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称王 发表于 2018-5-27 16:36:19

徽州旧事——打糖担

“丁丁嘡,丁嘡丁,丁嘡丁嘡丁嘡丁——”,手中一支小钉锤,两片小铁板,在摇晃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肩上挑一副旧箩筐,一头箩筐上的方木板上摆着一块厚约一寸余,直经约2尺、圆形、用糖稀、面粉、芝麻熬制而成的饴糖。箩筐中摆着一些牙膏皮、旧牙刷、猪宗毛、长头发、废铁丝、破布鞋、橡胶鞋底、锈铜锁之类的废旧物品及破烂。这就是上世纪中叶活跃在乡村的“打糖担”。

  打糖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孩,所以,担子上那块散发着糖稀和芝麻香味的饴糖,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道难以抵挡的诱惑,往往惹得孩子们垂涎欲滴,跟屁虫似的追着“打糖担”上村下村地跑。

  “打糖担”进村不用吆喝,一阵“丁丁嘡嘡”的“击打乐”,孩子们的心中立马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早已望眼欲穿的小孩一个个忙碌起来:有的从抽屉里翻出早已准备好的几支锡牙膏皮;有的从旮旯里取出储存多时的几根废铁丝、旧铁片;有的从阁楼上取下一把洗净晒干的猪宗毛,大家争先恐后地挤到打糖师傅面前。打糖者接过物品,粗粗瞟上一眼,便将其丢进箩筐中,忙用小铁扳在饴糖上量好微量的份额,用小钉锤轻轻一击打铁板,一小块香喷喷、嗄巴脆的饴糖便按照打糖者的心愿,敲打下来。在此类交易中,没有开口问价,更无讨价还价,全凭打糖者一人“打”了算。胆大调皮的小孩见师傅太苛刻,一边央求道:“师傅,再打过去点吧,我给了你3支牙膏皮哩”,一边用手拣起一小碎糖块塞进嘴里。

  小糖块一到手,嘴馋的孩子立即大口咀嚼起来,有的则含在口中,细品慢咽着那丝丝甜味;更有从小就“孝悌为先”,十分懂事,拿着一块糖,赶紧来到锅灶前,非要妈妈先尝一口不可。

  打糖担虽然三天两头来村子转悠,但每次都有大小不同的收获,因为人们的生活中,新商品用过之后总会有一些用来包装的废旧物品。打糖担正好成了废物再生利用、变废为宝的“中介传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旧事——打糖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