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原师兄 发表于 2018-5-27 16:09:49

明清徽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扶持

目前学术界对明清徽商这一独具特色的商人群体作了几乎全景式的探讨,大多是从徽商的经营方式、群体特征、商业资本等经济史的角度关注,而从社会史角度切入,探讨徽商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扶持和资助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可供发掘的空间。

  徽商说到底就是儒商,儒家文化中的礼让、互尊、诚信、重义为徽商所尊崇,热心公益,也是徽商区别其他地域商帮的一个重要特点。处于对故土的深情厚感和乡土意识,徽商在致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投身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他们一方面广置族田、义田,修桥补路,救贫济乏,另一方面大修义学、书院,助修宗谱族乘,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例如光绪三十四年入夏,徽州各县暴发特大水灾发生,旅外徽商踊跃捐资赈灾,慷慨解囊,各地徽籍人士在故土乡谊纽带的联结下,采用义演、募捐活动筹集款项,安抚受灾民众,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耗费了不少资金,但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对树立他们良好的社会形象是非常有益的,也间接地为自己经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徽商不仅在家乡的公益设施建设中广受好评,在其经商地区,为了赢得当地人民的认同,他们慨输资财,支持当地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我们在翻阅族谱、家谱、方志时,有关他们建桥、修路、疏浚河道、救荒济贫、捐修书院、善堂等义举的记载,更是触目皆是。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热心捐助经商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而且也十分重视修建服务于本商帮的设施。他们往往以会馆形式组织起来,设义冢、置厝所、修码头、建货仓、辟街巷,尽量便利同宗同族成员的经营。

  现代企业同样也应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地方上的公益慈善文化建设。想政府与人民之所想,急政府与人民之所急,利用资金优势与人力资源,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使自身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一举而两得。

  受“儒行”观念影响的徽商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传统商业美德应为现代企业经营者发扬、光大,不仅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清徽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扶持