的沧桑和点点的泪光浮现在那每一道的刻痕上,已经模糊了的字迹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悲喜交加。徽派建筑的白墙青瓦飞檐是古朴的,但也是压抑内敛的,尤其是这道道牌坊,犹如几十年的守望却也仅仅是换来了生命逝去后的最后一点安慰,让后人评说和尊重。但是又有谁,站在这一排排的石头面前,想到过他们的血泪斑斑呢?!牌坊,有些是在生前就蒙“浩浩皇恩”修造的,但更多的是在身后对其追封追加的谥号。我不知道,那些牌坊的主人,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甚至是含辛茹苦换来的这些可是他们心中追求了很久向往了一生的?!在牌坊的青灰色泽间,我看到的却是点点的血泪斑痕。
棠樾的牌坊群是历经百年建成的。它们的主人也多姓鲍,是这个古村落里为人敬重的先人们。村口的鲍家祠堂里就供奉着先人的牌位,先人的画像,遗迹,至今仍然让人心生崇敬之意。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逛来逛去的时候,忽然就看到了一座女祠。由于重男轻女的习俗在中国曾经风行几百年,所以即使有幸修建了女祠并入主其中,也只能“座南朝北”,门口背阴而开,只开边门,遮遮掩掩地生存着,象极了古代被缠住了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们。
出了棠樾,忽然在路边迎上来一个女人,很熟络地对兔兔说:“小姐,我等了你很久了!”兔兔一脸的惊诧------等我?!在这里,我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啊!见兔兔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一脸茫然状。那个女人就很亲热地说开了:“小姐,你有旺夫相呢。来来来,我帮你瞧瞧吧!”--------原来如此啊!兔兔啼笑皆非,拉着阿咪快步逃走。阿咪一边走一边笑个不停-------兔兔,你有旺夫相呢!谁娶了你可是真有福气啊!兔兔起初有些懊恼,但是想想又高兴起来,看来咱兔兔的面相还算不错嘛,至少是有这个相那个相的!!!嘻嘻。

出了棠樾上车继续出发,我们沿着另一个岔道口就到了唐模。唐模位于黄山南麓,始建于唐朝,盛于明清,是一个小而精致的古文明村落。跟着导游在唐模的水村中游览时,见到了典型的徽州建筑,白色的墙壁,青灰色的屋瓦,弯弯的飞檐。一大片一大片连在一起,古韵悠悠,宛如岁月从来没有在这里留下些许痕迹。徽派建筑中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房子很少开窗,即使有,也是小小的一扇窗安在高高的墙上,通风采光效果都很差。原来,当年的徽商盛极一时,他们常年在外经商,很少回家,所以盖的房子一定要保证安全,窗子高而少有利于安全,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格局。在唐模的村口,也有一个很高很精致的牌楼,雕刻精细,流檐翘角,牌楼下的石狮子守护着主人的威严。旁边的一棵老樟树是《天仙配》中仙女下凡的地方,传说中的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这棵老树下定下誓盟的。往村子里走,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书院。推门进去,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私塾,七八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穿着长衫,扎着髻子,正在奶声奶气地大声诵读着:“人之初,性本善……”,稚嫩的声音传出去很远很远,余音绕梁,久久不绝。兔兔终究是不甘寂寞的,于是跟着小朋友们奶声奶气了半天,才恋恋不舍地跟着阿咪走了。徽州人虽然并不鄙视商人,但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还是很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够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所以每个大户人家都在家里设立了私塾。在这个书院的后面,还有一个小西湖,是当年这个村子里的孝子为了一偿母亲不能去杭州游览西湖的夙愿而建成的。风光秀丽的小西湖至今仍为唐模村人所津津乐道,是典型的“孝道”好教材。在唐模里游走,沿途有一条长长的水街长伴左右,亭坊街桥,目不暇接。在徽州人的心里,水就是一种象征,是财富和运气的标志,所以不能让水“哗哗哗”地从村子里流出去,要建起一座座的小水坝,把水都拦住,然后细水长流,一点点渗透出去。于是在村子里,有一条长长的水街蜿蜒在村子中,上游的水可以用来淘米洗菜,中间的水用来洗衣服,下游的水才能让它流出村子,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横跨在水街两岸的是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木桥,其中有一座廊桥就在水街的中游,游人路过这里,可以停下来休憩,品茶,还可以听到一小段的黄梅戏,音韵绵绵,真是有不尽的遐想和解不开的情思缕缕啊。古朴的唐模人今天依然保持着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依偎在水街边上,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似乎时光的沧桑变化并没有给这里留下什么烙印。古语有云:“唐模棠樾,饿死情愿”,看来真是名不虚传了。

离开唐模,我们又继续前进,下一个目的地是潜口村。潜口村位于黄山第一峰------潜口紫霞山麓,是依山而建的一个小村子。据说陶渊明曾经在此隐居过,所以取其名字中的“潜”字作为村名。进了大门,就路过一座小小的石桥,芳名“荫秀桥”,据说是尼姑建造的。桥上所刻的字迹连着村子那头的表面突出,为“阳刻”;连接尼姑庵那端的是字迹内凹,是为“阴刻”,以此作为空门和凡间的区别,真是聪明而隐晦。村子里也有一座牌楼,雕刻得十分精美,每个字都可以清晰地辨别出来,是当年村子盛极一时的标志性建筑。沿山上行,路过一座名为“善化亭”的小亭子,顾名思义,就是告戒后人要多结善因,多行善事,这样才能多结善果,积攒阴德。潜口的民宅以明清建筑为多。明朝时期的徽州屋舍多雕梁画柱,“冬瓜梁,梭子柱”是其典型的特点。入户门不喜欢对着大山,所以总用一堵高高的墙挡住。天井是采光和通风的地方,在天井两侧,有蓄水池,隐含着“天水不外流”的意思。通常情况下,东厢房是正室居住的,而西厢房则是偏房偏安的,所以东厢房的家具等摆设比较讲究,门窗上的木雕也比较精细些。楼下的客厅里摆着八仙桌,罗汉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大户人家的客厅宽敞而且讲究,小户人家就只是方寸之地了。楼上是小姐的闺房,平时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想偷偷看看,就要躲在楼上的花窗后偷偷瞧上几眼。徽州人很讲究各种的雕刻,既有木雕,石雕,也有砖雕。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雕刻满了花纹图案,既有象征着“四季平安”的花瓶镜子,也有“梅兰竹菊”等各种鲜花,还有各种民间故事的图案,精巧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站在这样的徽州古建筑群中,看着这样气派的厅堂,亲手抚摩着这么精致的雕刻,想象着当年主人的辉煌和意气风发,不禁感慨--------世间沧海横流,芸芸众生不过是一介草木而已!登上潜口村的最高处,是汪姓家族的祠堂。年代久远,又经历过人为的破坏,只留下祠堂的大门和前厅了。徽州人是很注重风水说法的,这里就是潜口村的“风水宝地”。我们倚在门上向远处眺望,所谓登高望远,真的是视野开阔,可以望出去很远很远。远处的白墙青瓦连在一起,构成了徽州最简单的颜色!这真是景色秀丽的世外桃源,葱兰,百日红掩印山间,花团锦簇,难怪陶渊明会选择这里隐居,也难怪兔兔在见到山上美丽的碗口大的芙蓉花时禁不住大叫:“芙蓉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水徽州行之古徽州的白墙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