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有风 发表于 2018-5-28 17:23:26

诵楹联话徽商

徽商称雄明清商界三四百年,一度曾垄断了全国多数地区的盐业经营,因其财力显赫,名噪天下,连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也说出“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样的话。

  在徽州大地上,一副副令人叫绝的的对联,一个个饶有风趣的故事,使人们仿佛见识到当年的徽商风貌。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黟县宏村农民胡九斤居住的“笃继堂”抱柱上,俨然悬挂着上面这副对联。据说这副对联是胡九斤的七太祖、清嘉庆年间声振两淮的大盐商胡贯三授意所书。古铜色的木联继历200多年的风霜,仍光滑发亮,配上绿色的阴文行书,显得稳重、高雅。胡贯三从开一爿小茶坊起家,到成为藏银百万的江南第六位富户,是深得经商之道的。他把自己经商的经验概括为4个字:忍、和、巧、信。他说“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并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经商都要不畏艰辛,注重效果,搞出名堂来。他在晚年写下这幅充满哲理的对联,其良苦用心不言自喻。在西递村,类似这样的对联目不暇接,诸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都反映了古代徽州商人的处世哲理。

  夜半三更人喊渡,喂!

  年终岁末客思归,嗳!

  在歙县深渡,我们听到这样一则故事:相传明代有一商人,大年三十从杭州赶路回家过年,来到深渡,已是三更时分,商人急切的喊渡声惊醒了住在岸边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隔窗相看,随口吟道;“夜半三更人喊渡,喂”次日,他到学堂里向学生讲述了昨晚的情景,要求同学们对出下联,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从对答。这时恰巧一位当铺的伙计从窗外经过,立即吟道:“年终岁末客思归,嗳”!这副对联真实地反映了古徽商为求生计,四出奔波的动荡生活。

  欲把名声充宇内,

  先将膏泽布人间。

  徽商是十分注意商业道德和信誉的,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上面这副对联便是歙县一家油坊的传世之联。其它如“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肉店);“经纶阁下文章静;罗绮丛中花样新”(绸缎店);“铁汉三杯脚软;金刚一盏头摇”(酒店);“依样葫芦,尽堪模仿;本来面目,不差毫厘”(印刷店)等等,不胜枚举。屯溪老街上有家“同德仁”老药店,挂有一副配有全鹿图的对联:“壶中日月不老仙龄,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就是为宣扬该店名牌产品“百补全鹿丸”而精心设计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诵楹联话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