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遥远 发表于 2018-5-27 16:10:42

徽商精神杂谈

 说起徽商,话题凝重。生活所迫离乡,勤劳踏实入行,抓住机遇兴起,官商结合辉煌;功成名就还乡,光宗耀祖炫光,不能与时俱进,后人黯然神伤。纵横捭阖数百年,盛也好,衰也罢,精神财富永存。

  吃苦耐劳,踏实恳学。这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徽州籍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赞徽商为“徽骆驼”,吃苦耐劳、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着、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胡雪岩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试想,如果他没有因此获得老板信任,会给他提供发现机会的平台吗?“创业要实”首先实在平台、实在起点、实在业务能力,投机取巧成功者寥寥。千万别把小概率事件作为你成功的梦想。

  长远眼光,大家风范。这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奇货可居”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做事有眼光,做人有格调。道光年间,王有龄无钱进京赶考,胡雪岩慧眼识珠,资助了五百两银子。王有龄发迹后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并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人的格调是一个人的品格和风范。格调不高者善算计,难成大器。作为打工仔的胡雪岩若没有宅心仁厚的品格、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大家的风范,怎会如此慷慨?徽商的衰败也是由于功成名就后格调不高,没有与时俱进所致。假如胡雪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审时度势,融入国际市场,至少不会到晚年一贫如洗,凄然离世。

  诚实守信,契约精神。这是事业成功的座右铭。胡雪岩精心创下的胡庆余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这些都是徽商“诚信”精神的彰显。“徽人好讼”、“口说无凭,立字为据”的习惯正是徽商契约意识的觉醒。然而徽商的单方守约终究不能抵抗政府和官员的无休止敲诈。当自己的私权益受到公权力的侵害时,没有通过与国家订立契约得到救济的途径,只能通过不断地结交权贵来降低损失。一旦权贵失势,商业大厦便轰然倒地,诚信也随之崩溃。可见,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诚信政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火车头,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

  低调做人,居安思危。这是事业成功的大哲学。徽商成也垄断,败也垄断,这一点正是徽商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依靠官商勾结,垄断盐务,积攒巨额财富,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徽商情势急转直下;1882年,胡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遭到联合拒购,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垄断破坏了人类进步与生存的竞争机制,是一种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红顶商人”、光宗耀祖、“吃独食”不仅树立了强敌,也桎梏了思想、懈怠了自己的斗志和进取心。徽商通过垄断获取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吹响了自我衰落的序曲。

  商者,小成靠技,中成靠智,大成靠德,恒成靠道。我想,徽商落魄时,每个人心中定会有很多“如果”,这正是徽商之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徽商精神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