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 发表于 2018-6-12 11:04:16

闪里桃源

今天早上,女婿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去安徽的闪里桃源村。闪里桃源村,去年我和几个文友去勒功采风时就听说了,当时没空就没去成,一直念想着她。那里离我们这儿不远,来回就三百多里地。我说行啰。女婿的车开得老道,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闪里桃源村与我们浮梁勒功村仅一山之隔,现在路好了,全程的柏油路,翻山越岭也轻松呢。这里有明清独具一格的民宅、祠堂、牌坊、阁楼、书院,是集民间精华于一身的“真良家”家族典范古村落。据史料记载,陈氏先祖唐末自江西迁至祁西竹源坞,相传南宋淳佑五年的一天,陈鼎新的长子仁四公晒稻谷,突遇龙卷风,将晒谷的篾器卷走,次日他循风的方向寻找,在桃源村找到完好无损的篾器,他忽然看见此地四面环山,溪清水秀,鹤舞鹿鸣,一片祥和。冥冥之中,他感觉这里就是他的家族的归属之地,当年就举家迁到这里。此后,陈氏子孙崇尚儒术,忠孝持家,亦儒亦商,桃源村兴旺发达起来。       一村九祠,是桃源村独特的文化现象,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祠堂文化的深厚内涵。祠堂是宗族历史、宗法制度的集中体现,是祭祀祖宗的圣坛,是维系宗族团聚的纽带,是正俗教化世人“百善孝为先”的人生道德观的教堂,也是规范行为、激励后进的正身之所,古代的宗法、婚姻、孝道、伦理、人文轶事均在祠堂文化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九座完整的宗祠,向人们诠释了以姓氏构建的稳固的中国传统村落的奥秘,而在当代则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它保存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圣殿,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根,还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源。因为这几天是国庆长假,村里把所有的祠堂打开,窄街窄巷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巷弄口坐着一些老人,或埋头做着手头上的活计,或闭目养神,他们早已习惯这里平淡而悠闲的生活节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偶尔有几个顽童追逐嬉闹,打破了幽幽巷弄的宁静,平添了一些淘气;斑驳的灰墙、孤傲的翘角,仿佛在讲述一个个遥远的故事。       一座小小的偏僻的桃源村,却文风昌盛,英才辈出,名流、官宦、商贾数百计,曾经有十三家茶庄、祁西茶商会、义成茶叶出口公司、“忠信昌”红茶等等,这一切都成为桃源村从古代跨越现代的一个个荣光符号。       在桃源村的一家茶号,我无意中听到了有关"祁红“归属权之争的另一个版本。在我们浮梁,浮梁红茶于1915年获得的万国博览会金奖这一事实是铁打的历史,因为这块金质奖章已经静静地躺在浮梁历史博物馆里多年了,而这块奖章的捐赠者就是它的拥有者——浮梁茶商”天祥茶号“老板江资甫先生的后人。那么,浮梁红茶为什么打了”祁红“的牌子呢?浮梁一位多年从事浮梁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是这样解释的:据《浮梁县志》记载,历史上祁门隶属浮梁,唐永泰二年(公元677年)才由浮梁和黟县共同拨地建阊门县,即后来改名的祁门县。其中置祁门县,浮梁划地最多,祁门的南部和西部约占全县面积的60%都是当时浮梁最富饶的茶区,而这一地区又是古代“祁红”的的生产中心。事实上,浮梁与祁门自古同属一个茶区一种茶类,因祁门产量较多,所以红茶就以生产地“祁门”命名。曾经一度,浮梁与祁门为争夺“祁红”品牌属地打了不少的口水战。而桃源村的陈氏之后却不这样认为,他给我们道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当年“忠信昌”茶号创始人陈郁斋之妻生儿无奶水,正巧浮梁严台人氏郑凤仪在其茶号做捡茶工,于是就做了奶娘。不久,郑凤仪的丈夫砍柴摔死了。郑氏年轻漂亮,外号“月娥”。日久生情,郑氏就做了陈郁斋的妾。后来,陈郁斋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临死前把这块金奖暗地里给了她,日后生活上有困难也能救个急。郑氏因在陈家没生下一男半女呆不下去,只好回了浮梁严台,当然连同金质奖章一并带回了浮梁。今天和我一起来桃源村的还有勒功乡政府文化站工作的小查,他不赞同前两种说法,他认为当时的浮梁没有茶叶出口贸易公司,只能借助祁门义成出口公司才能完成对外贸易。1915年,浮梁严台的红茶与祁门的红茶一起打包前往巴拿马参加那里的万国博览会,没想到的是浮梁选送的红茶一举获得了金奖,奖章自然归属浮梁严台。那时古人也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否则也不会惹出这些麻烦事。有关“祁红”归属地之争,后人打了多年的口水战,因为这是历史的东西,浮梁打“祁红”的品牌,祁门卖他的“祁红”,彼此相得益彰。好在相邻两县的红茶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都创新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而那块金牌只是茶人心中的神话罢了。      进了村子,就像钻进了迷宫,窄街小巷,拐弯抹角,转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又走回到来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闪里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