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月光 发表于 2018-5-27 16:28:04

徽州旧事——打糕做糖忙过年


三生居士/图
  当时间老人走进农历“冬至”这一节气之后,徽州各地城乡的民众便开始杀年猪、腌咸肉、腊火腿,十二月初八,打扫庭院吃过“腊八粥”,各处已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年味气氛。半个世纪前的徽州,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薄弱,生活贫困,过年的食物糕点无钱去城市采购,大多由自家土法上马,简陋制作,历年如此,且乐此不疲,正应了伟人毛泽东那句“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名言。

  乡村里自家操办的年货糖食糕点一般有冻米糖、芝麻糖、花生糖、干粮糕(分大米、玉米两种),少数山区还制作苞芦松、芝麻糕;食品类有豆沙粽、板粟粽、排骨粽、糖水粽、红豆粽、老豆腐、糯米粿、年糕、烘糕等。

  做糖是件费事活,熬糖稀,拌米花,关键在于火候掌握上,将炒过的冻米、芝麻、花生之类倒入锅中与糖稀搅和均匀,趁热倒入木屉,上面铺一二层白龙头布或麻布,由一力大体壮的男人穿上一双未沾尘土的新布鞋,站在上面用劲踩踏,名曰“踩糖”。踩罢,松开木屉,用锋利菜刀,将糖切成片状。切糖十分讲究刀功,既要切得厚薄均匀,又要不碎糖。将切好的糖码入铁皮箱或瓮内,为确保入口松脆,须严实封口,以免走风。

  打糕的程序也不简单,将糖稀或蜜糖和进炒熟的干粮粉拌匀,下糖多少要适中,太多,糕太硬,太少,糕不甜。将和好的米粉填进木雕的“糕印”之内,盖上一张干净的笋壳,用“木滚子”在上面用劲辗压,然后在砧板上倒扣出一块块米糕。印出的图案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什么“天官赐福”、“麒麟送子”、“双凤朝阳”、“和合双喜”、“寿星”、“寿桃”等不一而足,其形状有正方、长方、圆形、椭圆、树叶等,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打印好的米糕置于炭火炉上,微火烘烤,半个时辰之后,便香气绕梁。

  烘干的米糕装箱存放。待到正月拜年时,一包米糕,一包冻米糖,就成了晚辈孝敬长辈的新春见面礼。因每家都做得多,除了正月装盘待客之外,来年上山采茶、下田插秧,它又成了干活时农人的点心(中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州旧事——打糕做糖忙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