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温暖 发表于 2018-5-28 14:12:58

回味徽州古道

对于在皖南徽州山村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对铺着青石或红麻石的山间古道有种特殊的经历与情结,那种记忆刻骨铭心,终生不忘。

  据村里的老人说,我家门前的那条山路就是一条古道,只有一两米宽。门前的小河上,有一座用青石建造的连着古道的单孔古桥,村里的老人都不知它何时建造。桥面的青石板大多损毁,桥的两侧长满了青藤和草木,一副很苍老的样子,如同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夕阳西下时坐在小石桥边,看潺潺的溪水缓缓东流,此时此景,不由联想马致远名作《天净沙秋思》中的意境。门前这条狭窄古道,只是徽州众多古道的一条支道,印象里只是断断续续地和一些山岭路段还留存的青石板隐隐相连,遗留着一点古道的印记,大多路段已经失去了古道的那种古风与韵味。

  上中学的时候,要到离村20多里地离家最近的一所中学读书,村里没通公路,那时家里连自行车都没有,上学全靠双脚步行,每个星期都要回家拿米拿菜,把那段崎岖的山路来回走一遍。这条山路也是一条古道,沿途还要翻过几道山岭,最辛苦的要数那道又陡又滑的几百步台阶高的苦头岭。扛着菜筒和10来斤米过苦头岭,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当然,最苦的要数村里的乡亲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时常看到大汗淋漓挥汗如雨的乡亲肩挑背扛着重物吃力地跋涉着。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正是农忙时节,乡亲们三天两头的不是挑石灰,就是挑化肥、挑公粮,挑这挑那总有挑不完的东西。头顶炎炎烈日,徒手步行都得满头大汗,何况还要负重少则几十斤,多则一两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其中的苦累可想而知。肩挑背扛的乡亲每次过苦头岭时,因为太累都要在岭头休息一会儿。汗流浃背的乡亲们坐在阴凉的青石板上,喝口茶,擦把汗,让急促的气息平缓下来,恢复一下脚力好更有力地前行。一边用随身携带的毛巾,或湿透的衣袖、衣襟不停地擦着汗水,一边说着笑话逗乐,让凉爽的山风畅快地吹个够,那种舒服与快感透心彻骨,劳累也随着凉爽的山风和阵阵爽朗粗犷的笑声飘向了远山。

  自从村里通了公路,那条山间古道逐渐荒废了,乡亲们不再走了,我也有20多年没走过了。回想起徒步古道上学的日子,依然是那么清晰,心头不免泛起丝丝快乐和幸福的涟漪。

  小时候不知多少次听父亲讲县城西街和万安老街与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罗盘故事。

  到县城工作后,终于有时间走进了心仪已久的县城西街和万安老街。西街和万安老街是坐落在古道上的两条明清时期的古街道,两条街道相距三四公里,不是旅游景区,对外名气不大,对来黄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挺陌生,但在当地却久负盛名。老街比较狭窄,只有三四米宽,街道由一块块当地特有的红麻石铺筑而成,两侧是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式的二层徽派砖木结构民居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多为店铺。这些几百岁的老房子墙体和木质构建已变成了深褐色,门柱窗棂上的油漆也已斑驳剥落,虽经修修补补,看起来还是很老很旧。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石板路已显得坑洼不平,徜徉在老街上,宛若来一次今古穿越,时光也像倒退了几百年。

  在未通公路以前,这两条老街曾经是连接东西的一条重要古驿道,依靠横江的水运优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因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和区位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往商贾。自隋末唐初开始,经济文化不断得以发展繁荣,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重镇。清民时期达到鼎盛,沿街两边拥有50多种行业100多家店铺,成为富庶一方的大集镇。斗转星移,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老街失去了往日交通上的优势,经济也随之日渐衰退了下来。

  如今,老街两边店铺依然林林总总,大多数店面还是一些豆腐店、理发店、日杂百货店之类的老店面,没有豪华时尚的装饰,卖的东西也是传统的居多,散发着一种浓郁而远古的气息,生意自然比较冷清。街道上没有高分贝的音箱吆喝声,时常有京剧、黄梅戏那婉美的韵律在老街上悠扬静谧地蔓延流淌。走在老街上,每一块石板,每一幢古民房,都流淌着浓郁芳香的徽州文化和徽州特有的民俗风情。

  徽州古道的发展与辉煌灿烂的徽文化、雄厚的徽商经济密不可分,明清时期的300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徽州古道、古桥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黄山公路志》记载,黄山市原有主要古道100多条近千公里,古桥近千座。在当时那种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在崇山峻岭和溪流河谷间修建这么多的古道与古桥,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的困难与艰辛难以想象!

  近年来,我闲暇时按照县志记载保存的古道路径对县城附近的古道进行了探寻,如县城到万安的古道,除万安老街的石板古道还保存着,当地政府对部分损毁路段进行了抢救性修缮。而县城至万安三公里多的古道,一部分因城区建设融入了城区,已经荡然无存了,一部分虽为附近居民的通行道路,但已经改建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失去了古道的原貌。现存下来的古道大多数为爬山越岭山道,如上齐云山的登山古道。由于齐云山是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是知名旅游景区,山上依然生活了许多村民,虽然建了索道方便游客游览免于登山之苦,但古道还是许多徒步旅游的游客和村民必走的道路。盛夏的一天,我与一好友专程去齐云山体验一下登古道的感觉。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古道曲折而上,虽然是炎炎烈日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可树荫里的古道间依然凉风习习,凉爽宜人。看一路满目青绿,或坐于凉亭间休憩片刻,听山涧之水吟唱,好不惬意。沿着徐霞客、郁达夫曾经登过的古道拾级而上,脚步轻快,虽然渗出的汗水逐渐浸湿了衣裳,走在古道上远离城里的喧嚣与灰浊,浑身都轻松舒畅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道旅游项目不断火热起来,探寻古道游的游客逐渐增多。在徽州的徽杭古道、徽饶古道、徽婺古道、徽安古道等沿线一些乡镇,开始对一些保存较好的古道和道上的历史遗存进行修缮,开发徒步探寻古道的旅游项目。由于古道徒步旅游项目开发线路长,而且沿线的景色很难形成出色的亮点,此类旅游项目,喜爱的游客群体范围较小,受季节影响较大,游客的旅游安全防护保障也是一个难题,所以古道旅游在著名旅游景点众多的黄山市,尚未形成规模。

  随着时代的变迁,立体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到了乡村山间田头,那种铺着石板的古道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因受公路、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城市改造及人为损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古道已经损毁消亡,完好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在偏僻的深山,只有一小部分的古道还在默默地发挥着余热。

  如梦徽州,那悠悠古道如一本饱经沧桑的厚重史书,记录着徽州昨日的辉煌和沧桑,承载着无数徽州人的梦想与辛酸。徒步在徽州古道上,令人思绪万千,似乎每一块石板都在向过往行人讲述着一个个动人而凄婉的沧桑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味徽州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