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距离 发表于 2018-6-9 17:04:44

拜访苏雪林故居



10月30日晨,我们一行告别桃花潭,踏上归途。 过新华后即一路上坡,但路面甚好,且一路上车辆稀少,人迹罕见,只有我们五位骑车人。坡虽然很陡,但穿行在林木茂盛的山间,虽然已是晚秋,但所见依然苍翠碧绿;耳边是鸟语虫鸣,叽叽啾啾,格外动听;清新的空气中有股甜甜的味道。深山静谧,万籁无声,只有鸟唱虫鸣,还有驴友们的歌声、吼声在山间回荡,余音缭绕不绝。 翻越这长达数公里的大坡后,拐过右边的山梁,前面正在修路,雨后的黄泥路基软且泥泞湿滑。遇上这不堪骑行的烂路,前面路上积聚起的好心情也没有了。记不得翻了几座山,爬了多少个坡,驴友们歌也不唱了,无极也不吼了,一个个只是闷头骑车。当进入黄山区境内后,久违的平坦、光洁、黑黑的柏油路出现在眼前时,每个人都眼前一亮。虽然前面的坡更陡、更长,可驴友们的情绪豁然开朗,只见无极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有型、小落落和远山也踩得飞快,只把我一人拉在后面。 路过永丰镇时,一行特地绕道去拜访苏雪林故居。沿着一条小溪,骑行近四公里,一路打听,我们来到岭下苏村。 岭下苏村三面环山,一条小溪将小村一分为二,跨过一座颇有年头的小桥,来到幽静古朴气势宏伟的苏氏宗祠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雪林在《我幼小时的宗教环境》一文中曾这样描绘这座古老的祠堂:“在我故乡那个地名‘岭下’的乡村,苏姓族人聚族而居,已历数百年。村中有一座祖宗祠堂,建筑之壮丽为全村之冠,祠中供奉着苏氏历代祖宗的牌位,每年冬至前夕为阖族祭祖之日,牲醴极为丰盛,直到元宵过后,祭礼始告完毕。”苏雪林故居距苏氏宗祠仅五十余米,一座新不久的小桥,桥头是苏雪林儿时读书习琴的海宁会馆,“篱畔多黄菊,衬托秋光一幅,书声隐约出疏窗,村居何事,闲课儿童读。小园半亩青山曲,蔬果随时足。不羡人间肉味,新霜过后千畦缘。”一首《青门引·题海宁学舍》是苏雪林自幼生活的优美环境的真实写照。 她在散文《家》中曾饱蘸深情的笔墨写到:“家,我并不是没有。安徽太平岭下有一座老屋,四周风景,分得相离不远的黄山的雄奇秀丽,隐居最为相宜。”而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棘心》中曾这样描述故乡和故居:轿儿在崎岖山道里走了一日,日斜时到斜岭了。我们在岭头上便望见我们的家,白粉的照墙,黑漆的大门,四面绿树环绕,房子象浸在绿海中间……可苏雪林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了。 苏雪林故居基址尚在,前面的早已拆除,后面还有一幢高大的徽派房屋,可已属别人的产物了。只有溪边那一棵已逾百年的桂花树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故居的“荆乐堂”是苏雪林昔日的婚房。七十多年前,当她回到岭下时母亲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按照本地习俗,母亲去世时女儿还没有出嫁就要戴孝成亲。于是,苏家决定把老太爷在上海时为孙女儿定下的亲事在母亲病中办了。这样苏雪林就不得不在岭下拜堂成亲。有村人说,苏雪林结婚的“荆乐堂”就在祠堂那儿,问村人苏雪林的婚房在哪儿?可指来指去又将我们指回海宁学舍。我们在小村里绕了好几个圈,就是没找到这幢已属于别人的“荆乐堂”。小村里古老的房屋尚有不少,石板铺就的路面依然整洁,只是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岭下苏村也已是物是人非了。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据《太平苏氏宗谱》,太平岭下苏姓为四川眉山苏氏裔脉,苏雪林为宋代文学家苏辙第34代后裔。 她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在百年人生之旅中,她一直钟情于教育,播撒人文的种籽,呵护人类希望之花朵。自小学教到大学,除了中途两次赴法国留学,一直未离开杏坛。她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去台后又在台北师范大学和台南成功大学执教,直到1973年75岁高龄时才放下教鞭。退休后的苏雪林教授退而不休,仍孜孜笔耕砚田,继续写作与研究。1980年83岁的苏雪林向世人奉献了她积50年之久精研屈赋的成果,180万字的宏篇巨著《屈赋新探》。她自十多岁开笔,到百龄因骨质疏松症不能握管,才被迫放下,写作生涯绵延几近九十年。历史忠实地纪录了她非凡的业绩:出版著作五十多部近二千万言,中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绘画、传记、翻译、文艺批评与学术研究,几乎包容了文学艺术的各种门类。她是一位集诗人、作家、画家、学者、教授于一身的奇人和才女,在学术研究领域独领风骚,她是一位极具魅力与个性特征的人物。 1998年5月,度过101岁生日的苏雪林,强烈萌动回归故乡的愿望。在她得意门生唐亦男教授的安排下,她坐着轮椅,飞越海峡,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祖国大陆,魂牵梦绕的故园太平岭下。她自1925年离开故乡,到此番归省,悠悠73个年头的思乡梦终于圆了。 1999年4月21日下午3时,苏雪林病逝于台南成功大学医学院。临终前她留下遗言,骨灰运回太平,安葬在其母墓旁。1999年8月下旬,海峡两岸苏雪林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先生故里太平举行,两岸六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百多位专家学者聚会太平,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后与会代表乘车赴岭下苏村,参观苏雪林故居并举行灵骨安葬。墓地位于祖屋一箭之遥的凤形山上,墓碑为黑色大理石,正面镌刻:“苏雪林教授之墓”,背面的碑文八个大字:“棘心不死绿天永存”。这是故乡及后人对她一生最精辟的概括。进入永丰镇前,路边一座颇有年头的石桥

苏氏宗祠








苏雪林故居旧址

旧址边的海宁学舍,为苏雪林儿时读书和习琴的地方




桥头即为苏雪林故居旧址



苏雪林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访苏雪林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